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今年「桃賤傷農」的原因和應對方法

2019-07-30     農業種植新技術

作者:魏立新,男,農藝師,原任合陽縣農技中心果樹站站長,陝西省科技特派員,從事果樹新技術開發推廣31年,現兼任《三秦果農通訊》報主編,連續多年被合陽縣農牧局授予「十佳農技幹部」和「先進工作者」稱號。

種桃難,賣桃難,桃農的苦水倒不完。去年受霜凍影響,七月份上市的光果水蜜桃產地每斤收購價大多在1.5-1.8元,紙袋桃在2.8-3.2元。今年桃樹總產又創新高,桃價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普通的光果水蜜桃每斤跌至0.5-0.7元,紙袋桃每斤跌至0.9-1.4元,收購的客商依然很少。就連近年市場走紅的「中蟠11」,前期開盤價每斤6元,後期跌至2元左右。兩個月以前客商每斤6元預定的「棗油桃」,目前桃商寧可扔掉訂金也在「反水」,預定的價格從每斤6-7元,也跌至每斤3-4元。因此,目前有人磨刀霍霍準備挖,我們熱火朝天推「三改」。淺析如下,供參考。

1、面積過剩,刨樹轉型。

桃樹好管,投入低,前幾年桃價看好,多數果農盲目「跟風」,一窩蜂地擴大種植面積。據統計,2000年我國鮮桃的面積是800萬畝左右,2019年面積已達到1290萬畝,總產1500萬噸。除桃業大省山東、河北、河南新增面積外,陝西、山西兩省新建桃園的面積預計比5年前增加了5-10倍。市場供大於求,前期盲目跟風「一哄而上」,現在又「一哄而刨」也不為過。挖得多了,剩下的桃農轉機就快。

2、七月過剩,改接換種。

今年價低賣難的桃主要為七月份成熟的沙紅、新穎、脆蜜王、新紅寶、715、雪晶、中華蜜、北京8號、中蟠11等品種。這些品種「扎堆」上市,供大於求,又不耐貯運,不爛市才怪呢!從市場來看,五月份上市的六七塊錢被客搶,六月份的桃三五塊錢賣得快,預計七月往後都看「穩」。桃賤了,「狼」來了,難道還真需要「狼」來追著你改變思路,市場對每一位果農,都是一樣的公平,不思變,就淘汰!由此可見,按照「錯位上市、一村一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市場需求調優品種勢在必行。

3、盲目追新,村有特色。

同樣的品種,栽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成熟期不一樣,效益也是天地之差。因地制宜,適度規模發展六月份以前、八月份以後不同時期上市的「一村一品」特色品種才能「牛氣」。需要強調的是,在一個村,栽植品種儘量一致,單家獨戶栽的新品種和大部分人不一樣,即使這個品種質量再好和在別的地方賣價再高,桃客「走不起車」,也不會給你出高價,「特色良種+適度規模」才能與市場接軌。

4、產低質差,提產提質。

目前,提升桃樹效益除調優品種外,還要在提高產量和質量上下工夫。先說產量,畝產萬斤咱不說,畝產8000斤不難吧,每斤桃即使賣到五毛到一塊錢,畝均產值也可達到4000-8000元。同時,大家一定要樹立「質量為王」的意識,今後桃子的價值將由「多大給多少錢」向「多甜給多少錢」轉變。硬溶質、高糖(14%-20%)、高品質的桃成為方向。特此建議,大家不妨在品種、技術和投入上做點文章,產量上去了,品質提高了,咱每畝桃多投入一千元,多賣三四千元也不是難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eheRGwB8g2yegNDpq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