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徐銘)山壟有意著翡翠,茶鄉無處不芳菲。四月的溮河茶山,目之所及,滿眼青翠。採茶姑娘們穿梭其中,嫩芽在手指間上下翻飛,正是一派生機盎然的增產豐收圖景。
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的原產地和主產區,近年來,溮河區委、區政府堅持「共建美麗溮河、共創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發展理念,強力推進「革命老區、信陽毛尖、生態環境」三大品牌戰略,茶產業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區以茶名、民以茶富的目標正逐步成為現實。
疫情影響之下,如何切實打好春茶增產增收增效攻堅戰?溮河區積極探索,一手抓防疫防控、一手抓春茶生產,唱響了一曲茶豐民富的激昂戰歌。
預則立 強化保障促生產
在溮河區譚家河鄉,開展春茶生產和疫情防控走訪是鄉幹部周宏近期的一大要事。從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到協助低價購買防疫物資,周宏雖是來回奔波,卻忙得有條不紊、幹勁十足。
這樣的場景,在溮河區內卻屢見不鮮。針對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溮河區委、區政府提早謀劃、安排部署,制定了《溮河區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切實打好春茶增產增收增效攻堅戰的實施方案》,組建了「一辦十組」的工作架構。在做好服務企業的同時,該區充分調動茶企的積極性、主動性,共同解決春茶生產中防疫物資、資金、用工、銷售等方面的困難。
早在三月中旬,信陽市大別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華遠貴就自信滿滿:「我們已經完成了消殺和物資準備工作。通過與採茶工簽訂合同、購買保險等措施,最大限度緩解他們的擔憂。等他們人一到,我們立馬就能投入生產!」
春茶開採期間,溮河區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標準,精準摸排招收採茶用工,通過相關媒體向社會發布用工需求,積極加強與周邊市、縣開展勞務協作,實行「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採茶工統一運送至用工鄉鎮集中後,根據需求分配到各用工地點。據統計,截至到4月1日,該區就已經招募採茶工26.42萬人。
在物資和資金保障方面,溮河區春茶生產第一批防控物資共籌集口罩103.6萬隻,測溫儀4641把,消殺物資17.87噸,按照需求將物資出售給茶農、茶企、茶合作社,確保春茶生產期間防疫物資籌備充足、調配有序、使用精準。同時,該區拿出2400萬元用作茶企復產復工貸款風險補償金和貸款貼息,積極與各大銀行溝通協調,持續擴大春茶生產貸款規模,開設春茶生產融資綠色審批通道。據了解,截至3月29日,各家銀行已向茶企和茶農(茶商)發放貸款1.25億元。
為確保茶葉生產環節安全,溮河區積極引導生產主體嚴格按標準化加工工藝生產加工,單機作業時一人一機或一工序,採用自動化連續化生產線減少人為接觸,督促指導做好測體溫、戴口罩、住所和車間消殺等防控工作。
「受疫情影響,早先我們還是有些擔憂的,怕採茶工來不了。沒想到的是,政府卻主動幫我們聯繫招募,還協助我們添齊防疫物資,做好消殺工作。現在,我們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譚家河鄉土門村土門茶葉合作社負責人衛傳勇說。
變則進 線上銷售e更易
4月25日,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尚朝陽變身為網紅大咖,帶著溮河區長和固始、商城縣長,在線替廣大茶企茶農銷售茶葉。今年春茶生產銷售期間,大河網、河南都市頻道和天貓、拼多多等網絡平台集中發力,信陽毛尖春茶銷售實現了質和量的飛升。溮河港鎮穩臻茶坊負責人周子月說:「雖然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影響,但是黨委政府幫我們拓寬了銷售渠道。這讓我們的底氣更足了,信心更強了!」
為提高春茶生產效率,溮河區引導實施分類採茶,大力提倡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和一芽三葉大茶採摘,推廣機械採茶,提高鮮葉下樹率和利用率,確保茶園增產增收增效。在採摘過程中,該區實施個人包片茶園採摘,採茶工保持兩米間距,鮮葉就地收集運送到工廠,避免人員集中。「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的,口感更醇香濃郁,滿足了老茶客的需求。」面對新變化,柳林鄉龍嘴生態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誌喜眉飛色舞道,「半機械的炒制方式不僅省時省力,而且使茶葉受熱均勻,能更好保留茶葉的鮮香,條形也好看。」
