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轉型 | 培養高水平復合型數字經濟人才

2023-07-25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數字轉型 | 培養高水平復合型數字經濟人才

數字轉型 | 培養高水平復合型數字經濟人才

數字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明確提出要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成立儀式暨「擁抱數字經濟時代,打造人才培養高地」論壇舉行。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數字經濟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的話題展開了探討與交流。

原文:培養高水平復合型數字經濟人才

作者 |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總經濟師、中芯國際原董事長 周子學

圖片 |網絡

2016年G20杭州峰會通過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將數字經濟界定為:「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也就是說,農業經濟的生產要素是勞動力和土地;工業經濟的生產要素是資本、勞動力和土地,資本是關鍵生產要素;數字經濟的生產要素是數據、資本、勞動力和土地,數據是關鍵生產要素。原來的三個立體坐標變成四維。這樣,對數字經濟的研究難度就提升了。

數字經濟的內涵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數字經濟的供給方,另一方面是數字經濟的消費方。今天數字經濟定義的範圍和條件跟以前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複雜性、綜合性、創新性和探索性、實踐性、國際性。我們很需要制度創新,需要在理論上先突破,來解決無形資產的價值補償問題,這需要數字經濟學來完成。為此,建議:

第一,專業面一定要寬。要提高學習的方法或者繼續學習的本領,僅靠「專」是不行的。這個專業應該是跨文科、理科、工科。第二,一定要跟經濟主體結合起來培養。當前,數字經濟引領的新一代科技變革方興未艾,正深刻改變社會經濟運行模式、產業生態和科技競爭局勢。發展數字經濟對探索經濟增長新動能、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高地有著重要的戰略性意義,而數字經濟人才的高質量供給和匹配是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條件。同時,高校還要適應數字經濟人才培養複雜性、探索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國際性的新要求,培養高水平復合型國際化的數字經濟人才,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打造競爭新優勢築牢人才支撐。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3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數字化 | 大語言模型需要克服諸多關鍵問題

時評 | 找准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bc141842d51f9a5cd8e691cc8dd7a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