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獨特、審美在線,《山水間的家》展現「鄉村中國」的現實圖鑑

2022-08-28     影視前哨

原標題:視角獨特、審美在線,《山水間的家》展現「鄉村中國」的現實圖鑑

導讀:體驗真實的鄉村生活,感受自然淳樸的鄉村韻味,總台《山水間的家》以高級的鏡頭語言和品質的內容表達,成為戶外探訪節目的新樣本。

文 | 三木

「一起走進青山綠水間,與古建新村並肩看發展,和大山小溪和諧看日落」

「隔著螢幕仿佛都聽到了鳥叫聲」……

如何足不出戶就能打卡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如何「身臨其境」縱享心馳神往的田園生活?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攝製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給出了完美答案。開播僅一日,節目在微博平台累計話題閱讀量已達3.5億,全網熱搜熱榜收穫39條,其中#央視鏡頭下的鄉村有多美#、#被撒貝寧這一桌農家飯饞哭了#、#家鄉獨有的快樂有哪些#等話題引發熱議。#老人阻止家人將吊腳樓祖宅改別墅#最高登陸微博熱搜榜第4位,單條話題閱讀量5小時破億,帶動近百家媒體傳播。

眾多網友點贊這檔戶外節目成功勾起了對鄉村美景的「滿滿嚮往」,成為他們這個秋天的治癒神器。

在探訪中看見,

感受中國田野風光的獨有魅力

坐在安吉魯家村的小火車裡,一路經過靈芝農場、竹園農場、桃花農場、蔬菜農場等18個不同家庭農場,放眼望去,全是一片花紅草綠。不同於傳統概念中的農村,《山水間的家》一開始就打破人們對田野鄉村的認知。

當撒貝寧與高圓圓、麥家乘坐「開往春天的列車」時,遠在湖南省的魯健也與楊千嬅、祝勇踏著鄉間小路進入王家坪鎮石堰坪村,映入眼帘的儼然是一幅「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之景……網友看過節目後感慨,「藍天白雲綠草地,美得真是讓人心曠神怡!」「著實被咱們家鄉的美景驚艷到了!」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鄉村建設和治理增強,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高。怎樣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十年來的鄉村發展有切身體會,看到現在的中國鄉村到底有多美?《山水間的家》給出了一個值得借鑑的回答。

節目用全新的電視形態,走進中國24個代表性的新農村,尋找鄉村的發展印記,並通過多角度實地探訪的方式,多層次、多元化地讓新時代美麗鄉村最為鮮活的一面撲面而來。

首期節目中,撒貝寧一隊人入住魯家村村民方興虎家,嶄新的小洋樓旁有一部分老屋看起來「格格不入」,只為系住一份鄉愁。方大哥展示出的一張張魯家村舊貌的老照片里,十年間魯家村的變化也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滿是歲月痕跡的探訪中,《山水間的家》通過今昔對比的畫面,讓鄉村發展呈現得更客觀也更具體,不只是作為探訪者的節目嘉賓清晰地感受到中國鄉村的飛速發展,也勾起電視機前觀眾們的深切感慨。正如麥家所說,「這十年確實是讓農村人過上了真的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

不同於步履匆忙的城市腳步,節目對於探訪節奏也有獨特地把控,《山水間的家》以活潑治癒的整體基調,踐行著創作思路的嘗新,在輕鬆的氛圍中讓田園生活「破屏而出」,牢牢吸引住年輕觀眾眼球。

參觀完村民各式老物件後,魯健一行人在吊腳樓里喝著土家族炒米茶,將糯米經浸泡、蒸煮、晾曬等工序後,再用桐油清炒為炒米,這樣泡好的茶喝起來滿口清……面朝廣袤田野、置身百姓人家,雲霧熹微下、青山綠水中,當感官上的愉悅與獨特的鄉村印記在節目中結合,《山水間的家》既實現了節目的趣味性渲染,也勾起了年輕觀眾的回憶與嚮往,「想去打卡」「好治癒,懷念小時候和朋友在田園裡嬉戲的日子」。

在躬行中品鑑,

讓地域文化「香飄萬里」

文旅探訪節目想要開啟一場有收穫的旅行要具備哪些元素?對於《山水間的家》而言,離不開闡述視角和內容敘事的創新:每期節目兵分兩路,分別讓主持人、公眾人物、文化學者前往兩個美麗鄉村,並以「新村民」的身份融入其中,雙線並行展開深入且充滿體驗感的實踐。

一方面,「新村民」這一新視角為嘉賓們在沉浸式的互動中營造濃郁的在場感,具有獨特的創新性。

嘉賓們在鄉村中的體驗都不是淺嘗輒止,而是真正化身場景中的「村民」,深度參與其中。無論是給房頂遞瓦、鋪瓦,為木頭刷桐油防腐,還是晚飯前進入池塘嘗試土家特色雞籠捕魚……每一場體驗、每一次實踐都不流於表面,並自然而然地抒發自己的收穫,這也是節目得以講好地域文化故事,真實、接地氣地傳達給觀眾的關鍵。

