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地」到「城市花園」,揭秘天目里的蛻變之路

2023-11-21     UniDesignLab

原標題:從「空地」到「城市花園」,揭秘天目里的蛻變之路

轉自:建道築格

隨著城市不斷疊代更新,「城市客廳」逐漸成為城市規劃中常見的概念,它也常被稱作「公共棲息地」,展示出「熱情好客」的一面。天目里就是這樣存在。這座位於杭州的綜合藝術園區,集聚辦公、美術館、藝術中心、秀場、設計酒店及藝術商業等多元功能,賦予了杭州全新的屬性,吸引著人們的到來。

圖1圖2 goa大象設計;圖3 Wen Studio

杭州天目里是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 皮亞諾在中國承接的第一個項目。它以「蘋果」作為原始的設計概念——硬質介面的包裹下,擁有一個柔軟而豐富的內核。刻意降低的建築樓層,保證了廣場內更多的光照;透明且視線滲透的底層空間,使建築具備了漂浮般的輕盈感……這些設計節點表明了皮亞諾對於城市和自然關係的思考和實踐,從而創造出一座藝術生活的孵化器。每天都有豐富的活動和事件在這裡發生,人與空間互相影響,共同構成天目里生命力的核心。

2023 年 9 月 29 日至 11 月 19 日,「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身臨其築」建築展落地天目里,由天目里美術館呈現。展覽提供了親臨大師作品的機會,在富有生活氣息的空間之中,另闢蹊徑地從使用者視角,來呈現倫佐·皮亞諾的建築理念與設計才華。

展覽現場圖片 天目里

在「身臨其築」展覽的背景下,「築域而生:工藝細節與人文生活的協奏」論壇活動拉開帷幕——

天目里攜手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術館、ArchiDogs築格傳媒與杭州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goa大象設計,一同邀請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RPBW)創始人Renzo Piano、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術館館長Francesco Bonami、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RPBW)合伙人Mark Carroll以及讓·努維爾建築事務所合伙人 陳晨、磯崎新+胡倩事務所聯合創始人胡倩、七月合作社創始人 康恆、goa大象設計總裁陸皓、業餘建築工作室聯合創始人 陸文宇、URBANUS都市實踐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建合伙人劉曉都、PILLS工作室創始人王子耕等多位建築相關領域專家(大師),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阮昕、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Paolo Vincenzo Genovese (羅傑威)等學者,江南布衣創始人李琳、阿那亞創始人馬寅等多位品牌創始人,頭部地產華潤置地華東大區商辦管理中心總經理姚益來到天目里,和大家分享他們對建築與城市、建築與生活等主題的獨到見解。

[築]是建構實體的工藝細節,[域]為建築所承載的詩意生活場域。從建築出發,探討工藝細節所塑造的氛圍,如何以親近人身體尺度的質感與環境敘事,潛移默化地改變和影響城市生活與美學?

當我們越發關注細節與生活,看似冰冷的建築也因機械美與空間靈活性等特點,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如果說技術與美學是這個時代的標籤,那麼建築作為生活的容器,建築師將如何從細部開始,編織人文生活的場域,充實與影響城市呢?

杭州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秘書長吳克寒表示,建築設計行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建築不僅僅是一座房屋,更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場所。優秀的建築設計能夠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質,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協會鼓勵各成員單位不斷追求創新,為杭州市的城市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術館館長弗朗切斯科·博納米(Francesco Bonami)認為「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身臨其築」是一次特別的展覽,它超越建築結構,更關注空間裡的人。人們是如何穿過建築,他們會去哪裡,他們如何看待建築,如何在裡面生活。這對於普通大眾和專業人士都是有趣的,他們可以在傾聽中學習與理解。正如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RPBW)所關注的,創造建築結構之外的場所,而這些場所更加注重和自然環境、社會之間的關係。

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RPBW)創始人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提到天目里是一種生活,它為藝術創造場所,並歡迎人們的到來、分享並見證奇蹟。建造天目里是一件美妙的,也是勇氣可嘉的事情。

「十一年前,我們找RPBW設計一個總部,他們卻給了我們一個通往各行各業,甚至通往世界的橋樑。」

——李琳

多年前,天目里所在的區域還是一片空地,無人問津。然而,在江南布衣、RPBW、goa大象設計等各方的努力下,如今,這裡成功蛻變成了人們紛至沓來的「城市花園」。他們是怎樣創造奇蹟的呢?

