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菊花還似去年黃,一寸愁心萬事傷。獨立高樓對殘日,秋風吹得淚千行。"——張耒《悼亡九首其一》
我們縱有萬貫家財,縱有鐵骨錚錚,依然抵不過歲月的侵蝕。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死亡是我們所有人都逃不開的話題,即便千古一帝秦始皇,依然逃不過死亡,依然避不開他死亡後,秦國的基業毀於一旦。
不過,現代相比古代來說還是好的,因為現代有很好的醫療水平,很多古代的疑難雜症,現代都可以治癒好,現代人的壽命相比代古人要高上一些。
在中國的古籍當中,關於死亡的記載是很多的。甚至古代典籍中,還記錄了陰間陽間,閻王、黑白無常、孟婆等記述,不過,這些終究是神話故事,跟現代科學還是相違背的。
今天,我們通過科學的方式來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人在死亡之後會張嘴呢?
老人們的說法讓人冷汗直冒,我們還是聽聽科學解釋吧!如果,你對這個內容感興趣的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人死後張嘴的科學依據
如果見過人死亡的話,你可能會發現,有些老人死亡的時候,嘴巴是張開的。很多人,對其百思不得其解。而每每說到這些,民間有些老人就說,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表現,他們一般說,老人應該是很口渴,或者說他餓了。
甚至還有人說,他們是因為想呼吸,但是卻不能呼吸,所以才這麼死去的。其實,這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我們現代人還是應該相信科學。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一旦死亡,表示這個人就已經徹底死亡了,他沒有了任何的身體機能,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他的身體是非常鬆弛的,任由活著的人隨意擺弄。
如果,這麼來看的話,人死了,那麼,他的嘴部肌肉肯定也處於一種非常放鬆的狀態,整個臉也會很僵硬,因為其已經喪失了力量的支撐。而地球本身就是有引力的,在引力作用下,嘴會微微下垂。
嘴巴微微下垂,所以人類所看到的就是死者的嘴巴是張開的,於是,也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傳說。其實,傳說都是迷信的一種表現,人死了嘴張開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自然現場,沒有特別的寓意或者是說明。
不過,在死亡的儀式當中,我們還是會象徵性的在死者的嘴裡塞上硬幣、米飯等這些東西,讓這些可以陪伴著他一起火化,可以讓他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美好和幸福。
人死後張嘴的生理依據
當然,也有醫學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觀點。比如說,有些醫學家表示,可能在臨死之前,老人真的會有一點口渴,想要喝一點水,這樣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當然可能性並不大。
因為人在死亡的時候,幾乎是不想吃飯也不想喝水的,當然,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迴光返照的時候。人在迴光返照的時候,有可能會想要喝水或是吃飯,雖然,可能性也並不是很高。
醫學家表示,還有一種可能是老人在臨死或者死的時候嘴是張開的,那就是他身體受到了折磨,覺得十分難受,而且這時候的他也說不出話來,所以嘴才會微張開。
另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老人,可能知道死神已經來臨了,他並不想死亡,所以才會張嘴。最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老人的喉嚨裡面有痰,他呼吸不順暢,所以,只能通過張嘴的方法來進行生理的呼吸。
人死後張嘴的民間傳說
關於人死後嘴張開的民間傳說其實是非常多的,這些僅僅是民間傳說,並不是真的如此,大家可以聽一聽,但完全不要相信,我們應該相信的還是科學。
傳說,人死了之後,如果嘴是張開的,就說明他們不想死,想要多活一段時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老人心裡還有事情並沒有放下,所以,他想要張嘴交代什麼,但是他並沒有能力,說出自己沒說出的一些事情。
後來,甚至還有傳言,說如果一個老人死的時候是閉著眼睛、閉著嘴巴的,就說明他走的時候十分安詳,並沒有什麼未了的心愿。如果老人這麼離開世界的話,兒女們可能會比較開心,畢竟老人是沒有什麼遺憾的。
相反的,兒女們可能會比較擔心,想知道老人究竟還有什麼心愿沒有達成的。不過,這些僅僅是一種傳說,我們並不能當真的,人,還是一定要活在當下。
及時行樂的人生法則
人死了,什麼東西都沒有了,就算有錢又如何,難道死的時候,可以帶過去麼?就算有權又如何?死了,就什麼權利都沒有了!既然,這些我們一輩子追求的東西,生的時候不能帶來,死的時候不能帶走,為什麼還要這麼虧待自己呢?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就只有這麼一次,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匆匆,及時行樂才是王道!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十分美好的,現在有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十分操勞,不知道適當地犒勞自己,雖然省下來很多錢,但是自己生病了或者自己變老了,就再也沒有辦法去享受人生了。
所以,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我們活著的時候一定要有這般心態,該享受的時候就要享受,該花錢的時候就要花錢!
結語
我們可以躲避災禍,躲避戰亂,躲避痛苦,躲避悲傷,但是我們永遠沒有辦法躲避蒼老和死亡,因為,生老病死是人類的自然法則。
不過,我們還是希望現代的科學能夠再發達一些,我們希望能夠有一天,可以治癒癌症,治癒愛滋病,這樣可以讓我們的生命再漫長一些。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都希望能夠活得長久一點,去好好享受一下屬於我們的美好生活。
參考文獻:《悼亡九首其一》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