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湖區有著武漢市菜籃子之稱,在那裡,有一家專業合作社流轉1000畝土地,通過科學規劃、魚菜共生、產品創新,實現了蔬菜種植高質量發展,不僅叫響了自己的專屬蔬菜品牌,還帶動周邊406戶鄉親戶平增收近三萬元。
在武漢市東西湖區一家合作社園區里,一排排蔬菜大棚很是顯眼。大棚里,綠油油的葉菜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採收蔬菜。
這些剛採摘的蔬菜在進入市場前,還要先做一次「體檢」,達標的蔬菜才有機會和市民見面。
武漢匯春名優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質量檢測中心 經理 馬世敏:我們每一個產品都要抽樣檢測,檢測合格之後才能出庫。種植、施肥施藥、採收檢測合格,上傳到追溯系統, 最後形成追溯二維碼,掃碼就可以看到產品是什麼時候種植的,檢測是否合格的信息都能看到。
通過穩紮穩打的經營策略,目前,合作社不僅在武漢市建立了150多家生鮮連鎖門店,跟大型商超、餐飲店、學校、工廠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而且還創立了屬於自己的蔬菜品牌——「菜夫人」。合作社理事長張羅帥說,蔬菜價格漲漲跌跌,一個蔬菜品牌走過十年並不容易,除了堅持質量為先外,為了叫響品牌,合作社使出了三板斧,第一板斧就是科學規劃,錯峰種植。
為了提升蔬菜品牌形象,增加附加值,合作社又打出了第二板斧——魚菜共生。
武漢匯春名優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張羅帥:魚菜共生是24小時的一種循環體系,我們打造的理念叫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據張羅帥介紹,魚菜共生復合耕作體系,就是將養魚的水經過微生物分解,釋放出養分,滋養循環池上種植的蔬菜,蔬菜根系吸收水中的養分後,水體同時被凈化,凈化過的乾淨水體,又回流到魚池,供魚生長,從而達到一個循環的過程。
魚菜共生,讓大家來到基地既能賞魚,又能採摘,合作社通過提高體驗度,獲得了消費者的信任感,增加了消費黏性。在此基礎上,張羅帥的合作社又打出了第三板斧——產品創新。
合作社推出的蔬菜盲盒9月初上市,通過線上加線下的銷售模式,每天銷量都在兩千套左右。學生們不僅能夠觀察蔬菜種子從發芽到生長的整個過程,還能吃到新鮮的「勞動成果」,寓教於樂。
武漢匯春名優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產品研發部技術總監 宋常明:很受歡迎,小朋友見到都不捨得放手,晚上都拿燈照著看,看苗長多大了。
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為品牌注入活力,除了蔬菜盲盒,近年來,合作社應對市場需求還開發了盆栽蔬菜,讓市民在即采即吃的同時,還能享受到種植與收穫的樂趣。
武漢匯春名優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產品研發部技術總監 宋常明:蔬菜長成之後送到市民家裡去,吃完了把盆再還回來,一般一星期送一次,一次送40到60盆,家庭里實現零距離田間地頭采菜到餐桌上。
三板斧的相繼推出,合作社的品牌叫響了大武漢。現在,合作社菜品種類超過130種,不僅每天能為武漢市穩定供應80噸蔬菜,還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動周邊406戶鄉親,戶均增收近三萬元。
記者 | 魏偉 黃羽欣
編輯 | 張鋆
編審 | 許蓓
監製 | 楊斌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