另一方面,美麗鄉村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如何挖掘不同鄉村各自的獨有屬性?《山水間的家》的又一大亮點在於在兼具多樣性與區隔性的鄉村中齊頭並進。

如果說石堰坪村數百座飛檐翹角、依山傍勢吊腳樓,融匯了土家世代的傳承與堅守,承載助力鄉村發展的文化屬性;那麼魯家村則是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中為廣袤的特色鄉村做出示範。撒貝寧一行在茶園體驗除草後發現,茶農至今仍在堅持傳統的人工除草方式,拒絕使用除草劑;在茶園場主女兒的講述中,他們也了解到安吉家庭農場的獨特創新模式,如何為村莊插上商業金融的翅膀,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

從文化傳承到科技創新,從保護地域傳統到擁抱新舊碰撞,都在吸引更多年輕人看到鄉村的發展,從而走進鄉村,甚至奔赴鄉村。《山水間的家》不僅實現文化與生活的實在聯結,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還將宏大的時代命題融化在日常可感的輕量表達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傳播效果。

當然,節目的目標並未滿足於此。隨著中國鄉村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久居城市的人們想要遠離城市喧囂,近距離感受美麗祥和的田園風光。因此,跟隨嘉賓們的體驗足跡,《山水間的家》也為觀眾展示了一條可參考的精品旅遊線路。徜徉山水田園間,合作捕魚、糊倉插秧,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哪樣不足夠吸引你來田園走一遭?

在這種體驗式敘事下,《山水間的家》打破枯燥的知識性闡述方式,藉助充分的地域文化表達讓一座座各具風貌的村莊煥發出蓬勃生機。既向觀眾傳遞出有趣的文化知識、分享勞動的快樂,也助力優秀地域文化資源轉化為鄉村永續發展的優質資產,呈現出新時代美麗鄉村鮮活的文明姿態。

在交流中互薦,

發現鄉村生活的「幸福密碼」

以家庭為起點,以人物故事為核心,觀照當下生活。《山水間的家》最動人之處,還是在於,它走進一戶戶平凡村民的家中,用獨特的紀錄片視角真實呈現著每一個平凡勞動者的動人事跡。

被問及經濟狀況,方興虎自豪地細數自己的四份收入,除了鐵路巡道員的工作,他的收入還包括土地流轉承包、茶園和果園的收成以及菜籽油加工再出售。而於2015年返鄉就業的「魯家嫂」應荷菊,退休之後學習開火車,並在短短几年間見證了當地「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飛速發展……深度挖掘鄉村地域獨特的生態價值、美學價值、人文價值,最終賦予其經濟價值、生活價值與社會價值,在嘉賓與村民的交流中,我們不僅看見一條將鄉村生態宜居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的「致富路」,也看到村民們的「致福經」,不斷用勤勞的雙手和無限的熱愛創造幸福生活。

曾從事教育工作的石堰坪村村民李英在家人和村民的支持下,接過老書記的接力棒,返鄉投身鄉村建設。看著房屋舊貌換新顏,村民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李英也倍感幸福。隨著土家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和輻射面不斷增強,如今的石堰坪村村民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打造中國土家文化最終旅遊目的地」。

村民用真摯誠懇的言行彰顯著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善良厚道的品質;也用自身的經歷感受,見證著新時代農村在全體村民的努力下,實現地域發展的建設碩果,暢想美好未來。他們不僅是展示中國鄉村經濟、地域民俗文化的窗口,其實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品格的「代言人」。

可以看到,融合個體敘事和時代敘事,《山水間的家》給無論是身處家鄉還是拼搏在外的觀眾都留下觸動內心深處的感受,並透過節目愈發強烈地吸引和感召今天的中國青年,讓觀眾更直觀地看到鄉村振興的壯美蝶變。

近年來,總台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打造大批精品力作,全面推進全鏈條、全方位、全領域精品節目創新,驚喜亮相的《山水間的家》無疑再次成為了觀眾口中「你永遠可以相信央視審美」的存在。作為總台精品創作的又一創新嘗試,《山水間的家》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的獨特優勢,打造了原創探訪類節目新模式,帶領觀眾共同開啟了一場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美麗鄉村雲旅行」,給廣播電視行業內容創新樹立了標杆。

同時,面對融媒體時代的多元訴求,總台作為主流媒體秉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的理念,肩負傳播主陣地的價值引領作用,通過這檔節目展現中國鄉村經濟的微縮景觀,不僅書寫下新時代鄉村振興與發展的多彩「幸福答案」,更為戶外節目的創造性發展交出一份「總台答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605588c6c711fd30d5dcc5e4cb8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