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尚且會咬舌頭,何況具有獨立思想的兩代人?親子衝突要這樣辦

2023-02-12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牙齒尚且會咬舌頭,何況具有獨立思想的兩代人?親子衝突要這樣辦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即便是雙胞胎寶寶,脾氣性格也會各有不同。而牙齒尚且會咬到舌頭,何況是居住在同一所房間裡、從經驗到閱歷完全不同的兩代人?

有家長會認為,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不好管,真是讓人傷腦筋,恨不能把他重新塞進肚子裡回回爐。

其實出現親子衝突,也不見得是壞事。只能證明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不再僅僅是父母的「跟屁蟲」,也不再「人云亦云」,他在嘗試判斷、思考、推理以及證明自己。這是多麼棒的嘗試啊!

事實上,父母一定要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附庸。父母有撫養孩子的義務,但沒有替孩子做一切決定的權利。

當親子間需求不一致的時候,衝突可能必不可少。

面對衝突,大吼大叫是很多人的本能,實施父母權威也是很多父母的本能,但是和孩子相處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本能啊!

父母的吼叫只能一時震懾孩子,但不能讓孩子害怕一輩子,一旦他們內心的反抗情緒被激活,吼叫只會變得歇斯底里且無能為力。

不聞不問更不可能,從本能上父母就不會對孩子的不對置之不理。若是一味強制性讓自己壓抑,所有的情緒總需要一個出口,看似平靜的火山一旦爆發,更會一發不可收拾。

那麼要如何正確面對親子衝突呢?

1、冷靜下來之後再開口

衝突之所以是衝突,一定是雙方互不相讓的結果。而盛怒之下,有太多不可測以及傷人傷己、兩敗俱傷的情況發生。

所以,當衝突發生,作為父母、作為長者,一定要先冷靜下來,並且嘗試讓孩子冷靜下來。如果不能,不妨先離開發生衝突的地方,給自己、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空間,互不干擾。

2、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冷靜下來之後的再開口,一定要態度誠懇、開誠布公。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自己為什麼會發脾氣,認為孩子的行為給自己造成了怎樣具體的妨礙或傷害等等。

允許孩子為自己辯解,在孩子辯解的時候,不急於否定,而是安靜的聽完。因為這是孩子的真實感受。

只有雙方都明白了對方的問題所在,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3、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

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父母習慣性的和孩子商討問題,而不是一言堂。那麼孩子自然而然也會開始思考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父母一定要說出自己對孩子具體的期望,而不是含糊的要求。

我記得一個笑話,說一個留學生對自己的中國導師說,三年前我剛來,您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如今不是應該五千零三年嗎?為什麼您還說是五千年呢?

這就是思維不同所造成的不同感受。

每個人的評判標準是一樣的。

比如父母總讓孩子喝熱水,但是一摸孩子喝水的杯子,還是覺得涼。但孩子很委屈,我明明加了熱水啊!所以父母一定要親自給孩子示範一下,讓他具體感知到水的溫度,才能夠明白父母說的熱水是怎樣的水溫。

教育孩子方面也是一樣,父母一定要準確的說出自己的要求和期望,當得到孩子的認可和共鳴之後,孩子才會明白自己要具體從哪個方面努力,有了目標才要想如何達成目標的方法。

不管怎樣,當親子衝突發生的時候,父母能不能讓自己迅速冷靜下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和關鍵。

大人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孩子,既不能實施一言堂,也不能因為孩子覺得自己委屈難過而放鬆應有的原則。

孩子需要學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諧相處,而父母也要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的自尊。

把孩子吼一頓或者打罵一頓,這樣做除了讓孩子更恨父母以外,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絲毫幫助;而放縱孩子依照自己的想法來,只會讓孩子驕縱自我。可是,以後的人生,除了父母還有誰能夠這樣縱容他呢?

每一次犯錯都應該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寶貴機會,只要父母善於引導,孩子外在的經歷都終將成為他自己內在的經驗,讓他在以後的人生路上逐漸變得從容、智慧、成熟、豁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32e7772d40039542ed0de7fa7b7e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