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實力仍居榜首,廣東旅遊憑什麼大幅領先江蘇四川浙江山東?

2020-01-04   廣東省情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

文 / Crom 字數 / 2213字

本文轉載自旅行實驗公眾號(微信號:CNROM-BJ)。

31省旅遊產業點評,這是第31篇,主角是廣東。

在之前文章的回覆裡面,對於誰是第一,大家也多有討論。有說新疆的,有說雲南、四川的,甚至還有說貴州的,顯然大多數人並未對廣州旅遊有什麼認識,最多只是在每年公布旅遊收入時感嘆一聲:廣東人真有錢,旅遊收入那麼高。

事實上廣東旅遊不但是31省市中的第一,還在旅遊人數的統計上縮小了統計口徑,導致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旅遊數據減少了三分之二左右。

廣東旅遊為何要這麼做?

廣東旅遊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請繼續往下看。

採用合理統計口徑,減少6.5億「遊客」

廣東旅遊產業指數高達158.17,第二名江蘇只有116.89,第五名山東已經跌到了100以下。第十名江西73.76加上第九名貴州75.66,也沒能超過廣東。廣東還有一個特點是住宿指數非常高,遠遠超出其它指數。這說明廣東針對遊客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完備,原因則是巨大的客流。

廣東曾經有一段時間同時公布兩個數據——遊客總數和過夜遊客數量。例如2015年過夜遊客數量是3.62億,而遊客總數達到了8.48億。

2015年後,廣東就只公布過夜遊客數量,並以此數據作為遊客人數。事實上這樣的統計更加合理,過濾了大量短途商務和探親訪友的人群,對於旅遊產業研究和制定指導政策更有價值。

如果按照廣東自己統計的遊客總數和過夜遊客數量的平均比例計算,2018年廣東遊客總數在11.43億左右,這個數據才是和其它省市同口徑可比的。因此,如上圖一般的走勢才更能反映廣東與其它省市的關係。

而且按照這個數據,廣東的旅遊平均消費也恢復到了合理的1194.4元。

廣東為何主動縮小統計口徑,壓低自己的旅遊人次數據呢?

堅持實事求是統計,巨大先天優勢是底氣

廣東旅遊收入數據起伏很大,異動的時間段和公布旅遊總人數的時間重疊。2016年取消公布旅遊總人數,隨即旅遊收入大幅度下挫,但是一直在公布的過夜遊客數量並沒什麼大的變化。

因此,廣東的旅遊收入統計口徑應該也有調整,可以認為2016年開始的數據更加合理,更具參考價值。

可以理解為廣東在2008到2015年期間,由於某種原因也有追求「數字繁榮」的傾向,到了2016年放棄了,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的統計都採取了更符合事實,也更具有行業參考價值的口徑。

這種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過夜入境遊客數量是一個水分相對較小的數字,廣東是讓人吃驚的2748.1萬人,第二名的上海僅有742萬人。

而且排名前幾位的上海、雲南、廣西、福建、浙江、陝西都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旅遊大省。這也印證了這一數據對於旅遊產業的重要性和指標意義。

那麼,廣東為何有這麼多的入境客流呢?

簡單地說,因為香港。

首先來看一組2018年針對入境遊客的統計數據。中國香港赴大陸遊客數量為2820萬人次,超過了外籍遊客的2364萬人,中國澳門遊客為553萬人次。

香港和澳門遊客大多會選擇從廣東入境,巨大的入境客流會降低入境成本,並吸引海外遊客也從廣東入境。

其實幾百年前廣東就在承擔起這樣的角色,當代隨著廣東與內地交通的改善,這種通道和門戶作用被進一步加強。

過境的太多,會對旅遊統計有很大幹擾。例如入境後迅速離開廣東的遊客,並不會對廣東旅遊產業發展有任何貢獻。而通過增加過夜選項,可以篩選掉大量無效的人次。

針對國內遊客,不過是延續了入境遊客的統計標準。

2016年廣東取消公布遊客總數,除了強大入境客流給的底氣之外,自身旅遊產業的發展也應該給了她很大信心。比如,廣東主題樂園的運營水準處於全國領先的地位,廣東境內的主題樂園的影響力和吸納遊客的能力同樣全國領先。

2015年世界十大主題公園集團,中國有四家上榜,分別是華僑城、長隆、華強方特、宋城,前三個都是廣東企業。

依靠強大的運營,廣東旅遊收入常年維持在第一的位置,但是仍然有大量旅遊資源並未得到很好的利用。

發展不均衡,大量資源待開發

論旅遊資源,廣東只排到了全國第七,在五強之中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和世界遺產的數量都是最少的。有意思的是,廣東其實歷史、人文遺蹟眾多,文保單位的數量卻這麼可憐,因為什麼?

剛公布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新增762處,另有50處與現有單位合併。其中廣東有33處,是過去七批總數的三分之一。似乎已經不錯了,仍然有大量項目被略過了。

例如江門台山推薦了六個單位參加本次評定,其中「南海一號」是震驚中外的特大考古發現;大洲灣遺址作為「海上絲路」的遺產點,已經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台城縣立中學是一組氣勢恢宏的西洋建築,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性。

包括這三處的六處申報單位無一中選。未來很可能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大洲灣遺址頂著世界文化遺產的光環,卻連全國文保單位都不是。

廣東各地區的旅遊產業發展也不均衡。

廣州2018年旅遊收入4008.19億元,大幅度領先其它地區。第二名深圳1609.10億元,第三名佛山809.14億元,第四名江門487.48億元,第五名汕頭534.49億元。

汕頭與潮州打包的話,旅遊收入則超過佛山,可以穩居廣東前三。其中兩地一脈相傳的美食,應該為這一成績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曾經有個熱帖,作者記錄了自己在周末打飛的去潮汕,一天吃六頓的經歷,引發共鳴無數;也有人為了方便經常到潮汕吃美食,而專門在當地買了住房。

可惜潮汕旅遊一直處於民間傳說、官方動靜不大的境地。

再看與經濟發展水平關聯度較低的旅遊人均收入,廣州依然第一,不過珠海擠掉了深圳變為第二,粵北的韶關獲得第三。

珠海和韶關也是廣東旅遊被忽視的那一部分,珠海的海洋旅遊資源放在其他地區都會大放光彩,而在廣東完全被掩蓋了。

韶關則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俱全的地區,又處於交通要道之上,依然被長期忽視。

因此廣東旅遊的發展,不論在行業還是地域上都算不上均衡。

如果說,一個地區的旅遊發展,要經歷「吸引客流」、「客流轉化」、「促進行業發展,提升旅遊產品數量和質量」、「進一步吸引更多客流」這樣一個四步循環的話,廣東旅遊顯然處在第三步的節點上。

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而廣東已經在給出自己答案:文首照片拍攝自開平赤坎鎮,這座由眾多華僑資產組成的小鎮正在統一重裝升級,試圖打造再一座烏鎮。廣東旅遊不但現在大幅度領先其它省市,未來仍會如此。

·END·

本文轉載自旅行實驗公眾號,內容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