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聊·夜讀:金融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嗎? | 今日直播

2022-10-17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吳聊·夜讀:金融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嗎? | 今日直播

「金融有充足的潛力為我們塑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

—— 羅伯特·席勒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從9月中旬開始,吳老師已經在「吳聊·夜讀」直播間陸續解讀了五本書,分別是《單向度的人》《身份與暴力》《寬容》《貧窮的本質》《M型社會》。

今晚八點,在吳曉波頻道視頻號直播間吳聊·夜讀,將繼續解讀第六本——羅伯特·席勒的《金融與好的社會》。

羅伯特·席勒是誰?

他準確預言了兩次金融危機。

第一次預言是2000年,席勒預言,美國的股市正處在「非理性繁榮」的高點,股價很可能會出現拐點。隨後,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數萬億美元飛煙灰滅。

第二次預言是在2005年,席勒指出美國的房產市場出現了一次極度的繁榮,但隱含著大量的泡沫,所以房價可能在未來幾年內下跌。一年多後,由房地產泡沫破滅而引發的次貸危機真的如期而至了,羅伯特·席勒的預言再次應驗。

這些短期之內如先知一樣的預言,讓席勒紅得發紫。

在890新商學2019年上線的《影響商業的50本書》中,我們已經解讀過《非理性繁榮》這本書。

今晚要解讀的《金融與好的社會》這本書則融合了羅伯特·席勒教授之前著述的主要觀點,包括他的經典作品《動物精神》,可以看作是席勒教授的集大成之作。

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人們對資本、金融以及相關從業人員,表現出極大的不信任甚至是仇視、敵對。

許多國家爆發了許多針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街頭抗議活動。比如馬德里的「憤怒者運動」,隨後就是「占領華爾街」「占領波士頓」「占領洛杉磯」「占領倫敦」「占領墨爾本」「占領羅馬」等等。

在經曆數次金融危機之後,許多人不禁要問:金融究竟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還是更大的災難?

基於這樣的背景,席勒教授著作此書的目的,就是為金融業正名,並試圖就上面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這本書似乎是對於某一終極問題或命題——「這個世界會好嗎」——的「金融版」回答。

羅伯特·席勒將金融活動與好社會聯繫起來,將金融提升到一個道德的高度,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

是否存在這樣一種金融,它的存在有助於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助於縮小貧富兩極分化,實現人類理想社會——世界大同?

在《金融與好的社會》中,羅伯特·席勒主要圍繞「金融如何創造好的社會」展開討論。

在書中,羅伯特·席勒認為:

「金融危機使得民眾對金融業懷有敵意,其不幸的後果之一就是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將被抑制。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為了降低未來金融危機發生的機率,我們需要運用更好的金融工具,而非一味地減少金融活動。」

「金融危機使得民眾對金融業懷有敵意,其不幸的後果之一就是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將被抑制。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為了降低未來金融危機發生的機率,我們需要運用更好的金融工具,而非一味地減少金融活動。」

他把金融的發展比喻成高速公路,所有人都在超速行駛,而每個駕駛員超出限速的程度其實並不高。在這種環境中,任何一個按照當時的平均速度駕駛的司機只不過是從眾而已。

所以,我們不該把金融危機的形成簡單歸因為惡劣行徑的爆發,這樣無助於解決問題。

那麼如何解決問題呢?羅伯特認為:

(就好像高速公路,為了避免災難的發生)我們應該建議機動車的設計者把精力都用在研究如何通過新科技幫助駕駛員更好地應對各種路況,他們可以改進車輛的巡航控制系統,可以改進車輛外部信息反饋系統,直到發明可以無人駕駛的車輛,所有這些改進措施都是為了幫助駕駛員更便捷、更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就好像高速公路,為了避免災難的發生)我們應該建議機動車的設計者把精力都用在研究如何通過新科技幫助駕駛員更好地應對各種路況,他們可以改進車輛的巡航控制系統,可以改進車輛外部信息反饋系統,直到發明可以無人駕駛的車輛,所有這些改進措施都是為了幫助駕駛員更便捷、更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在他看來,目前的金融秩序其實無法化解非理性所帶來的風險。

因此,他建議設立一個包含各種風險信息並能夠對其進行及時處理的資料庫系統,構成金融新秩序的物質基礎。在這個「超級大腦」的幫助下,反映所有的風險,並從此創造出新型金融工具。

「我預測在未來的幾十年,我們將看到金融產品的覆蓋面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展,隨著市場廣度的增加,這些新生的金融產品將進一步為保護我們的核心經濟資產提供服務。」

「我預測在未來的幾十年,我們將看到金融產品的覆蓋面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展,隨著市場廣度的增加,這些新生的金融產品將進一步為保護我們的核心經濟資產提供服務。」

他認為,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必須服務於保護整個社會的資產這個最根本的目標。

為了保證目標的實現,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華爾街培養並監管不同的從業者,通過倡導他們心存善良的從業行為,進而影響整個華爾街的文化。

「我想通過本書傳遞給讀者們(不論遠近、不論老少)一個核心的意識,那就是金融有充足的潛力為我們塑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而每位讀者的精力與才智都應該放到為這個目標奮鬥上來。」

「我想通過本書傳遞給讀者們(不論遠近、不論老少)一個核心的意識,那就是金融有充足的潛力為我們塑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而每位讀者的精力與才智都應該放到為這個目標奮鬥上來。」

這也體現了席勒的理想主義情懷。

他相信人性的光輝,他認為可以通過技術安排為公眾的利益重塑金融業,使得金融民主化,並實現財富分配的公平,進而構成一個好的社會。

那麼,《金融與好的社會》這本書對我們當下的中國有什麼啟發呢?

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中國金融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過程?中國金融當前面臨哪些新挑戰?羅伯特·席勒所描繪。由金融創造的一個美好的社會,真的可以實現嗎?

今晚8點,「吳聊·夜讀」直播間,一起來聽吳老師詳細解讀《金融與好的社會》。

點擊按鈕 立即預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eeb6e467bb2a46b21ada62d225ff5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