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元級別,不可缺少的配置

2023-03-23     愛車大家說

買東西都喜歡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買車也是,花同樣的錢能得到更好的品質、更多的配置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可是汽車結構很複雜,有很多品質和性能是我們無法直接體會到的。一些車雖然配置稍微差一些,但廠家可能在看不到的地方投入了更多的成本,說到底這部分錢其實還是花在了消費者自己身上,所以我們買車的時候不能完全只盯著配置看。

但是有些車企或許並不這麼想,他們的名氣很大,消費者認可度更高,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些廠家的車型配置縮水的同時在看不見的地方或許並不比其他品牌做得更好,這樣就可以利用消費者的認可度來獲取更高的利潤了。

我認為對於一台十萬級別的車來說,如果下面這幾個配置有很多都給不到,那就真的有些缺乏誠意了。

1、四門車窗一鍵升降

現在有些車還只有主駕駛位車窗支持一鍵升降,副駕駛、後排車窗都是點動控制,也就是說你想讓車窗玻璃移動就必須一直按著車窗升降按鈕,這非常不方便,特別是車裡只有駕駛員一個人的時候這樣操作還會影響開車。

而四門車窗一鍵升降其實並不會增加太多成本,因為絕大多數車輛的車窗都是基於LIN信號的網絡控制,車窗按鈕只負責發信號,控制系統電腦根據信號自動控制車窗電機的工作,四門車窗一鍵升降也就是把升降按鈕換一下,控制系統稍微升級一下的事情。

2、車鑰匙遙控車窗、天窗開閉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都鎖好車了才發現某個車窗或者天窗沒關好,有些車有遙控鑰匙控制車窗升降的功能,這時候只要持續按住鎖車鍵,3秒鐘後車窗、天窗就會自動關閉。如果沒有這個功能,那麼每次熄火後發現車窗沒關都得上車打開點火開關然後去手動關閉,非常麻煩。

其實這個功能也不會增加太多成本,對於大部分車輛來說只要在控制系統里增加一部分控制代碼就能實現。

3、LED大燈

LED大燈光型好、同等功率亮度高、同等亮度功耗低,燈珠壽命長,效果很不錯。而鹵素燈是靠電熱絲在熾熱狀態下靠熱輻射發光,電能大多數都轉化成熱量了,效率很低,為了得到足夠的亮度就只能增加燈泡功率,結果發熱量又增加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燈絲會逐漸消耗。

所以不管是從安全上還是效果上或者是節能減排上來說,十萬級別的車配備LED大燈才是最佳的選擇。

4、前排側氣囊、前後氣簾

前排側氣囊位於前排座椅側方,前後排氣簾位於車輛側方車窗上沿,這些氣囊在發生側面撞擊時可以有效地保護乘員安全。因為側面碰撞時車身首先受力,而人體由於慣性的原因會暫時保持靜止,結果在劇烈的撞擊下人體就會快速撞向車身側面,導致嚴重的傷害。而側氣囊、側氣簾能最大程度降低傷害。

而如今買車的人越來越多,新手也越來越多,十萬級別的車型又是消費潛力最大的市場,可以說配備這些氣囊無形間會拯救更多的生命。

5、定速巡航

經常跑高速的話定速巡航還是挺有用的,可以暫時解放雙腳,對車速的控制更加精準。而且定速巡航其實也不算太先進的技術,因為現在的發動機都是電子節氣門,定速巡航理論上只需要一個控制手柄,然後在發動機控制系統里增加巡航控制的功能代碼就行了。

如今大多數十萬級別的家用車其發動機控制系統內都集成有定速巡航控制的功能,只要裝上控制手柄就能用,只是有些廠家不給低配車型安裝罷了。

6、多功能方向盤

多功能方向盤一般都集成了定速巡航控制、多媒體控制、行車電腦顯示控制等功能,在行駛中可以使駕駛員更方便快捷地對車輛的一些功能進行操作。

比如行駛中需要調節音樂的音量,如果有多功能方向盤的話駕駛員根本不需要轉移視線,直接用手盲操就可以搞定。但是沒有多功能方向盤的話就要手動調節,這必然要轉移視線,不僅不方便,還增加了危險性。

7、彩色液晶行車電腦顯示屏

行車電腦顯示屏位於儀錶盤上,可以顯示車輛相關的一些信息,比如車速、瞬時油耗、續航里程、平均油耗等。

早期的行車電腦顯示屏以段碼式LCD螢幕為主,這種螢幕就像以前的電子表螢幕一樣,在螢幕上預先設置好發光段,然後拼湊出需要顯示的內容。這種螢幕成本低,但顯示的內容很少,因為它只能按事先設定好的圖形進行顯示。

