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個傳奇式的人物,能文能武,雄才偉略,非同一般。可是這樣的厲害人物,也有怕的人,這個令他害怕的人名叫王朴,與趙匡胤同在北周周世宗麾下任職。
(趙匡胤)
據《默記》一書記載,趙匡胤剛做殿前都點檢時,與王朴有過一次交鋒。說起來,事情很小。某天,皇帝的一個侍從官(官名為殿直),騎馬衝撞了趙匡胤出行時的隊伍,趙匡胤心中惱怒,去樞密院告狀,要求嚴懲那侍從官。當時王朴當值,他聽完趙匡胤的話,反過來勸趙匡胤:「人家職位雖然比你低一些,但也是皇帝身邊的人,你為一點小事如此咄咄逼人,別人怎麼看你?皇上怎麼看你?再說你剛剛管理禁軍,這樣逞強不合適吧?」
王朴這番話,可謂綿里藏針,一針見血。趙匡胤要懲治皇帝身邊的侍從官,百官怎麼看?皇帝怎麼看?說他心眼小,無容人之量是輕的;說他野心大,當了禁軍首領之後敢於打狗欺主、目無皇上,也說得過去。
趙匡胤是個明白人,被王朴這麼一說,驚出一身冷汗。他發現自己得意忘形之餘,暴露了本性。要知道,趙匡胤權力欲、控制欲極強,一直野心勃勃,只是在頭腦清醒、耳聰目明的周世宗柴榮手下做事,他不得不收斂內心。如今王朴一番話,像是點醒,又像是警告,趙匡胤悄悄地離開了樞密院,沒有再找那個侍從官的麻煩。
王朴何許人也,目光如此犀利?王朴是山東東平人,五代時期後漢的進士,因看不慣後漢官場的黑暗,投奔後周,得到後周皇帝柴榮的重用,在柴榮手下做樞密使,掌握著全國軍權。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兼軍委副主席。
王朴不僅能看透人心,還有讓人生畏的雷霆手段。有一次周世宗出兵淮南,讓王朴留守京城,有個平時比較囂張的虞侯叫廂虞侯,此人駕車經過狹窄的巷道時,慢條斯理,如蝸牛爬行,讓後面的車馬無法通過。王朴的車馬剛好也在後面,他一時氣憤,命人將廂虞侯當街拉下車來,抽了十鞭子。廂虞侯哪裡受過這種氣,大喊:「我是宣補廂虞侯,你們豈能鞭打我?」王朴一聽,怒火中燒,居然將廂虞侯掀翻,直接在馬前斬了。周世宗罷兵回家,聽說此事,笑了,對旁人說:「這個呆子,真是找死,敢在王朴面前逞威風!」
王朴如此兇悍,周世宗對他又如此寬容,試想,趙匡胤敢輕易得罪他嗎?
更讓人吃驚的是,王朴有一名言:朴在則周在。翻譯得直白一點就是:只要有我王朴在,後周就不會出事。言外之意,我會罩著後周,誰想打後周的主意,沒門!
這句話記載在北宋初年著名易學大師王銍的《默記》一書中,它並非後人對王朴的評價,而是王朴自己說出來的。王朴為什麼沒頭沒腦的說出這麼一句話?他是針對誰說出來的?不得而知,但趙匡胤聽到這句話,又吃了一驚。因為隨著趙匡胤權力的增強,他的野心也在增大,趙匡胤手下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士如石守信、高懷德、鄭恩之輩,都忠於趙匡胤,而不忠於周世宗柴榮,趙匡胤已經具備了奪權篡位的實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王朴說出「朴在則周在」的言論,不就是在警告自己嗎?而且是嚴重警告。
所以,之後的時間裡,趙匡胤老實了許多,他深深懂得王朴這句話的分量,打心眼裡不願與王朴作對。
(柴榮)
要知道,王朴號稱「賽諸葛」,具有諸葛亮擁有的一切才能。他能掐會算,洞悉天機。周世宗曾問王朴自己在位多長時間?王朴說了句「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以為是自己能在位30幾年,很高興,殊不知是說他只能活30幾歲。後來果然,柴榮39歲而終。
王朴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常常夜觀天象,判斷吉凶;其制定的《欽天曆》是非常著名的曆法。王朴還能看透天下大勢,他獻給周世宗的《平邊策》比諸葛亮的《隆中對》實用多了。《平邊策》認為「攻取之道,從易者始」,先取南,再定北。柴榮得此策,大喜,可惜他天壽不永,未用此策便死了,後來趙匡胤得到皇位,依王朴之策,先南後北,平定了四方……證實了王朴《平邊策》的正確性。
有王朴這樣的人在,趙匡胤野心再大,的確也只能幹瞪眼沒辦法。
然而,一個人再有能耐,老天不幫你,徒嘆奈何?王朴跟隨周世宗8年後,於公元959年4月25日與前任宰相李谷時談話時突發疾病,倒地死亡,死時才54歲。柴榮親往弔唁,多次大哭,又命人畫王朴像置於功臣閣中,時常至閣中看望。3個月後,柴榮也病死了。兩顆閃眼的明星隕落,北周的天空迅速黯淡下來,這才給了趙匡胤趁黑作亂的好時機。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奪走了柴榮7歲兒子柴宗訓的皇位,在原北周的基礎上建立了宋朝。可謂志得意滿,喜氣洋洋。
有一天,趙匡胤在一群大臣的簇擁下路過周世宗建立的功臣閣,當日風大,功臣閣大門被吹得半開,剛好讓王朴的畫像與趙匡胤打了個照面。畫像中王朴炯炯有神的雙眼瞪著趙匡胤,趙匡胤乍見之下,吃了一驚。史書記載,他的身體猛然「顫抖」了一下,然後,趙匡胤平靜下來,認真整理了衣冠,畢恭畢敬地給王朴鞠了一躬……
左右大臣皆不解,問趙匡胤:「陛下貴為皇帝,擁有四海,為何對前朝一個大臣如此恭敬?」。趙匡胤很認真地回答道:「你們不知道,若此人還活著,這身黃袍穿不到我身上」。這個故事記錄在《舊五代史》中,足見趙匡胤對王朴的忌憚到了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