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蘇軾、汪曾祺,文人食客的夏日食譜為它不惜筆墨。
雲南、浙江、潮汕沿海、湘西山區.......先是水果店驀然多了紫紅色的身影,而後那股酸甜的氣息便四處蔓延。
盛夏已至,最「南方」的水果,楊梅熟啦!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就像蘋果不喜歡南方一樣,楊梅也不願踏出長江向北。喜熱喜濕又抗寒的它,隱居在南方雲霧繚繞的濕潤山區,頗具仙姿。
「中國楊梅看浙江,浙江楊梅看仙居」,在仙居,這個中國最具仙氣的縣城,楊梅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家。
01
仙居,到底是個什麼神仙地方?
仙居,臥於浙江東南一隅,不用過多贅述,僅是短短「仙居」二字,便已將神山秀水、幽谷茂林以及幾千年歷史從容吞吐。
公元1007年, 宋真宗趙恆注意到了這座名為永安的浙江小城,只覺群山迭翠、雲霧繚繞,是當時的宗教聖地,於是便下詔,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賜名「仙居」,意為「仙人居住的地方」。
自古以來,仙氣縹緲之地少不了神話傳說,仙居自然也不例外。
括蒼山脈里的括蒼洞曾是道家修煉的第十洞天;響石山有仙猴迎賓、王子喬成仙處;仙姑岩上麻姑曾在此慨嘆「滄海桑田」;宋人王溫濟貧行善,留下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
仙居之「仙」,不止在神話典故,還在乎山水。
仙居縣80.6%是丘陵山地,森林覆蓋率高達77.9%,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當錯落的山間盆地,迎面遇上南來的海洋水汽,便創造出了煙波浩蕩,仙氣飄渺的「雲霞」之景。
距縣城20公里處,有一處「神仙居」,曾用名天姥山,又稱韋羌山。
詩仙李白曾到此遊玩,並留下一首人人必背的經典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神仙居山峰高聳入雲,雲霧環繞,好似天上仙境。在古人的心目中,此處是仙居「眾山之高者」,乾隆年間縣令何樹萼曾在山下留下了「煙霞第一城」的題字。
此外,這裡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紋岩地貌集群,一山一崖一洞一石自成一格又相映成趣。在仙氣渺渺中山石若隱若現如仙人般遺世獨立,走在其間,羽化登仙。
如果覺得神仙居還體驗不了人間仙境的意蘊,那就去神仙居旁的景星岩,海拔742米的高度,足以讓人感覺「手可摘星辰」。
仙居之「仙」,在山上,在水邊,也在深林處。
在仙居臨近磐安的交界處,有一個同樣仙氣環繞的水上秘境,名曰「谷坦水庫」,此處生長著水杉。鬱鬱蔥蔥、高聳入雲的水杉,倒映在煙雨朦朧的水中,愈發仙氣飄飄。
在仙居淡竹鄉有一大片闊葉林,它是國內面積最大的亞熱帶原始溝谷常綠闊葉林,行走其間,幽深莫測,只聞泉水潺潺。
仙人留跡,雲宮勝景,仙居之名便自然而然了。
時間是最好的雕琢師,在歷史的淬鍊中,仙居在保留仙氣的同時,還剔出了一股煙火氣,散落在古鎮里村落中。
古色古香的皤灘古鎮,源起唐宋,盛於明清,水埠遍地,因鹽盛極千年。
歲月匆匆,街邊唐、宋、元、明、清、民國遺留下來的民宅故居仍氣勢宏偉,街內店鋪林立,當鋪、錢莊、賭坊春花院、茶樓酒肆一應俱全,它們在靜謐中訴說著昔日的繁華。
除了古建築,鎮上的針刺無骨花針,也吸引著人們的視線。
針刺無骨花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作為仙居人千百年精心巧思的結晶而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其中還有著一個耕讀慈孝的動人傳說。
公盂村,海拔高度600米,是名副其實的高山村落,這裡保存著仙居最原始的風貌與寧靜,被稱為「華東最後的香格里拉」。
田野、溪流、果樹、竹林包圍著山坳中的屋宇,牛羊雞鴨悠閒地在各處吃草,這座深藏於仙居山中的避世小村,藏著忙人可望不可即的人間煙火氣。
02
仙居之食,傾倒天下無數吃貨。
仙居曾在名山洞天裡「仙」了數千年,留下兩朝帝王的遐想與無數詩人的游跡。如今,仙居依然逍遙,仙居之食也傾倒天下無數吃貨。
八大碗
鼎鼎有名的仙居八大碗,有葷有素,雖沒有昂貴特殊的食材,卻是別地吃不到的鄉家傳統風味。
傳說古時八仙過海大戰龍王,在回神仙居的途中巧遇仙居首富嫁女,八仙當時興起,便一人做一碗拿手好菜以示慶賀,「八大碗」便由此流傳而來。八道菜以八仙命名,分別為:何仙姑蓮子(白扁豆)、韓湘子海參、曹國舅泡鯗、漢鍾離翻碗肉、鐵拐李大魚、藍采和敲敲肉、呂洞賓豆腐、張果老肉皮泡。
圖片來源:小紅書--Coco靚靚
永安溪魚
永安溪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自仙居發源。因為水質好,永安溪打撈上來的魚肉質格外鮮美,且沒有腥味,或蒸或炸,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來源:小紅書-一顆肉圓子_
麥餅
麥餅是仙居大街小巷都可以見到的特色小吃,以麵粉為原料,加入鹹菜、肉末、蔥等,再用油煎而成。煎好後的麥餅表皮金黃焦脆,一口下去,蔥香挾著肉香,哄得五臟廟服服帖帖。
圖片來源:小紅書-IAMRUYI
楊梅蝦球/仔排
仙居楊梅的名氣享譽全國,而由楊梅衍生的仙居美食卻少有人知,楊梅仔排、楊梅蝦球.....楊梅的酸甜,解了肉的膩味,一口一口停不下來。
圖片來源:小紅書-一顆肉圓子_
食餅筒
上過《舌尖2》的食餅筒也是仙居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小食。
用麥粉加水攪成糊狀,烙成大而圓的薄餅,放肉片、綠豆芽、蛋皮、筍、豆腐乾等餡料,捲成筒狀而食。油煎四面後,口感既脆又香。
藥食同源的觀念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飲食生活,神仙賜予的水土氣讓仙居隨處可覓優質的食材,並借當地人之手幻化成一道道營養滋潤的仙鄉特色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3》,導演陳碩儀用長達8分鐘的介紹向全國人民宣告了這裡的養生之道。
豬肚雞
百合蓮子
枸杞羊肉
艾葉豆腐
老酒燉雞子
白芨牛肉
仙居廚師朱傑,從家鄉土菜中挖掘出了藏在仙居傳統美食里的養生秘密。他用最原始的食材,最傳統的處理方法,最原始的土灶,成就了一道道養生珍品。
仙居,城如其名,食知其味。
遊仙山,嘗仙食,塵世的人也「居」得閒適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