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仿佛被戴維-貝尼奧夫和D-B-維斯妙筆編劇過的狗血夏天裡,大筆長約合同像2002年的第一場雪一樣把自由市場堆成了愛美金的形狀。重量級球員在這個休賽季改換門楣的數目創造了歷史最高峰值,而兩位剛壓哨誕生的億元先生為這個天賦像飛屋環遊記一樣漂流的季節寫下了最終註腳。
多倫多的帕斯卡爾-西亞卡姆,以及波士頓的杰倫-布朗。
這篇文章暫時不會涉及到在理想狀態下同樣能達到億元級別的巴蒂希爾德,理由可能是出於獎金不能保證100%兌現的嚴謹,或者只是因為我想偷個懶。
一.杰倫-布朗
評價杰倫布朗這份已經引起主隊球迷爭議的4年1.15億合同,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倒不是因為杰倫的實力難以評估或者說成長曲線無法預測,而是因為這件事或許是考量過波士頓凱爾特人的「隊情」才做出的決策:
戈登海沃德的恢復是否還能期待?傑森塔特姆的培養計劃和預期角色的協商達到了什麼進度?兩位探花和沃克的共存情況?年將而立的肯巴沃克狀態能否保持?如果不能,在四年合同的後兩年球隊打算如何過渡?沃克的合同結束後下一個當家又是誰?
這種「隊情」是作為局外人只能看球和數據的我們永遠吃不到的信息。
17-19這三年,凱爾特人從天賦滿滿前程可期,到止步二輪球隊重組,小托馬斯被送出、歐文來了又走、霍福德正式離隊,安吉在這三年里做出了許多足夠大手筆的交易,但今天的凱爾特人顯然沒有匹配上一年前我們對他們的期待。
在這樣的失意面前,隊內又是兩位天賦新人+一位當打明星+一位正在恢復傷病的前全明星,這種哪怕是禪師都得費點心思調理的人員構成,安吉在這個時期選擇更保守、更謹慎,優先選擇不賠成血本無歸而不是錙銖必較,可能也不是什麼特別不能理解的事。
至於評價杰倫布朗這個球員本身,並不困難。
凱爾特人的雙探花在球場風格上一直處於詭譎的鏡像反差之中,傑森塔特姆本人有出色的三分命中率(37.3%)和籃下終結效率(67.8%),定點投籃和繞掩護的手感也一直在線。是一個如果改變打球方式,本分走戰術減少持球的黃金配角,但偏偏要放棄優勢增多單挑,暴露自己傳控和投籃分布不佳的劣勢。
與塔特姆相反,布朗倒反而更像一個偶爾風風火火,但一直被球隊定向培養,定位極其清晰的球員。上賽季,布朗的個人進攻有32.1%是定點投籃,29.7%是轉換中終結,餘下的九種進攻方式里沒有一項超過10%,再加上不錯的防守,是標標準準的專才。
圍繞著他的問題只有兩個:
第一,是在真正成為專才之前,杰倫布朗必須解決自己的不穩定。
18年他三分命中率是具備精英級潛力的39.5%,19年就驟降到了路人水平的34.4%,定點投籃效率更是從百回合114.3分下滑到了百回合103.8分。這直接導致了18年他進攻影響力還能超過80%的得分後衛,19年就只能超過54%。
雖然上賽季凱爾特人的更衣室出了問題,很多球員都有點不在狀態效率下滑。但如果說塔特姆與羅奇爾和歐文之間角色重疊難免失常,那杰倫布朗的進攻主要依靠無球和轉換搶分,恰好是不太受隊友影響的種類。而他的回合占有率也確實沒有因為球隊持球人改變而減少,反而增加了0.7%,出現這種程度的效率下滑難免要被扣上不穩定的帽子。
