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天府絳溪實驗室獲悉,近日,天府絳溪實驗室又一高標準前沿研究中心成立——電磁空間前沿研究中心團隊正式入駐,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
電磁空間是在陸、海、空、天之外人類活動的第五維空間,是實現信息感知、交換、通聯和控制等的關鍵維度,也是智慧城市建設和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維度,已經成為國土空間的新疆域。
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產業正在飛速發展,已帶動自動無人駕駛、各種網絡信息系統和無人智能系統普及和廣泛應用。隨著加速發展,低空空域的電磁環境日益複雜,電磁頻譜的密度、廣度與頻度急需有序管理和分配。要保障低空經濟真正「飛起來」,就要構建安全的低空電磁空間。圍繞低空空域管理中,因低空通信、導航、監視保障能力欠缺、現有防控手段不健全引起的「看不見、叫不到、管不住」等諸多問題,攻克核心技術難題,破解低空資源「不敢用」「不能用」「不好用」的局面。
記者了解到,電磁空間前沿研究中心依託該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引進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電磁認知與應用團隊,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孔令講擔任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沙飛擔任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匯聚多位院士和領域專家,開展中心建設、重大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等工作。
電磁空間前沿研究中心將根據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電磁空間安全理論和技術研究。同時,中心面向不斷增長的低空信息需求,匯聚高端人才,組建高水平團隊,構建高能級研究平台,開展電磁空間智能感知、態勢獲取與展現、頻譜精準管控與電磁頻譜導航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著力解決電磁空間感-知-控的「卡脖子」問題,支撐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
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旨在展開對保障未來國家低空開放後的低空經濟社會發展和正常運行的技術和應用研究,探討低空電磁空間安全基礎理論,突破理論方法、形成核心技術群;創新電磁空間安全設備研發模式,構建低空信息感知控平台。中心將形成低空空域管控的基礎架構,為低空經濟正常有序運行提供支撐。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編輯 於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