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裝甲摩托車
1940年12月有人提交的一個「裝甲摩托車」設計方案,在摩托車上裝一個活動的弧形裝甲蓋。
NO.2 移動的裝甲堡壘
把永備工事地堡的概念移植到坦克上,設計了一個移動的裝甲堡壘,坦克裝甲有600毫米厚,裝備大口徑炮、小口徑炮、平射機槍和高射機槍。
NO.3 人力拖拉機
有運輸、犁地多種功能的人力拖拉機。設計者認為可以通過多級鏈條傳動,獲得更大的傳動比,有比普通自行車大5倍的牽引力,能拉犁耕地。
NO.4 鳥人衣
鳥人衣,1955年,鳥人利奧•瓦倫丁(LeoValentin)希望通過在外甲上加上一雙大翅膀實現人類飛翔的願望。可惜的是,1956年,瓦倫丁在從飛機上跳下來實驗這個發明時不幸墜地身亡。
NO.5 鴨掌手槍
鴨掌手槍是 19 世紀船長使用的流行武器,有4個槍管,看著像鴨子腳,同時可以攻擊 4 個敵人!!但真正戰鬥的時候,,它並不能攻擊正前方的攻擊目標。
NO.6 兩棲坦克裝甲車輛行走機構
這是1944年3月2日,中尉 Б.К. Григоренко提交的一個兩棲坦克裝甲車輛行走機構方案。這位中尉在參軍之前就是為機械修理工,參軍後在坦克部隊任修械所技工,後又在一個騎兵團擔任汽車維修員。在戰爭時期他看多了泥濘的道路,所以提出用螺旋杆代替車輪和履帶推進坦克前進。
應當說這個方案帶有極大的超前性,多年後類似的車輛真的在蘇聯出現了,那就是SHN-1全地形車。
NO.7 戰鬥載具「卡拉爾」
「卡拉爾」總高度約為3米,乘員1人,既是駕駛員又是炮手,行走部分為6條帶彈簧的腿,由炮塔底部的發動機控制。它的行走方式是跳躍,用馬達壓縮彈簧,驅動支撐腿收縮、釋放,每次跳躍能前進5-20米。「卡拉爾」的戰鬥室為直徑1.25米的球形,按照設計者的想法,戰鬥室用合金裝甲鋼板製成,可以旋轉,武器為4支固定安裝的PPsh41衝鋒鎗。為了對付坦克,「卡拉爾」還考慮後續安裝反坦克槍,工兵用的火焰噴射器也在考慮之列。
NO.8 會拐彎的槍
Krummlauf 潛望鏡步槍的設計彎道可達 90 度,城市街道戰很有優勢。士兵躲在角落還可以通過鏡子看到後面的戰況,不得不說是個天才的設計。但讓子彈改變方向這種難題是要外星人來幫忙解決了。
NO.9 人體雷達
一戰時期,在義大利,當時雷達還未出現,防空只是靠人們用眼睛觀察和耳朵聽飛機發動機的聲音。但人類的聽力畢竟有限,於是便有人發明了這個玩意兒。
NO.10 雙炮塔坦克
這是一種雙炮塔坦克方案,後炮塔可以以2米/秒的速度升降,最大高度可達到10米,升降動力來自液壓杆,送彈機構、人員進出通道都藏在手風琴氣囊式的軟管里。設計師認為這種升降炮塔可以在樹林中升起,隱蔽觀察遠處目標;還能在城市戰當中射擊高樓目標;還能在樓房起火時靠近建築物,讓樓房的人通過升降炮塔撤離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