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獎作品薦讀 | 橋上的街市:舊鐵道橋改造【南通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2022-08-25     UniDesignLab

原標題:金獎作品薦讀 | 橋上的街市:舊鐵道橋改造【南通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關注我們

第八屆「紫金獎·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以「多維的綠·共享的城」為主題,吸引了333所高校、310家設計機構、9668人次參與,共徵集到2592項作品(其中,省外作品數量占比首超50%)。經專業評審和社會公示,共產生181項「優秀作品獎」和104項入圍獎,省外單位獲獎作品占比達36.7%(其中,學生組省外獲獎作品占比達63.3%,首次突破60%)。

參賽者聚焦與綠色發展關聯的各類空間,創作了一批亮點紛呈、富有創意的設計方案。近期我們將逐步推出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獲獎作品解讀,期待能為推動「雙碳」目標下城鄉建設的綠色低碳發展、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提供思考啟迪。

第八屆「紫金獎·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

金獎作品【學生組】

作品編號| B121-003411

作品名稱| 橋上的街市——舊鐵道橋改造

設計機構| 南通大學

指導老師 |范占軍 姜妍

獲獎人員| 陳琳 潘昱嵐 陳瀚 姚瑤

獲獎情況| 紫金獎金獎、優秀作品獎(學生組)一等獎

作品視頻

主創人員

主創人員(從左至右):陳琳 陳瀚 姚瑤 潘昱嵐

跨江大橋在山地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跨江大橋火車承載的功能消退,只剩下人群通行的功能。如何保留其歷史意義和景觀價值,如何將其創造性地活化、融入新的城市生活便成了有趣的話題。

通過地域文化基因的分析,我們汲取街市、吊腳樓、山城山水等元素,從體塊生成、空間功能、游賞體驗三方面提出了活化方案。

(1)以街市作為主要空間功能,設置多樣的地域活動場景;

(2)基於吊腳樓原型的研究,採用裝配式模塊搭建;

(3)創造出自然山水中多維穿行的賞游體驗。

地域文化基因分析

山水遊覽路徑要素分析

結合地域特色的模塊化建造

山與水是重慶的瑰寶,是山城人的靈魂。本次設計亮點在於重構山、城、水、橋共生的社區環境與路徑,銹色軌道與蔥蘢綠意相融,民俗精粹與現代社區相生,打造「可觀、可游、可居」的多維活動圖景,讓跨江大橋重獲新生。這是一次對歷史的傳承與發展,更是對未來的思考與憧憬。

設計模型與意象圖

主創團隊作品自述

為什麼選取吊腳樓、山水、橋作為切入點?

潘昱嵐

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中出現了各種類型的閒置空間、灰色空間,廢舊鐵道橋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白沙沱鐵道橋位於重慶這一著名的山水之城,我們希望將傳統城市空間隱匿於山水之中,打造游山逛水般的重慶街市體驗區。在重慶的山腰水畔,處處可見重慶的傳統民居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古代川渝地區人民建造山地建築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裝配式建造理念。因此我們借鑑了具有川渝特色的吊腳樓意向,通過模塊化、預製化、可拆解的空中網架結構體系,打造了依託原有鐵道橋結構的、可自由生長蔓延的綠色共享江上社區。

如何考慮模塊化結構的耐久性和後期維護?

潘昱嵐

我們的設計結合川渝特色,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為設計理念,利用竹、木、鋼等材料進行模塊化搭建。模塊化建築結構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擴展性,可以被重複利用,因此對於其耐久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對於竹、木等材料,我們通過乾燥工藝降低濕度,在防止木材腐朽蟲蛀的同時還可以減輕重量,便於運輸和搭建;其次,壓縮技術可以使木材密度增加,提高木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第三,也可以通過化學浸漬法對木材進行改性處理;對於鋼材,可以在材料或結構的表面進行塗漆,增加其耐久度。

由於採用了標準化部件、節點構造等,模塊部件的更換較為容易。對於模塊化結構而言,添加模塊單元或者從建築中拆除模塊化單元都是非常迅速的,可將建築運營的消耗降到最小,維護難度相較傳統建築也會略低一些。

設計的獨特性體現在哪裡?

