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看到過這麼一個小哲理:人出生的時候,分明什麼都沒帶來,卻要握緊拳頭哭著到來;經過一輩子打拚,經歷了一生的痛苦,積攢一生的財富,卻只是安詳的,悄無聲息的離開。很真實,卻也引人深思。
不過嬰兒為什麼會在出生的時候,哭著向這個世界問好?看到有網友戲稱「如果一出生就笑出聲,怕嚇到你!」想想也是有點恐怖。
有信仰者說:「人生來就是要來受苦的,所以才會哭著降臨。」縱觀一生,確實是這樣的,生而為人,就會有責任,對父母,對朋友,對戀人,對國家,甚至對陌生人,都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當然,這不過是一種思想而已,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嬰兒出生的哭泣是十分重要的。
一、生存環境的變化
大家都知道,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嬰兒的成長和呼吸,都是通過臍帶進行,一切都是依靠著母親。但是一旦出生了之後,不管是溫度還是濕度都變化很大,可能最大的就是脫離了羊水,所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哭也是一個本能的反應。
二、生存方式的變化
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寶寶不需要進食,但是卻也需要生存,所以都是通過臍帶,還有羊水來進行生長,一旦出生,就要開始自己進食,之前賴以生存的臍帶,也不復存在了,這突然間的變化,也是生命個體不能一下子適應的。
三、生存渠道的變化
出生後,徹底和媽媽斷開了連接,助產的醫護人員也會直接將寶寶提著雙腳,頭朝下,輕輕拍打寶寶的後背,來幫助寶寶打開呼吸道和食道,進行首次呼吸,這樣的折騰,不哭是不存在的。
對於這個問題本身,也有專業的知識解答。首先醫學的角度來看,哭本就是一個本能,只有大聲的啼哭,才能讓嬰兒的肺部充盈起來,這才有利於之後生存的正常呼吸,在媽媽的肚子裡時,是不需要肺部呼吸的,所以用肺部呼吸,是生存的第一步。
伴隨著出生的哭泣,心臟內的卵圓孔關閉,而肺部開始第一次工作,肺泡開始擴張,新出生的寶寶開始第一次真正的呼吸。所以在生產的時候,如果嬰兒出生並沒有第一時間哭,醫護人員就會很緊張,並協助嬰兒進行哭泣,不然就可能出現很嚴重的後果。
但是我怎麼記得,我曾經看到過的解釋,並不是這樣的。之前看到過,說嬰兒出生的啼哭,是因為出生後第一次開始呼吸空氣,空氣一下氣進入肺部,當空氣快速通過聲帶時,通過振動發聲,才有了像哭泣一樣的聲音。
雖然說兩種說法並不十分一致,但是都是因為嬰兒出生,成了獨立的生命體,要開始第一次呼吸,才有了哭泣的結果,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嬰兒在向這個世界,大聲的宣布著:我來啦!
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嬰兒赤條條的降臨,哭是因為知道人世艱難,稍微長大點才會笑,是因為感覺到了愛河陽光,覺得人生也會處處充滿精彩。
歡迎加入福林媽咪粉絲圈,來和育兒大咖還有志同道合的寶媽們一起來交流育兒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