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主管組織上午10點開會,結果大家都到了,他卻11點才到。
主管可能是真的忘記了時間,疑惑的問:你們怎麼都來這麼早?
同事小李說:您說的十點啊。
主管表示,不可能,我記得就是11點
小李繼續反駁:真的是10點,總不可能大家都記錯了吧。
主管哦了一聲,乾咳兩下直接開始了工作。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主管一直對小李很冷漠,公司聚餐也故意沒叫他,小李很是納悶。
他不知道,他被針對,只是因為他不夠傻。
職場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但這些聰明人又是什麼下場呢?
(1)太聰明容易惹禍上身
上周,領導在群里問了一句:我們群有沒有PPT大神?
大家都知道只是老闆要丟任務了,都沒人應聲,卻偏偏有個看不懂氣氛的同時在群里發了句:我啊。
我一看,這不是我們部門最喜歡錶現的小劉嗎。
這個小劉其實自己是個半桶水,但偏偏事事都喜歡參一腳,經常在同事和領導面前彰顯自己的「知識淵博」。
果不其然,領導接著發了一句:那今年的年終總結ppt就交給你了,加油。
小劉整整十分鐘沒在群里說話,最後才回了兩個字:好的。
結果他加了三天班才把PPT做出來,而且效果還不盡如人意,反而被老闆嫌棄。
小劉這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為了彰顯自己的聰明,給自己弄了一身的麻煩。
(2)太「聰明」容易被針對
楊修之死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有一個主薄叫楊修,智慧過人,對曹操的心思一猜一個準,而且還四處張揚,最後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為由殺掉了。
曹操和楊修就好比上司和下屬,下屬機靈,老闆的心思都懂,但老闆可要犯嘀咕了:你小子怎麼回事?怎麼老猜我的心思,什麼都讓你知道了,那豈不是很危險?
俗話說,傻人有傻福,楊修之所以被殺,說到底是因為他的聰明威脅到了曹操。人在職場也是這個道理,一個懂事下屬遠比一個洞悉老闆心思的下屬更可靠。
人聰明當然是好事,但沒必要把自己的聰明弄得人盡皆知,老闆的心思可以琢磨,你別到處說啊,你向同事炫耀一把,你得到啥了,最多不過是人家幾句假惺惺的「你可真有一套」,要是人家在背後再揭發你一下,到時候就有苦說不出了。
(3)你的聰明只是自以為是
有些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其實他們所謂的「聰明」只是自以為是。
我們公司的老王就是個自以為聰明的人,不管別人做什麼都喜歡去指點兩句,平時沒事就對各種熱點事件大加點評。
然而經過他所謂的指點經常幫倒忙,他的觀點大多數都有漏洞。每次他開始侃侃而談的時候,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翻個白眼。
就在上周,他還企圖指導我們總經理怎麼管理下屬,結果被對方懟了,告訴他叫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人在職場,在其位謀其職,能力自然會顯現,千萬不要為了顯得自己「聰明」去做傻事。
人在職場,裝傻也是件技術活,不會的人很可能從「裝傻」變成「真傻」。
(1)不要鋒芒畢露
人在職場,不要鋒芒畢露,越愛表現自己的人越容易招到別人的嫉恨。
諸葛恪,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的兒子,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才思敏捷、天賦過人的特質。
但諸葛瑾不為有這個好兒子而感到高興反而覺得諸葛恪會給家族帶來不幸,因為他認為兒子剛愎自用,而且太喜歡錶現自己,總是鋒芒畢露。
果然,諸葛恪掌權後獨斷專行,引起眾怒,最終被人設計殺死。
職場人也是這樣,有時候收一收自己的光芒,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在更有用的地方發光發熱。
能力,從來不是誇耀出來的,而是做出來。
(3)給人留台階
俗話說的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更何況在職場,你和領導同事天天都得見面。
《菜根譚》里有句話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
責備別人的過錯不可過於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承受。
就像你有時候抓到了同事的話柄,不要拿去嘲笑或者要挾別人,裝個糊塗,就當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其實,你裝糊塗,別人不會當你真傻,反而會默默感激你,把你當好兄弟。人在職場,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要好吧。
(3)不要事事都裝傻
我們裝傻也是要有選擇性的,不要什麼場合都裝傻。面對小事我們可以放過,但在關乎重大利益的事情上裝傻,那就是自尋死路了。
比如公司的財會周姐,給部門主管報銷了幾頓飯錢,當時她並沒有發現異樣,一直以為是部門聚餐的費用。
後來總部的人來查帳的時候發現對不上,問周姐具體情況,周姐雖然心裡已經明白了但還是決定裝傻,所以支支吾吾不說話。
但是,這個鍋總是要讓人頂的,於是周姐就成了那個背鍋的人。
所以說,職場上不能隨時隨地裝傻,該說清楚的事情就得說清楚,遲早要吃虧。
如果事事都裝傻,那就不叫裝傻,叫真傻。
真正聰明的人都知道,「裝傻」是職場的必備技能。
不要當職場上鋒芒畢露的聰明人,要到會給人留台階的「傻瓜」,也不要事事都裝傻,該清醒還得清醒。
人在職場,就是這麼真實,越傻越聰明,越糊塗越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