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座孔廟嗎?
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分布著2000多座孔廟。孔廟於全球的分布之廣,可見孔子思想、文化的傳播之深遠。中國文化對全世界的影響有多大。當然,分布數量最多的還是中國。
我國國內就有1600多座,但保存較好的孔廟只有300餘座,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
在這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位於山東曲阜的孔廟有著極高的地位和影響力,是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中國最大的廟宇建築。它與孔府、孔林並稱「三孔」,是曲阜旅遊最有影響力的文化組成、景點組成。幾乎每一個來到曲阜的人,都是為此而來。
曲阜孔廟的建造史十分漫長,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前478年),以孔子故居為廟,歲時奉祀,歷代不斷增修擴建,形成了今天如此之規模的建築群,占地327畝。
但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建築群整體沿一條南北中軸線展開布置,左右對稱,布局嚴謹,前後九進院落。
廟內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4間,分別建於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四周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但建築空間布局是以「大成殿」院落即「廟」的祭祀空間為整體建築群落的核心。它與故宮的太和殿、岱廟的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殿。
大成殿自然也就成為孔廟的主體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32米,長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黃瓦飛彩,斗拱交錯,雕樑畫棟,周環迴廊,巍峨壯麗。
大成殿前檐下的二十八根石柱大有來頭,高5.98米,直徑達0.81米。兩山及後檐的十八根柱子淺雕雲龍紋,每柱有七十二團龍。
前檐十柱深浮雕雲龍紋,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似脫壁欲出,精美絕倫。遊人光是看著這些柱子就忍不住嘆為觀止,同時也顯露出孔廟的規制之高。但大成殿只是其一。
孔廟的著名建築有很多。除了大成殿,還有欞星門、二門、奎文閣、杏壇、寢殿、聖跡堂、詩禮堂等。每一個建築都不簡單,每一個當地導遊都能說出精彩絕倫的歷史文化和典故,令遊客在驚嘆之餘感到震撼。
其規制之高,建築技術與藝術之精美,在我國古代建築類型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它發展史也為世人勾畫了一幅中華文化的演變宏圖。
作為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這座建築自建成以來就註定了是有一段漫長的不平凡的歷程,漫漫長河中已流淌了2400餘年。
曲阜孔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最初立廟是為了追慕悼念孔子,將孔子生前所穿過的衣物、乘過的車、用過的琴等遺物收集於孔子生前故居內,做以紀念。
在漢武帝時期,儒家學說開始居於正統地位,祭孔活動自然備受重視,擴建孔廟之風隨之興起。
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文帝「令魯郡修起舊廟」,又在廟外廣修屋宇,以居學者。
隋文帝開皇元年,追尊孔子為「先師尼父」。貞觀十一年,唐太宗詔兗州建闕里孔子廟。唐高宗乾封元年,對孔廟進行了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改建。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追諡為「文宣王」。
北宋時期,宋太祖立國之初就下詔增修廟宇。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過曲阜拜孔廟,加諡孔子為「玄聖文宣王」。
金元時期,孔廟再次經過幾次不斷的修復。到了明代,基本形成了其最終的規模。至清代,更是修建次數達到了14次。在歷史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孔廟的規格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發展到清代已是九進院落。
這是一種出於禮制的布局,規格之宏大代表了孔子無限崇高的地位。千百年來,孔廟總共經歷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這不僅意味著孔子思想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體現了在後世社會中的影響力。更是令人驚嘆的是,還逐步推廣至全球,全世界多個國家修建孔廟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當孔子思想、文化在不斷發揚光大的同時,孔廟的修建也愈發體現出中國古建築之美。其中,曲阜孔廟無疑是建築史上的代表之一。它甚至是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孤例」,於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