憶苦思甜:兒時割麥子的時光

2019-05-23     我的名字叫丑石

生活在高樓大廈的城市一角,偶爾佇立在車水馬龍的路旁,匆匆忙忙的去生活,去奔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想回憶兒時的那份肆無忌憚的苦樂年華!拚命從腦海里拽出曾經的自己,卻發現回憶漸漸模糊,只留下零零散散的片段。

城市裡過得是日期,盤算著今天周幾,是幾號,還有幾天發工資,又該還房貸的日子……

而農村裡過得是季節,它不像詩人一樣說些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農民們不懂,覺得那太「酸」了,哪像過日子嘛?他們只懂的日子過得如屋門口腌鹹菜的大缸,每到冬季裡面囤滿青蘿蔔、白菜疙瘩、胡蘿蔔、洋姜……撒上大把大把的大塊食鹽,看著望著,才能心裡踏實許久。

兒時割麥子更如利劍一樣,穿透你的腦海,也許因為割麥子太累,還是天氣太熱,比起秋收更能灼傷你的身體……

每年麥收時節,大人們早晨四五點,天剛透亮就趕往地里,因為早晨涼快,十來點火辣辣的太陽照的人中暑,早點出工早點回家,六點,地里出現了十來歲的農二代,天下的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兒女,農民父母的心疼只能是讓孩子早晨多睡會,但必須和大人一樣搶收麥子。

到了地里,按照大人分配好的一塊麥地,左手拿起一把麥秸,一定要使勁抓緊,手小可以少抓點,不能松,散了不好摞,右手拿起鐮刀,撅著屁股,弓著腰,手起刀落,刷刷刷,一排排的麥子倒下,在身後摞成一座座小山……

剛開始孩子們興趣高漲,動作也快,不出一小時,腰麻了,腿酸了,手背被麥秸劃了道子,累了可以歇歇,開始偷懶,坐在麥秸上,不大一會,父母發現偷工,大聲呵斥

趕緊快點,別歇著了,這麼多麥子啥時候割完

不得已,起身接著割,但明顯慢了許多。父母知道小孩子沒有多大耐力,也沒時間老去管孩子。也許他們心想:能割多少算多少,畢竟是孩子。

若有哪個孩子幹活和大人一樣能幹,必是父母與鄰居炫耀的資本:嗯,俺閨女(小子)可知道心疼大人呢,我們割多少她就跟著割多少。其它的孩子仿佛英雄般敬重那個孩子。

出半日工,渾身酸痛,腰疼,手起泡,汗水濕透衣服,但也只能自己心疼自己,因為大家都一樣,你也別抱屈抱怨。但中午飯桌上會有一年到頭才能吃上的咸雞蛋,咕嘟嘟的冒著黃油,小孩子對美食的誘惑大於割麥子的辛苦,也就不覺得那麼累了。

農村孩子小時候最多聽的幾句話是

農民不容易,臉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砸腳面,好好學習,考大學,坐辦公室,冬暖夏涼

「跳出農門」是那時所有孩子們的夢想,也是大人們最殷切的盼望,雖然現在不用讀書也能跳出農門,年輕人都湧向了城市裡打工,也在市裡買了房買了車,他們的孩子終於也不用在地里重複著他們兒時的生活。

現在農村地里收麥子也都用聯合收割機,根本不用任何人力了。

但割麥子已成80後以前所有人兒時的回憶。雖然回憶有的快樂、有的悲痛、有的辛酸……

但它終究是我們特殊時代的永久回憶

憶苦思甜——我們都是農民的兒女

總喜歡聽李健的《風吹麥浪》

遠處蔚藍天空下

涌動著金色的麥浪

就在那裡曾是你和我

愛過的地方

當微風帶著收穫的味道

吹向我臉龐

想起你輕柔的話語

曾打濕我眼眶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uYNDmwBmyVoG_1Zel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