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旅行或生活,許多時候記憶都被存進食物里,時常因為一道菜而想起一個人、一件事、一抹畫面;身為旅人,喜歡在旅行中走進居民日常,鑽入巷弄尋覓當地好滋味,《左京都男子休日》所說「你的生活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大概便是如此。
日本北東北,包含青森縣、岩手縣、秋田縣與北海道遙遙相望,是日本本州島島上最北邊的地帶,雖地處偏遠,卻因著四季分明的自然美景、夏日祭典以及優質食材烹飪出的美味,讓這個曾經鮮為旅客所知的地方,近年逐漸受到人們喜愛。
然而,沉浸於美食時,卻意外發現每道料理都有著一段故事及一位說故事的人,東北居民對於自身文化的呵護之心,也在飲食上嶄露無遺。當年輕人口逐漸外移、觀光客蜂擁而入,有不少人正背負著傳承的使命,發展觀光的同時也努力向下紮根,用不同的方式讓好味道永留。
一肩扛起蘋果園
弘前蘋果酒工坊Kimori
青森擁有全日本56%的蘋果產量,其中又以弘前市位居全縣之冠。無論是路上頂著蘋果的紅色郵筒、超商里琳琅滿目的蘋果飲料、伴手禮店種類豐富的周邊商品,還有弘前市觀光局製作的《50間弘前蘋果派導覽手冊》等,都讓人看到弘前被稱作「蘋果鄉」可不是浪得虛名。
走進蘋果公園,便可輕易發現一棟亮眼的白色三角木屋座落於1千多棵蘋果樹林中,這正是Kimori蘋果酒釀造工廠。老闆高橋哲史出身於蘋果農家,年輕時一心只想到外地打拚,一直到母親生病後,才決定放下東京的工作,回頭扛起家族的果園。
雖然青森盛產蘋果,但許多果園面臨著無人繼承的危機,在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漸漸荒廢而消逝。因此高橋在2014年5月召集了當地的農民,成立品牌「Kimori」,「Ki」指樹木;「mori」代表守護,希望能藉此守住家園。現今,Kimori不僅每年產出2萬瓶蘋果酒外銷各地,占地5公頃的蘋果公園也積極發展體驗觀光,每年8到11月開放采果,冬天還提供雪橇、雪中行走等活動。
除此之外,玩樂一整天后,當地人更推薦入住南田溫泉旅館,洗一場獨一無二的「蘋果浴」!一年365天,南田溫泉的大浴場都有新鮮紅蘋果漂在水上,住客一邊享受美肌湯,還能聞到沁人的蘋果香氣;在秋天時更會將蘋果引入菜肴,透過廚師的創意與手藝,品嘗到飯店獨創的蘋果料理。
弘前蘋果工坊Kimori
官網:http://kimori-cidre.com/
來自婆婆媽媽的家常菜
津輕之里傳承料理
從弘前市石川車站步行5分鐘,由當地婆婆們組成的津輕之里(津軽あかつきの會),給了旅人一個能走進住家、吃頓家常菜的機會。 午餐時間來到工藤太太家,尚未進門,撲鼻而來的飯香味已讓人食慾大開。「嗨!歡迎歡迎!穿拖鞋哦!」婆婆招呼著初次見面的客人,零距離的親切與熱情,有種拜訪鄰居的錯覺,特別溫暖。
餐桌上的佳肴,出自於30位津輕之里的婆婆們之手,會長工藤良子今年76歲,她開放自己家的客廳與廚房,讓外來客能一嘗地道津輕鄉土料理,同時也借著每張訂單的機會,號召鎮上的年輕人進廚房,跟著長輩學習烹飪津輕菜、了解作物、製作腌漬物等,屋子裡每位婦女都以義工身份幫忙,無私奉獻自己的時間與累積一輩子的智慧,只為讓傳統手藝不失傳。
為了讓家人吃得健康,不使用過多加工調味料,就連味噌也是利用蘋果帶出甜味;而平凡的山菜,在她們手上便有了新生命,水煮、涼拌或磨成泥,在在顯示出對於食物的珍惜;最具特色的各類腌漬品,像是蕨類、蘆筍、蘋果等,更是珍貴的祖傳味道。
工藤太太的家常菜沒有菜單,唯有坐上餐桌才能揭開驚喜,但可保證的是,一頓1,500日圓的餐食,吃進肚的除了是當季、當地限定的菜色,更有著婦女們滿滿的用心與愛。
津軽あかつきの會