布朗迫切的需要證明,自己是賽季間的偶然失常,還是打出了生涯年後的正常回落。
第二,是在成為專才之後,專才能否值回4年1.15億的合同。
布朗不太打定點和轉換外的進攻,偶爾持球變換姿勢的回合,又都非常低效。
他整個賽季才打了94次低位,效率低於聯盟76%的球員;
他每場比賽不過發起1.4次擋拆,效率又低於聯盟平均線;
每兩場比賽才會面框單挑一次,每百回合更是只能得到52.6分,低於聯盟92%的球員。
杰倫布朗並非一個動輒熱血上涌,不管不顧越權的慣犯(他的進攻分布很克制);而凱爾特人本身又是一個強調擋拆和傳切,製造錯位單挑的球隊。可以想像的是,杰倫布朗進行低位/背身/擋拆的環節,大多都是戰術/自己認為他可以進行即興發揮的機會,在並沒有扛起很多產量的情況下持球效率令人髮指,不得不說——除非你抱了一個皮爾斯加強輔導班,杰倫可能確實不大擅長持球,也沒有很高的持球潛力。
那麼,即使布朗的三分能毫無阻礙的回到新秀時期,一個關鍵詞是防守優秀、轉換出眾,偶爾能提供一些低效持球的合格射手,能否值回安吉砸出的大把美金,確實是一件值得憂慮的事情。
二.帕斯卡爾-西亞卡姆
作為猛龍接下來建隊核心的最快進步球員西亞卡姆,可能是今年夏天在球評界與路人界續約評價反差最大的人之一。在四年1.3億合同公布的當日,大部分新聞媒體下的評論都更傾向於略微溢價和不值,而撰寫文章的分析/數據黨里,甚至有人給出了這是今年夏天唯一一份不溢價合同的極高評價。
這種反差不難理解。
輿論對於球員的風評原本就具有賽季滯後性,往往需要幾個賽季的持續發揮才能贏得大眾信任,而持球類的球員總是能通過滿腦子的騷操作換來更漂亮的場面與更多的關注——陣地和轉換對上我們都會優先選擇陣地,無球和持球比起來人們總是下意識的輕賤持球,單挑遇見擋拆人們又習慣性的熱衷於單挑。
西亞卡姆的進攻里,25.7%是轉換進攻,20.7%是定點投籃,在科懷倫納德這種層次的得分手已經離去,猛龍急需一個人扛起開發進攻責任的現「難以持球擔當大任」就變成了西亞卡姆必須經受的指責了。
西亞卡姆是一個極其具備戰略價值的球員。
小球時代標準的大前體格,支撐協防能力的蜘蛛臂展,還有自主推進與高位單挑的持球和靈巧,成長中的西亞卡姆已經成為了站在那裡對方就必須解決,且能用來特化解決很多情況的位置作弊器。不信?我們來看以下兩個場景:
場景一:東部半決賽猛龍VS76人
進攻端倫納德英雄無敵,而防守端,納斯教練利用西亞卡姆做足了文章。布朗教練試圖通過讓西蒙斯儘量推速度找轉換避免陣地戰,被迫陣地戰就站弱側籃下衝進攻籃板,來緩解西帝投射能力上的頑疾。
納斯教練則見機放出西亞卡姆,速度上能配合隊友扣住西蒙斯持球推進,又能在體型上跟著西蒙斯收縮籃下,反過來一邊保護籃板一邊和小加鉗制恩比德的低位。
場景二:東部決賽猛龍VS雄鹿
進攻端當然還依倫納德,但防守端,納斯教練又動了心思。雄鹿四射配一星,空間開闊,字母哥體型優勢難以對位,但現代籃球下,陣地戰弧頂持球人+雙底角射手+雙四十五度射手的炮台陣型,難免要陷入射手站位接近乃至重疊,反而被對方協防手一個人管理一片區域的窘境。
於是,納斯教練請兩屆DPOY倫納德這位重型前鋒接管字母哥,先找一個對抗不吃虧的坦克,然後,派體型和機動性結合最好的西亞卡姆去看對面投射最不穩定的底角布萊索,同時兼顧四十五度,再伺機回收協防字母哥。兩人協作,一個扛傷害,一個控輸出,一起按住了雄鹿。
