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這麼「浪」的神曲,這樣彈真的不會出事嗎?

2019-10-11     音樂無界

視頻加載中...

「Tico Tico」譯成《雀鳥》。是巴西桑巴風格舞曲,在1917年由Zequinha de Abreu所編,原名Tico Tico no Farelo。Tico-Tico 是巴西的一種雀鳥,Fuba 是用玉米或大米磨成的鳥食。因此 Tico-Tico No Fuba 全稱可譯成「玉米粉上的雀鳥」,也有人譯成「嘀咕-嘀咕」。過去,巴西歌舞代表團訪問中國各大城市時,這首名曲是經常演奏的保留曲目。這首曲子的意思就是形容一隻小蜂鳥掉到麵粉漿里怎麼都飛不出來特狼狽的樣子。


在二十世紀40年代連續有五部美國電影使用它作為電影主題曲,比較著名的有《出水芙蓉》。也帶動此曲傳遍全世界,成為巴西的音樂名片。這首曲子是巴西唱片史上翻錄次數最多的歌曲之一,也是最經典的指彈合奏曲目。

兩個人彈一把吉他,還是如此熱情奔放的曲子,這麼彈著彈著,真的不會戀愛嗎? 視頻里的三女一男分組合奏兩把吉他,律動感十足,輕鬆恣意地跟著樂器與音樂起伏擺動,瞬間來到狂放斑斕的拉美世界,好想端起酒杯跳起舞來!


Tico-Tico No Fuba是一首肖羅音樂(Choro), Choro在葡萄牙語中原意是」悲歌(Lament)」,也是「哭泣」的意思,後來變成了巴西音樂中重要的音樂類型。這種樂風起源於1860至1870年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最初的曲風較為低沉哀傷、多愁善感,但在充滿森巴熱情的巴西民族性感染下,後來逐漸轉變為輕快優美動人的旋律了。看看開頭的那個視頻,哪裡有憂傷的氛圍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XB9vG0BMH2_cNUgY3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