江南布衣創始人、首席創意官,也是天目里創始人李琳提到,她一開始只是想要尋求一處屬於自己的辦公場所。在與倫佐·皮亞諾交談過後,天目里的概念變得逐漸清晰。兩人第一次見面在巴黎,李琳住的酒店和皮亞諾的家都在孚日廣場附近,巧合的是廣場面積和天目里接近,於是就從最簡單最有力的點切入:建築圍一圈,中間是廣場,而這些建築包含了辦公室、美術館、買手店、書店、咖啡店等所有喜歡的功能。

巴黎孚日廣場 圖源網絡

初期概念草圖 RPBW

倫佐·皮亞諾無疑將一直堅持的建築的「輕盈感」融入了天目里的設計,在建設方面也採用1:1的工程樣板在場地推敲形態,驗證設計和施工存在的問題。同時,他又是一位「有保障的冒險者」,不僅將清水混凝土材料大面積運用到建築之上,更推薦最有經驗的義大利團隊到中國駐紮五年實地指導,以確保施工質量。

天目里

「建築是一種需要傾聽的社會冒險——在傾聽中學習和理解」

——Mark Carroll

經過漫長的磨合,天目里最終以一種「舒適」的姿態坐落於此。它也許沒有那麼奪目的外表,卻能讓人流連忘返。

正如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RPBW)合伙人Mark Carroll所說,RPBW的工作方式代表了一種開放的態度。在工作室,大家時常用大量的草圖、模型等進行對內和對外的溝通,進行更好的設計。

RPBW巴黎工作室圖片 RPBW

天目里之所以能夠將設計概念完美落地,是因為業主與建築師全程都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從前期的場地調研、模型推敲,再到建築立面、材質細節的考究,後期引入水景、植被以及低能耗系統,在複雜與漫長的過程中,江南布衣、RPBW與goa大象設計始終積極碰撞與交流,共同成就了這一偉大的、面向未來的實踐。

天目里承載了所有人的真實願景。它不是life style,而是life——一種理想的生活。

天目里的誕生,無疑為杭州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調性。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建築與城市的關聯。建築塑造了城市環境的物理和社會結構,而建築又受制於城市的「性格」——文化和氛圍。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阮昕從天目里的項目延伸到其他城市的觀察實踐,用建築致敬與對話城市

上海交大的北鯤園以羅馬磚築起邊界牆,為其新校區帶來歷史的合法性。而設計學院的改造亦參考了威尼斯馬克廣場,將中庭看作城市中心,周邊環繞著各個功能空間。一堵牆、一個房子,將郊區化的交大新校區與有腔調的上海城市文化連結起來,並且以此對話義大利城市,不失為城市觀察的一次實踐。

圖2上海交大北鯤園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

圖3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實踐中心 阮昕工作室

建築不僅與城市的尺度息息相關,更滲透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與天目里一樣,阿那亞的誕生也是一次建築包容生活的大膽冒險。阿那亞創始人馬寅以阿那亞的建造過程為例,引出建築與精神需求的重要性。在房地產商都強調「富貴逼人」的年代,阿那亞團隊第一次提出了「回歸」的概念,強調精緻簡樸的生活方式。它以當代年輕人的精神需求為出發點 ,參考中國人喜愛團聚的習性營造一處關係親密的公共社區,並引入調性一致的品牌與文化藝術內容,將阿那亞對於生活方式的思考延續到未來,是建築從功能性轉向精神性的實驗。

圖2孤獨圖書館;圖3禮堂;圖4阿那亞藝術中心 阿那亞

天目里的誕生,給中國的城市社區營造帶來了全新的範本——都市快節奏下人們的一方「世外桃源」。天目里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建築從功能層面向尋求精神共鳴的轉變,也是建築對於當下時代的回應,對於未來生活的探索。

未來永遠不可捉摸,天目里又將以怎樣的視角去對話未知?這將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期待。

特別感謝

「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身臨其築」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身臨其築」

地址:西湖區天目山路398號 天目里6號樓-目里空間

展覽日期:2023年9月29日-11月19日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 12:00-20:00

策展人:弗朗切斯科·博納米(Francesco Bonami)

票價:60元(學生優惠票價:40元)

發文編輯|Qicy

專欄/審核|Mel

審核編輯 | Miranda

Reference

https://www.archdaily.cn/cn/954261/hang-zhou-tian-mu-li-lun-zuo-star-pi-ya-nuo-jian-zhu-gong-zuo-shi

http://www.ooeli.com/

展覽講座 | 「木構新景:從材料、建構到雙碳背景下的新未來」——當代木結構展武漢開幕在即!

展覽講座丨大波建築模型正在趕來

展覽講座丨3月必逛的廣州設計周,39個精彩亮點搶先劇透!

展覽講座丨2023全球最佳展覽!

展覽講座丨走近澳大利亞現代主義建築師約翰·安德魯斯的職業生涯

展覽講座丨馬岩松策展的「藍圖北京」

展覽講座丨關於古建築彩畫的一切

展覽講座丨行之建築五年展——有巧思的事務所分享

展覽講座 | 周博:千文萬象——《千字文》傳統與中國現代文字設計

展覽講座丨從模仿到8位普獎得主,日本建築如何實現百年傳承?