而如今這類顯示屏在十萬級別的車輛上幾乎難覓蹤跡了,因為它功能太弱,視覺效果太差。現在主流的行車電腦顯示屏都是彩色液晶螢幕了,這種螢幕和我們的手機螢幕差不多,介面美觀、色彩艷麗、顯示的內容非常豐富,還提供了一個對車輛進行個性化設定的人機互動介面,使用體驗遠超段碼屏。

8、坡道輔助

在半坡起步時坡道輔助功能可以幫助駕駛員更好地控制車輛,避免熄火、溜車。其實這個功能和自動駐車一樣,都是基於ESP實現的,並不需要額外增加什麼硬體配置,目前有ESP的車基本上都有這些功能了。如果沒有,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9、電動座椅

開車時有個舒適的坐姿非常重要,對於十萬級別的車來說起碼要給駕駛座配備一個電動調節的座椅,這樣在行駛中駕駛員可以更方便、精準地對坐姿進行調整。

而傳統的手動座椅調節對於十萬級別的車來說真的過於寒酸了,不僅看起來不夠檔次,調節起來也更麻煩,特別是行駛中調節還會增加風險。

10、可以自動摺疊的電動調節後視鏡

這個就不同多說了,電動調節的後視鏡用起來比手動的要方便得多,因為手動調節的左側還行,右側距離太遠,駕駛員要探著身子去調整,但這樣就無法觀察調節效果了,調個右側後視鏡要來來回回折騰好久,行駛中就更不用想了。但電動調節就精準方便多了。

另外再帶上後視鏡自動摺疊,這樣停車時不用兩邊跑著去疊後視鏡,行車中通過狹窄路段時也不同自己下車疊後視鏡了。

11、雨量感應式雨刷

傳統的汽車雨刷有點動控制、間歇、低速、中速、高速幾個檔位,這種控制方式其實已經比較落後了,因為每個檔位雨刷的工作頻率都是相對固定的,有時候並不能完美配合。

比如下小雨的時候,4秒鐘刷一次最合適,但間歇模式工作間隔為6秒,頻率太低,我們已經看不清路面了雨刷還不動彈。而低速模式工作間隔為3秒,頻率太高,雨刷容易干磨。

而雨量感應式雨刷就好多了,可以自動檢測擋風玻璃上的雨量從而控制雨刷以最合適的頻率工作,既不會影響視線,又避免雨刷干摩擦。

12、自動防眩目車內後視鏡

車內後視鏡可以幫助我們實時了解後方路況,對提升駕駛安全有著很大的幫助。但這個後視鏡特別容易受到後車遠光燈的干擾而產生炫光。

為了應對這個情況就有了後視鏡防眩目功能,普通的防眩目功能就是一個撥杆,可以控制後視鏡鏡片的角度,改變光線反射角,但這樣我們也無法再看到車後方的情況了。

而高級點的就是自動防眩目後視鏡了,它的玻璃顏色深度會自動調整,在防眩目的同時還能清楚地觀察後方路況。

13、兩廂車、SUV、MPV的後窗雨刷

汽車在高速行駛中其尾部會形成一個低壓區,氣流會在這裡匯聚。在雨雪天氣車輪濺起來的泥水很容易附著到車尾部。

而兩廂車、SUV、MPV車型的後窗玻璃剛好就位於這個區域,在雨雪天氣很容易被弄髒從而影響視線。所以對這類車來說配備後窗雨刷器是硬性需求,只是相關法規沒有強制要求,所以有些廠家就在這裡節約起成本了。

14、倒車影像、車頭雷達

倒車時盲區最大,潛在的危險最多,倒車影像無疑是最有用的配置,它使駕駛員可以直接觀察車輛後方的狀況,極大地提升了倒車時的安全性。

而車頭雷達也是很有用的配置,特別是對於新手司機來說。因為車頭也存在很大的盲區,有時候車停在人多的地方可能會有一些小朋友在車前面玩耍,有些司機起步時不注意的話就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而車頭雷達則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這類事故的發生。

以上這些配置其實並不會增加太多成本,但是能給我們用車帶來更好的體驗、更安全的保障。而且家用車消費的主力就在十萬級別這個區間,銷量高、保有量大,如果以上配置能得到充分的推廣,那麼從長遠來看必然對整個汽車行業的配置水平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493721b1a9c1523cbf23a814dcc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