這就是西亞卡姆的獨特用法。
保守看待西亞卡姆的持球進攻當然是人之常情,但首先也得意識到西亞卡姆已有技能的珍貴:
——轉換中速度快的長人天生容易製造錯位和落位混亂,畢竟體型能對的上你的人不一定折返跑追的上你,而西亞卡姆作為內線,上賽季的轉換效率(終結+助攻)達到了恐怖的百回合152.9分,超過聯盟85%的球員,含有大量摘下籃板後的自主推進。
——投射好的長人在陣地戰中能替隊友帶走協防人,帶來數的隱性進攻價值遠高於數據。而西亞卡姆的定點效率高達百回合114.2分,超過聯盟86%的球員,常規賽的底角三分一度達到40%。
更不用提他精英級的防守,和正在打磨的高位持球單挑了。呈現在數據上,就是上賽季進防影響力分別超過聯盟96%和91%的大前鋒,除非有一些妖孽強行往四號位搖擺,否則西卡差不多就是同位置的最好選項。
他肯定值得一份頂薪,這份薪水也不溢價,但我也不打算胡吹一氣,畢竟大部分人對他的擔心完全正確。
1.他的投射能力會不會發生回調?
常規賽,西卡的三分高達37%,每36分鐘出手達到3次,這肯定是一個大個子拿得出手的成績;但季後賽,瞬間跌落成了36分鐘出手4.2次,命中率28%——活脫脫一個被戰略性防空後公開處刑的可憐模樣。
雖然這其中有去年東部的體型軍備競賽實在太過牛逼,西亞卡姆連著四輪都在對位戈登/恩比德/字母哥/追夢這樣的狠人,但本來就是硬練出投射的他能不能維持手感,就得是烏傑里與納斯操心的問題了。持球和轉換當然不止於丟,但36%還是30%的三分直接決定了你的無球價值和逼迫對手上搶的錯位威脅。
2.他將被迫突然吃掉大量主攻權,把20%的占有率提升到25%左右
雖然西亞卡姆本身有很強的持球能力,倫納德也並非組織型超巨,我們肯定不會把他們當成保羅-錢德勒式的組合,擔憂西亞卡姆離開倫納德後一無是處。但一個現實的問題在於,倫納德自帶用六成真實命中率消化30%回合占有率的BUFF,他離開猛龍後,這三成的進攻(其中還有不低的持球比例),肯定不能只靠戰術彌補,剩下的,優先由他和洛瑞吃。
洛瑞的占有率和真實命中率都在隨著年齡而正常下滑,那西亞卡姆可能會成為猛龍陣地戰第一持球選擇。
我們都知道,降權難,把場均25次的出手砍到18次,把55%的持球比砍到35%是一件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事情;但同樣的,加權也難,把場均13次的出手提升到18次,把25%的持球比例提升到35%,可不是動動嘴皮子閉著眼睛扔他娘的就能解決的事情。他可能直接導致進攻模式、出球傾向的改變。
當你只用吃20%球權時,你可以一半的進攻都用轉換和定點完成,但純靠轉換和定點能把球權推到25%嗎?
當你只用吃15%球權的時候,你或許可以10%助攻率配上10%失誤率,但如果你要吃25%球權,助攻率不得不相應上提時,同樣的失誤率還能維持在這個值嗎?
這就是西亞卡姆和猛龍要面對的,最大考驗。
在這個堪稱歷史上從籃球之內和籃球之外考量都稱得上最動盪的休賽季結束後,無論你抱著怎樣的心情在常規賽開始的一刻回望2019年的夏天,至少還有一件事可以承認。
從純粹籃球的角度上看,下賽季值得觀察的事情,還是挺多的。
公眾號:安可的五維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