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吃一周,有人消化道出血!很多成都人都愛吃

2023-03-11     四川名醫

原標題:連吃一周,有人消化道出血!很多成都人都愛吃

正所謂「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春天的時令食物太多了,首當其衝的便是春筍。一節春筍,好似容納了無窮無盡的鮮味,成為許多成都人的心頭好。

如今正是吃春筍的季節,春筍雖然鮮美,可是也講究「過猶不及」。短時間內大量食用春筍,可能會引起健康的問題。

連吃一周春筍

男子消化道出血

據瀟湘晨報報道,近日杭州市的王先生(化名),因出現腹部脹痛噁心嘔吐、解黑便等症狀,被家人緊急送往臨安區第四人民醫院急診室。經醫生詢問後才發現, 原來王先生患有多年胃潰瘍,又連吃了一周的春筍,結果出現不適。

經過檢查,王先生被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好好地吃春筍,怎麼會吃出「上消化道出血」呢?

首先,竹筍非常富含粗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其中粗纖維含量比糙米全麥還要多,吃多了可能會對胃腸產生物理性的損傷。

除此之外,春筍中還含有蛋白酶抑制劑成分。春筍中的蛋白酶抑制劑,屬於比較耐熱的類型。 如果是消化能力差的人,再攝入蛋白酶抑制劑,就會加重消化不良的問題。

在烹飪春筍時,為了追求它的鮮美和脆嫩,往往加熱的時間比較少。有研究證明, 在75℃加熱5分鐘之後,春筍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仍然具有很強的活性。所以,急火快炒的做法不能充分解決春筍妨礙消化的問題。

春筍營養豐富

但不建議這類人多吃

春筍含有豐富的鉀, 每100克春筍含鉀量在300毫克左右。鉀是評價蔬果的重要指標之一,對人來說鉀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還能吧體內多餘的鈉趕走,祛除水腫、穩定血壓。

同時,春筍的熱量很低, 每100g春筍熱量僅有20大卡,比一些綠葉蔬菜還要低,是一種很好的減肥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春筍雖然鮮美,但也不能隨意無節制地吃。因為筍中鞣酸的含量比較高, 大量的鞣酸可能會和胃中的蛋白質類成分結合,形成梗阻。

剛采出來的新筍,但其中的氰化物可能使人中毒!鮮嫩筍尖中的氰化物含量尤其高,而用沸水煮食可以讓筍中的氰化物含量大大降低。

筍的草酸含量也不低,若不焯水脫澀,吃起來可能會非常澀口。

草酸在人體內容易和鈣相結合,形成草酸鈣,影響鈣的吸收,甚至引起結石。因此, 處於生長期的兒童、孕婦、骨質疏鬆者、患有泌尿性結石的患者,也應儘量少吃。

不想春筍變「春損」

吃前注意這幾點

怎樣吃春筍才有益身體健康呢?在享受鮮美滋味時,請注意以下這幾點:

1

做春筍時最好先焯水

做春筍前最好能在沸水裡先焯一下, 大約煮1-2分鐘,甚至可以煮更久一些,以軟化粗纖維,有助消化。這樣既可以去除春筍的澀味,吃起來更爽口,還能讓70%的草酸流失。

2

每次不宜吃太多

中醫認為,春筍味甘性寒,屬於發物。因此,吃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量, 不能天天吃,更不能頓頓吃,每次不宜吃太多。

3

不要和生冷食物混著吃

春筍不要空腹吃,吃之前可以先喝口湯、羹,或者吃幾口飯,以減少春筍對胃腸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筍後儘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鮮。 春筍本來就難以消化,生冷食物也不易消化,兩個加在一起,腸道受到雙重刺激,加速了胃腸功能紊亂,容易誘發胃腸不適。

4

吃春筍需防過敏

春筍中的大量纖維素較難消化,同時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食用過多易誘發哮喘等老慢支疾病、過敏性鼻炎、皮炎等。春季本來就容易過敏,對於容易產生攝入性過敏的人來說, 食用春筍還易引起蕁麻疹,因此要格外注意。

文末互動:

你吃到春天第一口春筍的滋味了嗎?

歡迎和我們在留言區分享

編輯 | 醒醒

來源 | 部分內容綜合瀟湘晨報、

CCTV生活圈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54bf47edf96ff62a93be5c4e6076b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