今年,在溮河區主要產茶大鎮溮河港鎮、董家河鎮等環湖鮮葉交易市場,到處人頭攢動,茶葉交易井然有序。為保障茶葉交易,溮河區合理劃定茶葉交易場所,做好鮮葉就地就近消化工作,積極引導茶企履行社會責任,保證茶農鮮葉應收盡收。同時,該區強化市場管理,嚴格茶葉質量管理和明確原產地標註,嚴厲打擊假冒「信陽毛尖」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護了茶農利益。
疫情影響促進了春茶銷售模式的轉變,線上線下融合呈現出供銷兩旺的新景象。溮河區大力引導茶企、茶合作社及茶商開拓線上銷售渠道;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加出口創匯;對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揮國家平台優勢,了解信陽毛尖需求信息;組織茶企業、茶合作社與過往茶商聯繫,加大茶產品銷售力度。
「以京東、蘇寧、大潤發、河南省副食等平台為依託,我們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開啟『新零售』模式,利潤不僅沒有損失反而增加了。」河南豫信茶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程繼東說。
謀則興 產業發展穩步行
3月28日上午,「2020中國·信陽毛尖開採儀式」在溮河區溮河港鎮文新茶村舉行。本次開採儀式以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全國發布,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觀賞到春意盎然的茶山景色,觀看信陽毛尖春茶採摘、手工炒茶技藝等活動,感受茶鄉信陽的春意與信陽毛尖的茶文化魅力。
一聲開採,宣告了信陽毛尖綠茶正值一口鮮的時節,2020年春茶生產高潮遞進,茶鄉溮河也迎來了豐收季。
溮河區現有茶園面積60萬畝,2019年全區茶葉總產量達4.3萬噸,涉茶綜合產值達76億元。新冠肺炎疫情並未打亂茶產業發展的步伐,近年來,溮河區的發展一路穩步向前,茶產業已經成為該區的傳統支柱產業、特色富民產業。
該區著力突出「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持續壯大產業規模,形成多元化生產格局,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有效推動了茶產業生態化建設、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步伐。截至目前,溮河區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6家,市級24家。
隨著產業的不斷壯大,該區實施創新發展戰略,不斷調整茶產品結構,茶葉精深加工產品日益豐富;積極推進茶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構建茶葉產品全程質量監控體系,成功創建省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此外,溮河區在環湖路重點打造了「十大茶坊」項目,以信陽毛尖金牌產地觀光游、環南灣湖茶鄉一日游為特色的「茶旅融合」正成為該區旅遊的新名片。
產品質量持續提升,品牌建設成效突出。該區加大優勢茶企品牌和新產品的宣傳推介,擴大開放交流,通過開展信陽毛尖手工炒制大賽、全民飲茶日、茶鄉歡歌唱幸福等一系列茶文化活動,不斷提升「信陽毛尖」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茶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貧困戶增收致富,溮河區通過產業帶貧,鼓勵引導茶農按照「量化到戶、股份合作、入股分紅、滾動發展」的方式,實施「龍頭企業+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種茶大戶+貧困戶」等合作模式,茶農通過土地流轉入股、茶園入股、金融扶貧貸款入股等模式加入茶葉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同時,該區新建、改造72家茶葉標準化初制加工廠,擴大夏秋茶生產,帶動8416戶貧困戶增收,實現增收效益2289.72萬元。
疫情不阻茶香溢,且品佳茗不負春。如今的溮河區,隨著疫霾消散,伴著滿城茶香,在化危為機中謀定思變,正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春茶生產兩不誤、雙勝利,譜寫茶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的華麗篇章!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0376-6880376,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