電話:+81 172-49-7002 需事先電話預約(日文)
交通:搭乘弘南鐵道在石川車站下車,步行5分鐘抵達工藤婆婆家
藏在橫丁里的私房酒吧
洋酒吃茶プリンス
下班後拖著疲憊身心,走到居酒屋喝杯啤酒、吃點燒烤,是許多日本人生活中的小確幸,漫步熱鬧的屋台村彌勒橫丁,彷佛走進電影《深夜食堂》場景中,讓人也忍不住走進去摻一腳。
而在不遠處的連鎖街上,有著一間鮮少觀光客造訪的老字號酒吧「洋酒吃茶プリンス」。自1957年開業至今已有60年歷史,佐佐木先生是第二代老闆,鮮紅的襯衫、筆直的西裝褲與經典的復古油頭是他的正字記號,而店內的裝潢似乎也與這身造型相呼應,在暗色調的空間裡,點綴著綠、黃、紅色的造型燈飾及串串鮮艷假花,牆面上泛黃的海報更顯示出歲月痕跡,彷若置身50年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頭頂上滿滿的「名片海」,老闆說,曾有客人突發奇想把自己的名片釘在天花板上,從此之後便成了許多人到此一游的記號。
除了店內風格獨特外,老闆在調酒上也有自已的一套創意,像是為了慶祝八戶的「三社大祭」被列入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便以祭典當中的重頭戲「山車」為發想,利用與日文「神社」發音相同的「琴酒」為基底,設計一款名叫加油神社(ジンジャーエール)的調酒,並加入代表八戶海的藍、海岸岩石的綠與花朵的紅,成為店內的人氣商品。
且價格與店內所有的調酒相同,一杯僅賣500日圓。不過為了讓這祭典能有足夠經費年年舉辦下去,每賣出一杯「加油神社」,老闆就會捐100日圓給主辦單位,用以支持八戶市最盛大的夏日慶典。
洋酒吃茶プリンス
交通:在JR八戶站下車後,步行15分鐘抵達
日本僅存的又鬼文化
來碗野味熊肉鍋
又鬼(マタギ),是日本東北一帶傳統冬季獵人的稱呼,秋田縣阿仁則是又鬼的家鄉,遠離塵囂的邊陲地帶,使之仍保有原始自然景觀,更繼承著從中古世紀開始的狩獵文化。 拿著又鬼山刀,披著熊皮,70歲的鈴木爺爺走在偌大的毛櫸森林裡,就像是在自家花園裡那樣自在。他是家族第9代又鬼,從15歲開始打獵至今,已與這片森林認識一輩子了。「這就是熊咬過的痕跡」,「那種植物是熊最愛吃的點心」他介紹著山裡的一草一木,也在無形中流露出對山的了解與愛。
又鬼雖說是獵人,卻是與山生活在一起的民族,他們信仰山神,尊敬大自然,認為打獵不是為己利,而是享受山的賞賜。因此恪守嚴格規範,打獵前後需要進神社膜拜,獵物也必須充公。憶起兒時,鈴木爺爺說,以前村裡的人到了打獵季節,便會成群結隊上山,一待就是數十天,打了獵物、帶回村莊,再由全村人民共享野味。
隨著時代演進,又鬼文化已式微,現今專業獵人僅剩35位,除了每年11月至2月,在政府核准之下能進山打獵外,其餘時間過著一般的農村生活。即便如此,在阿仁的又鬼資料館,鈴木爺爺依然努力地保存這項傳統,例如開放遊客預約體驗又鬼打獵路線、在山裡野炊、享用熊肉鍋等;也教導年輕人狩獵技巧以及野外生存技能,而今年已經有2位大學畢業生願意投身這項行業,讓他備感欣慰。
鈴木說:「人本來就是狩獵民族,只是現在已經忘記這項技能了。」或許他所說的遺忘,不只是打獵技巧,更忘了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一碗熊肉鍋,代表的不僅僅是東北鄉土野味,更乘載著又鬼文化的態度與信念,教導人們回頭檢視與動物、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一碗湯、一道菜、一杯酒,這些看似簡單平凡的東北飲食,卻有如一本厚厚的書,細細咀嚼其中的美味與故事,讓人不但吃進胃裡,更暖在心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