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
緊急撤檔,終於再次「眷顧」了昆汀。
10月18日下午,原定於10月25日在中國上映的電影《好萊塢往事》宣布撤檔。
而根據外媒THR(好萊塢報道)獨家消息,透露本片最大的撤檔原因是電影中對李小龍形象有爭議的刻畫,因此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向電影局投訴,要求修改其父親在電影中的形象。
而如果昆汀允許對影片進行修改,則允許進行二次公映。
不到半天,昆汀就在大洋彼岸明確表示拒絕刪減《好萊塢往事》,因此由博納影業參與聯合出品,並負責內地協助推廣的本片,可以說是正式結束了內地的商業征程。
一時間,消息震驚全網,而李小龍形象「辱華」與李小龍女兒用「審查」武器舉報對付電影的做法,也再次引發熱議。
有網友表示:「我們只是想欣賞一部好電影,為什麼這麼難?」
也有人表示:「撤了也好,別因為一部《好萊塢往事》讓全部好萊塢都成為往事。」
01 命途多舛的昆汀
此次強硬回懟的昆汀,其實並不是一直如此。
回到六年前的2013年年初,在當年奧斯卡上榮獲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的《被解救的姜戈》被引進中國內地,這也是昆汀的電影第一次正式在中國內地上映。
由於該片擁有較多的血腥暴力場面,因此,影迷也驚訝該片能夠順利過審。
現任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當時還是《姜戈》的出品發行方索尼哥倫比亞的中國區總監根據張苗的採訪所說,昆汀親自參與了該片內地公映版本的剪輯。
「所謂血腥暴力這些只是為電影主題服務的手段,微調並不會影響電影本質,比如血液的顏色調得更暗一些,噴血的高度調低一點」、「昆汀知道如何去調整,而且必須是他自己剪輯,你可以給他建議,但必須是他動手。」可以說,昆汀為了中國市場的順利公映,可謂做出了不小的讓步。
對於中國內地市場來說,引進片刪減對於影片的票房以及口碑輿論表現一直會造成較大的傷害,因此由影片原導演/主創親自參與重剪,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留影片的原有基調,減緩影迷受眾的「不滿」。2017年《摔跤吧!爸爸》內地公映140分鐘版本,也是由阿米爾·汗親自參與。
回到昆汀,《被解救的姜戈》原本內地定檔4月11日公映,卻突然在當天上午9點左右,全國各影院接到中影口頭通知,《姜戈》因「技術原因」在全國範圍內暫停放映。這也是中國內地第一部因為「技術原因」而遭遇撤檔待遇的影片。
一個月後的5月12日,影片經過重新剪輯在內地重新公映,然而影片上映首日僅有370萬票房,最終累計票房1800萬,慘澹收場。
為了中國市場,重新剪輯,最終迎來的卻是如此下場。
因此想要讓昆汀做第二次自己影片的剪刀手,實屬不易。此次昆汀霸氣回懟,不僅僅是對中國市場的無奈,更多的是幾個月以來對於片中「李小龍」的回應。
02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李小龍?
根據THR今年1月的報告,《好萊塢往事》本後資本,有相當大一部分來源於中國的博納影業。而根據外界猜測,早在去年下半年,博納影業就開始營運《好萊塢往事》的內地公映計劃。
因此不惜拿出了當時正在拍攝的《烈火英雄》的部分份額,與索尼進行交換。因此作為聯合出品方,索尼也從暑期檔票房大爆17億的《烈火英雄》分到了一杯羹。
這也促成了博納與索尼達成的深度合作——博納負責《好萊塢往事》大中華區的發行,並參與該電影的全球票房收入。從成本9000萬,全球3.66億美元票房的成績來看,博納毫無疑問是壓對了寶。然而,在港澳台地區順利公映的本片,卻在博納大本營中國內地碰了壁。
這一切,又與片中僅有幾分鐘戲份的李小龍有關。
根據已經看過片的海外影迷介紹,影片中的李小龍的形象與我們在其他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李小龍很不一樣,「傲慢,愛吹牛」,疑似被「醜化」。從影片海外7月中下旬陸續開畫後,這種言論就在一直發酵,也引發了一定範圍內的社會討論。其中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最為激烈,她稱昆汀將她父親在片中的形象打造成了一個「傲慢的混蛋」。
昆汀正面回應「李小龍的傲慢自大有據可循,並且拍電影也有虛構情節的權力」。而這也讓前NBA球星賈巴爾對導演昆汀開炮,稱「李小龍是我哥們兒,昆汀的電影不尊重他」。
不過三個月前的他們可能從未想過,現如今,無論是NBA還是好萊塢,中國觀眾可能都看不到了。
不僅李香凝表示憤怒,美國最大論壇Reddit的亞裔板塊上,同樣有觀眾對李小龍形象的塑造表示不滿,跟帖者更是直接指出,電影里對李小龍的刻畫,正是白人對亞裔群體的歧視。
雖然好萊塢電影里通常會設立一個丑角來增加電影的喜劇效果,但是近年好萊塢影片中,幾乎沒有人敢拿種族來開玩笑,尤其是關於非裔和拉丁裔,然而對亞裔或者華人的形象卻會肆無忌憚的給予負面的刻畫。
此外還有華人表示,永遠都會有人想給你吃黃連,關鍵是自己要不要選擇做啞巴。
