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怎樣的體驗?

2019-07-20     知識需要管理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有網友在知乎問:

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怎樣一種體驗,怎樣才算建好了,與建立之前看外界的眼光有什麼區別?

下面是我的一個簡單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前得先定義什麼是知識體系,首先經常說的知識體系分2層:

第一層是知識本身的體系,譬如牛頓的力學體系,它是有一個比較成熟、完善、穩定的結構。按照百科的說法(這裡不深究這樣表述是否足夠嚴謹)「英國科學家牛頓綜合了天文學與力學,形成的一套的力學體系,主要包括有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三定律。」

第二層是個人的知識體系,如果你是力學專業的研究生,可能需要對牛頓的力學體系真正掌握,因為這個是基礎知識。如果你是個學文科的學生,大致你只知道這幾個定律的名字罷了。

通常我們指的知識體系是指第二層,外界已經有的知識經過個人的學習、做練習題或者實踐(完成任務、解決問題)、思考轉化成自己的(真正理解、能夠使用、能夠講清楚、能夠用來指導實踐等),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對於有的領域,外界的知識體系已經很明了、系統,那這個時候就是學習轉化的問題。但也有的領域知識體系尚未明確,就需要你不斷的在實踐中總結、提煉。誰能最先總結出來、表達出來,誰就幹活的時候遊刃有餘,誰就是這個領域的高手。

舉個例子,如果你做微信公眾號的編輯,愛好學習,但問新媒體傳播的知識體系該是什麼樣的,估計你也很難說清楚。麻煩的是,你想去學習這個東西的話,就發現這個還不足夠成熟,還沒有大家都認可的成熟的知識體系在哪裡等著你去學習,這就是這個知識體系還不成熟的狀況!

在這個時候,其實也意味著機會:誰能最先總結出來,而且被實踐驗證靠譜,誰就是這個點上的創造者。

京東噹噹淘寶有售,你讀了嗎?

還有一個區別是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這個也要區分開。

任何一個在社會上生存的人,他所需要的知識一定是多結構的:既需要專門技術的技術知識也需要人際知識,都需要涉及多個領域。譬如前面提到的微信編輯,他除了需要文字處理的知識體系,是不是還需要會設計圖片、分析用戶需求等等。

福爾摩斯的知識結構包括:

  1. 文學知識--無。說明福爾摩斯不是文藝青年;
  2. 政治學知識--淺薄。說明福爾摩斯是專業人士,對於政治不感興趣;
  3. 植物學知識--不全面。在19世紀植物學是顯學,福爾摩斯雖然也掌握部分內容,但並不追求系統性和全面性;
  4. 地質學知識--實用,但有限; 這個破案也會用到,但福爾摩斯學習這些知識都以破案為目的;
  5. 化學知識--精深; 我國的傳統小說和故事裡面殺人也經常用到化學,譬如「大郎,把這碗藥喝了吧」中的各類毒藥都需要化學知識,這也是為什麼福爾摩斯化學知識精深的原因;
  6. 解剖學知識--準確,不系統。 對人體的極度熟悉才能知道各類殺人的方法;
  7. 驚險文學--廣博。開拓視野,知道常見的、匪夷所思的害人方法,大腦里有大量的可能性的儲備,才可能有效的去發現和推導;
  8. 英國法律--充分。偵探是手段,目的還是讓兇手得到應有的懲罰,這就需要用到法律。


知識結構是上面的幾個方向和領域,知識體系是具體的內容,例如關於文學的知識體系、關於政治學的、關於植物學的......

回到你的問題上: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怎樣的體驗?

結合上面你其實可以看出來,即便是知識體系上,也有深度和廣度上的差異:譬如一個學初中物理的孩子跟一個力學專業的博士,他們在牛頓力學上的框架可能是一樣的,但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則會差異很大。

所以你說的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可以表述為基於你的當前和未來需求,對知識結構內的每個知識領域形成框架並掌握具體的內容。

如果有了這樣的體系,你分析和考慮問題時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會提高,因為你大致知道全貌,不會顧此失彼。做一個涉及這個知識內容的工作時能站在較高的層次上,在學習這個領域新東西的時候自動知道放到哪裡,學習效率會提高等。

知識體系不是已成不變的,尤其是在工作場景下的(它用到的知識不像經典的學問那樣具備高穩定性),是隨著技術、社會、需求的進步而增加、提升和完善的。所以很難說這個知識體系建立完成了就結束了,這也是知識工作者的宿命,需要不斷持續的提升和完善。

那如何去建這樣的知識體系呢?

之前在我們公眾號裡面有很多個文章寫過,你可以去看看,類似於你這個問題的意思還有這個《當你真正NB的時候,自己能感覺得到!》。

譬如按照梁漱溟說的,真正搞定了是這樣子:

「學問裡面的甘苦都嘗過了,再看旁人的見解主張,其中得失長短都能夠看出來。這個淺薄,那個到家,這個是什麼分數,那個是什麼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為自己從前也是這樣,一切深淺精粗的層次都曾經過。」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vB-GWwBmyVoG_1Ze1K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