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2019)在美國波士頓的海因斯會議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支隊伍參加了這場盛會。武漢大學iGEM團隊表現優異,不僅再度拿下金獎,還獲得最佳新應用單項獎提名!
(武漢大學iGEM團隊獲得金獎)
(武漢大學iGEM團隊獲得最佳新應用單項獎提名)
iGEM(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ing Machine Competition, 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2003年發起創辦,是前沿交叉學科——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技賽事。大賽要求學生們自主選題,利用課餘時間合作完成相應的實驗工作,充分鍛鍊了學生的獨立學術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於科學的熱情;參賽學生可將研究所取得的有用成果提交給麻省理工學院的競賽組委會,供全球的科學家共享參賽隊伍的研究成果;同時,該項競賽為不同國家、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國際舞台。
本次大賽中,武漢大學iGEM團隊受到湖南省博物館館藏的珍品——素紗襌衣的啟發,致力於將合成生物學應用於文物修復領域,設計並完成了項目"SilKeep"。
(靈感來源:湖南省博物館素紗襌衣)
該項目旨在解決絲綢文物輕薄、脆弱的現狀,用生物材料對絲綢文物進行加固,同時添加能夠抵禦黴菌污染和光損傷的蛋白質多肽,使文物狀況得到改善,得以更長久的保存。此項目將生物學與文物修復結合,在實踐和實驗中不斷完善,最終獲得了文物修復專家和比賽評委的高度評價。
(項目成果封面展示)
武漢大學本次參賽團隊由來自生命科學學院、弘毅學堂、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學院的二十餘位本科生組成,指導老師為生命科學學院院謝志雄教授和陳宇教授。項目受武漢大學2019學科競賽項目、生命科學學院和弘毅學堂共同經費支持。
(團隊成員合影)
團隊隊長、生命科學學院2017級本科生沈藝如介紹,隊員按照乾濕分隊,濕隊(Wet lab)負責實驗,干隊(Dry lab)負責數學模型,物理模型,美工及網頁設計和社會實踐。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隊員們共同努力,完成了絲綢加固實驗、細菌纖維素生產實驗、轉接頭實驗和功能肽(抗菌肽&抗氧化肽)實驗。
"這四個部分的實驗,其實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正是因為每一步都不容易,所以每一步都非常難忘。"副隊長、弘毅學堂2017級本科生宋良月說,跨學科的合作中,有很多思維的碰撞,這種交流不僅讓整個項目變得更加豐富,也讓每位隊員都有了更加開闊的知識框架。
關注"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武漢大學官微
圖片來源於武漢大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