其實,《好萊塢往事》早在今年五月坎城期間便已經進行了首映,包括不少中國影評人在內的華人觀眾,已經獲得了超前看片的機會。
但是在五個月前並沒有對片中的「李小龍」形象做出過多的著墨。反而是影片大規模公映之後,才引發了關於影片中「李小龍」形象問題的熱議。
出生在美國東南部田納西州的昆汀,與中國其實有不小的淵源。早年沉迷錄像廳的海量看片經歷,令他痴迷中國功夫,喜歡香港電影。
姜文在拍攝《秦頌》時身穿劇服與來探班的昆汀合影
早在2002年時,他就帶著《殺死比爾》全劇組到北京拍戲,還選用了不少中國群眾演員,在片中放入了中國功夫等元素,還致敬了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
據說,昆汀曾經嘗試將《殺死比爾》引進到中國,但未能成行。
《殺死比爾》與李小龍的《死亡遊戲》
充滿爭議,不守常規,一直是昆汀創作上強烈的個性。
在《無恥的混蛋》中,他就「篡改」歷史,讓希特勒在戲院裡被炸死了。
他當時這樣解釋說:「拍這種電影就得和別人不一樣,這部電影不是紀錄片,既然一切都是虛構的,那麼就讓希特勒在我的故事中以我想要的方式死去吧。」
如果說連昆汀的電影都會涉及「辱華」,那麼現如今好萊塢電影,可能未來只會有爆米花電影能夠在中國內地免遭政治爭議。
當然在漫威《尚氣》公映之前,也不能把話說的太早。
戲劇性的是,在整整兩個月後,同樣由博納主出品的賀歲檔影片《葉問4》中,有著陳國坤飾演的李小龍,這位由李香凝親自選定的李小龍扮演者,無疑將與他的師傅葉問再次「為國爭光」,在銀幕上塑造一個「偉光正」的李小龍。
03 名人家屬比電影更重要?
此次李小龍之女李香凝上訴電影局導致一部已經順利過審的影片臨時撤檔,也再次引發了目前真實事件/人物改編電影的爭議。
事實上,無論是在中外,電影當事人對於改編電影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2011年奧斯卡,描寫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電影《社交網絡》榮獲了8項提名,並且最終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但是本片的當事人馬克·扎克伯格卻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了對本片的不滿,影片中,馬克被描寫成了一個自負、背叛朋友的人。
此外,《喬布斯傳》《馬斯頓教授與神奇女俠》等真人傳記電影也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當事人後代的口誅筆伐,甚至達到了對博公堂的局面,但是至少每部電影都獲得了正常公映的待遇。
而對於中國電影而言,遭受名人家屬後代抵制的影片更是不勝枚舉。總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名人傳記類的影片。例如《孔子》《色戒》《霍元甲》《梅蘭芳》等片公映時,也都遭受了名人後代的爭議。不過幾部影片也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刪改,得以順利公映。
甚至對於2017年公映的建軍90周年獻禮片《建軍大業》來說,都沒能逃脫這種命運。
葉挺之孫、著名導演葉大鷹炮轟在《建軍大業》中飾演葉挺的青年演員歐豪,稱他「女聲女氣」,也在當時引發了熱議。
另一類,則是現實主義的影片,例如《親愛的》與《我不是藥神》。這類影片只是從原型人物的故事中取材,並不是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影片。
儘管如此,影片仍然會在公映前遭到原型人物的爭議,對影片的營銷造成一定的影響。
而目前華語電影的「真實事件/人物改編」整體環境,也遠比好萊塢更為嚴苛。
因此與每年頒獎季好萊塢真實事件改編與傳記電影占據半壁江山的情形不同,目前華語電影更多的則是聚焦於戲劇化改編,缺少了更多的真實。一方面是為了增加戲劇衝突,更多的則是為了減少原型人物對影片的抗議所造成的困擾。
例如第一個登上珠峰的中國人,並不是《攀登者》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而是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雖改編自歷史事件,但角色人名也避免與原型人物真實姓名重合。
因為對於國產影片的創作、審查環境以及輿論來說,創造一個全新的虛擬人物,遠比直接改編真人更為穩妥與保險。
《好萊塢往事》不會是第一部過審了卻無法公映的進口片,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在李香凝開出先河之後,希望今後國家電影局的大門,不會變成另外一個「舉報」衙門。
在下方留言區參與互動:
關於《好萊塢往事》內地撤檔事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9A48G0BMH2_cNUgRX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