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中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作家,藝術家,獨立人格突出,他曾說過:我不覺得中國有大師,老師也不要隨便叫。
他以專業第一英語零分的成績被中央美院破格錄取,他在中年創作真人節目《局部》,成為一名製作人,在節目中多次提出自己對藝術文學的看法。有很多的觀點受到大家的不認同,但他的藝術造詣是不可否認的,獨立人格的背後是他對藝術更深的理解。
他在節目中說過一句話'我不覺得中國有大師,老師也不要隨便叫'正是這句話讓他飽受爭議,剖析其原因。陳丹青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大家對大師的定義不同。才會有不同的理解。
現代"偽大師"的由來
現在中國的藝術家的作品,在寫作上也是褒貶不一,據說當代,這是一個全寫作的時代。從文學引申到教育,當你寫了一本書,出版發售,過程中不斷完善。但全民寫作,作品多而種類雜。網絡媒體的傳播。這就是大師嗎?
藝術是無窮無盡的。我不覺得中國有大師,老師也不要隨便叫。從表面理解,中國真的沒有大師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術業有專攻。任何的一個方面都會有相關的老師。也會有大師的出現,但為什麼這樣說呢?現在網絡上出現一句話,為什麼大師變成了騙子的代名詞?
現代社會上'出現一個新的名詞,成功學大師。新媒體的出現讓它快速傳播,人們理解的成功學大師就是以某位名人為例,分析他為什麼會成功的?揭秘成功的真面目。但是過於片面的代入,不夠深入地了解,一味地代入公式,給自己灌毒雞湯,失去了本質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師的形式新穎,演講的話題符合現在人的需求。本質就是可以抓住了現代人們的心理,沒有分析問題的本質,沒有看到某位名人成功後的努力。洗腦的形式過度地吹捧讓人們感覺自己可以迅速成功,不去努力。那些偷換成功的概念,把自己塑造成偉大的成功學大師。讓並不成功的人迅速洗腦,讓人們信服他的能力,這就是我們口中的'成功學大師'。
宗教大師的概念
可能一說到大師,就會想到宗教領域的大師。信仰並沒有錯,但錯誤的信仰深入人心時就是'大師'的副作用,幾百年的歷史中,也有不少不正確的思想,讓人誤進錯誤的思想軌道。真理被曲解,思想被質疑,所謂的'大師'出現困難引起當時的混亂階段。這就是'大師'嗎?讓大師的概念更加難以理解。
炫耀功名,煽動人們原本過盛的慾望
一些偽大師,炫耀自己的名聞利養,甚至藉此斂財斂名,煽動人們墜入更深的慾望深淵,脫離本質,偏離了本心。
在這個發展快速的時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金錢主義出現,人們開始變成守財奴,變成了金錢的奴隸,金錢的本質是中性的開始創造金幣是為了流通便利,方便人們溝通和使用。但現在的人群過於承認金錢的價值,就出現了'大師'講座,偽大師們開始炫耀自己的功名利祿。
這不就是傳播不正確的思想,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問題嗎?有慾望是好的,中性的詞彙可以任意地理解,但過度慾望出現的就會使問題複雜化,讓人難以理解,也造成偽大師盛行的原因。
那些偷換概念、扭曲事實、塑造恐懼、把自己營銷成大師的都是騙子。只是為了給你洗腦,把自己的個人意志強加給你,讓你不斷地追隨和膜拜他。永遠在他的光環下臣服。這就是現代所說的大師主義嗎?
他們成為了'大師',說白了,就是扭曲事實的真相,把自己理解的錯誤思想強加於別人,利用他人的理解。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不是老師,也不是正確的育人準則。所以陳丹青才對老師的理解出現不同的意見,甚至說'我不覺得中國有大師,老師也不要隨便叫'。
南懷瑾93歲時的一篇文章曾諄諄告誡大家:"你們以為拜了老師就會得道?就會成佛?當面授受就有密法?真是莫名其妙!先從平凡做人做事開始磨練吧,做一份正當職業,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諸己,磨練心智,轉變習氣……你們找我學佛修道,我九十多歲了,還沒找到一個真仙真佛,你們找我有什麼用?不要迷信了。"
現代人迷信'大師'。相信偽大師所說的話,相信非科學的存在。這都是人們對老師、大師錯誤的理解那在老師定義方面呢,有一點原因,中國的教育歷史非常久遠,老師的定義有很多,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師的概念,傳道授業解惑。就是傳授道理,教給業務知識技能,解決疑惑,這是正確的教育理解。不管是誰說出對現代教育的評價,我們都應該去思考本質的道理,剖析真正的原因。做一個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現代人。
真正大師的標準
陳丹青的這句話,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他本身也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他的教育理念是謙虛的,對本身自我的評價也不是一名老師。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把老師的標準看作是教育自我,自我的提升。
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少不了老師,也少不了教育,但歸根結底是藝術家本身自我的發展,也是老師需要和學生培養良師益友,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挑戰。
我們需要去改變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問題是否有兩面性,是否剖析的正確。每一個提出問題的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們修行自己,修的就是不斷剝離生命的後天雜染,不斷回歸彰顯生命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