展覽講座丨一次與綠色未來的照面:「當代木結構實踐展」 即將亮相滬上

展覽講座丨園林學家孟兆禎學術成就展

展覽講座丨午門上的山林(華麗大圖)

展覽講座丨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

展覽講座丨創新深圳,尋找共棲之地

展覽講座|TRUE見「創新城市」的理想建築

展覽講座丨今之視昔——義大利未來主義建築展

展覽講座 |「直行與迂迴」台灣現代建築展

展覽講座丨《越界 – 回憶 . 實現 . 變進》巡迴展北京站:A Better To-Mall-Row

展覽講座丨愛丁堡學姐景觀畢設使用模塊化「可食公園」,復興英國荒廢社區土地

展覽講座丨五感的建築—隈研吾建築設計展

展覽講座丨洪水乾旱 何為出路?自然知道答案!

展覽講座丨我要不要潤一個PhD?

展覽講座丨UCL Part II PG13優秀畢設分享講座 | 龍井森林議會

展覽講座 | 選錯專業?留學後轉行網際網路大廠的建築學長學姐告訴你真相

展覽講座丨姚清軒:安藤主義——歷史與地域文化的雜合

展覽講座丨城市推理遊戲——緊湊城市導向的深圳-香港區域設計 系列講座

展覽講座丨設計行業卷王自我修養,直擊UCL x 賓大參數化設計前沿分享!

展覽講座|《城市願景:可持續人居》福斯特建築展

展覽講座丨頭部家居品牌拓展當代藝術版圖,首展表現可以打幾分?

展覽預告 | 從倫敦到上海,六位Bartlett設計師攜34張巨幅奇幻圖紙抵達武康大樓,一紙情書告白建築

展覽講座丨西岸美術館巴黎建築展

展覽講座 | 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藝術裝置

展覽講座丨超融體:2021成都雙年展

展覽講座丨2022年必看展覽

展覽講座丨聖誕去哪? 這些藝術展還不錯!!

展覽講座丨秋冬之際,你一定要打卡溫哥華這7個寶藏藝術展:小野洋子、畢卡索、加拿大華人移民展等

展覽講座 | 設計界最甜cp的80年設計生涯

展覽講座丨建築師的裝置「實驗」與立場——CADE「材料的可能性」空間裝置展特記(上)

展覽講座丨建築師的裝置「實驗」與立場——CADE「材料的可能性」空間裝置展特記(下)

展覽講座丨「玩耍中的建築師」

展覽講座丨密集恐懼症福音!解析K11展覽作品《借物》

展覽講座丨浩氣展虹霓,精彩即將開啟!首個亞洲建築設計趨勢展亮點重磅公布!

展覽講座丨空氣作為生產力的愜意輸出方式

展覽講座|北京國際設計周「意匠營造」主題展 /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 +UED

展覽講座| 安藤忠雄全球巡展登陸北京,光影盛宴,共赴建築之「青春」

展覽講座丨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瞻星Stellar

展覽講座丨星圖·新途——建築師的奇幻境

展覽講座丨上海園於申活——露香園記錄展

展覽講座丨莫奈與印象派大師展回顧

展覽講座 | 北京商業更新主題展覽

展覽講座丨2021全球必看展覽

展覽講座 | 精八月上海,選9個不止一刷的新媒體藝術展

展覽講座丨十件展現扎哈·哈迪德「真實聲音」的作品

展覽講座丨丹下健三展覽:1938-1970:從戰前時期到奧運會和世博會

展覽講座|4C建築與設計創意展覽——非此即彼,似是而非

展覽講座 | 21世紀最受爭議的藝術家紀念9·11

展覽講座 | 我們在這兒!1900年至今的設計女性

展覽講座 | 2021威尼斯雙年展小記

展覽講座丨Ennead設計的上海天文館獨家探店視頻火熱出爐!

展覽講座丨今夏最清涼的「純白美術館」

展覽講座 | 「充氣娃娃」與建築的緣分

展覽講座|扎哈·哈迪德特展—實踐與探索

展覽講座 | 野口勇:無用的建築,有用的雕塑。

展覽講座丨空降深圳的安尼施·卡普爾大展都有什麼好看的?

展覽講座丨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

展覽講座丨懷念泰倫斯·瑞萊:追憶2011深雙總策展人

展覽講座丨尹山湖美術館生活之內Insight & Vision

展覽講座丨深圳友誼書展2021"不讀書"指南

展覽講座丨如恩設計同濟大學展:無盡之行

展覽講座丨成都西南獨立建築師跨界聯展

展覽講座丨草間彌生紐約新個展:波點之外,藝術更美!

展覽講座 |安藤忠雄:「挑戰」上海展

展覽講座 | Architectural Bestia

展覽講座|走進麓湖:成都重慶-大師作品top系豪宅項目考察【環球建築】

展覽講座 | 建築師的自由:拉斐爾·莫內歐

展覽講座 | Mollino / Insides

展覽講座 | 考研和留學我該如何選擇?

展覽講座 | 景觀學生的追夢天堂,在景觀比建築還強勢的賓大設計學院野蠻生長

展覽講座 | 芝加哥建築雙年展:全球城市生態環境中,建築與空間創作實踐將如何產生共鳴?

展覽講座 |2020廣州設計周首日1000張美圖來了,速來打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4f58407e3ddcb5210b43b8dbeca9e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