潘昱嵐

設計的獨特性首先體現在地理位置方面。我們將廢舊鐵道橋改造成連接長江兩岸的步行風雨橋,打造可行、可憩、可遇的江上社區,讓閒置的城市空間得到了新生。其次,橋上的街市還具有區別於普通集市的獨特空間。通過模塊化的自由搭建,模擬別樣的山水意境。我們還在多樣的空間內置入多元化的休閒場所,橋上不止有做買賣的地方,也有綠植、景觀點、劇場、展示空間等,可供兩岸居民休閒玩賞。橋上的空間更豐富、功能更多元,在宛如山水詩畫般的江上社區中遊覽,人們的交往體驗也更加精彩。

可行、可憩、可遇的江上社區

決賽現場

劉剴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系副主任

隨著時代的變遷,當舊的鐵道橋失去火車承載意義而只剩下人群通行功能時,如何將其創造性活化融入新的城市生活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作品巧妙依託鐵道橋超強承載力的特點,借鑑了川渝特色的吊腳樓意向,通過模塊化、預製化、可拆解的空中網架結構體系,打造了依託原有鐵道橋結構的、可自由生長蔓延的綠色共享空中社區。作品調研了現有大橋周邊的各類市民活動,不僅將原有的橋邊生活場景融入新的社區,還創造了更多富有活力可能的場景。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國傳統風雨橋概念的傳承,可行、可憩、可遇,而通過對傳統風雨橋空間單向水平延伸演繹為多向立體交織,讓空間更豐富,讓功能更復合,讓交往類型更多樣,很好地回應了本屆大賽的主題。

(作品內容及圖片由設計團隊提供)

更多獲獎作品即將上線,敬請期待~

附件:《橋上的街市——舊鐵道橋改造》作品圖版(點擊查看)

— END —

審 核 | 何伶俊 何培根

編 輯 | 姚梓陽 廖靜靜

校 對 | 邱 蕾

【作品解讀】

作品解讀 | 碳路記【蘇州園林設計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萬物皆有靈:為小動物而設計

作品解讀丨崖壁窯洞映斜陽,朱小地設計團隊繪製榆林恢弘圖景

作品解讀 | 對北荷蘭循環農業的可能性進行的深度景觀空間探索

作品解讀 | 「擠」出來的空間【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新園公社——對青年居住模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微觀分形——城中村居住新解【鄭州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廢棄鐵路搖身一變成為綠色走廊!

作品解讀丨虛擬與現實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讀|城市中綠色生產空間的不同方式-公共空間中央景觀

作品解讀|Isomatic 異構體-充斥著色彩和虛構人物的混亂遊樂場

作品解讀|AQUAVILLE 應對水平面上升的建築策略

作品解讀|一個不完整的無邊界地圖集 An Incomplete Atlas of Non-borders

作品解讀|「kikai Shien Robotto」生態和能源可再生主題公園

作品解讀|Blind Park 盲人公園-把無法看見的變成可感知的

作品解讀|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變化,新的時代,新的居民

作品解讀 | 為了農業土地更好的未來(構建農業景觀與農業定居點)

作品解讀|伊斯坦堡防災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作品解讀 | 為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個新的維修中心

作品解讀|生產環境:「鹿特丹自給自足」(城市農業綜合體)

作品解讀|「kikai Shien Robotto」生態和能源可再生主題公園

作品解讀 | 虛擬與現實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讀|你知道廢棄的電子產品去哪了嗎?

作品解讀丨探討婚姻與建築的適配性-致我即將分離的戀人

作品解讀丨跨越20年的思念, 致我摯愛的Mircioiu

作品解讀 | 人類回歸海洋的日子真的不遠了嗎?

作品解讀丨台達杯一等獎競賽作品解讀|積木·樂園

作品解讀丨第五屆天華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三等獎:流動製造

作品解讀丨崇禮OOW競賽獲獎作品賞析:西坡·歸去來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逸境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清園春韻---「新宋潮「特色文旅體驗中心設計

作品解讀丨崇禮OOW競賽獲獎作品賞析:不止於居

作品解讀丨國際建築設計競賽獲獎作品:福建土樓(南靖)保護與活化利用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移動創客營地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游宋

作品解讀丨渭南競賽獲獎作品賞析:相見故里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開封時間 TIME ON/OFF

作品解讀丨渭南競賽獲獎作品賞析:銀色田茂 情動預愈--全齡友好的村落式銀髮小鎮再塑

作品解讀丨UIA-霍普杯 2020 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二等獎深度解讀——衍聚-倚巷折坊

作品解讀丨UIA-霍普杯 2020 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三等獎深度解讀——迷宮城市

【項目解析】

項目解析 | 林河陌影——仙市古鎮文化綜合體設計方案

項目解析丨碼頭重生,從畫卷中走出的原生態自然空間

項目解析丨建築師自宅 | 看卒姆托、貝聿銘如何打造自己的家?

項目解析丨諾貝爾科技文化中心,杭州|CROX闊合

項目解析丨文化建築系列--寬窄合院(下)

項目解析丨4大主題元素打造不一樣的皇家植物園兒童花園

項目解析丨如何用最詩意的手法,重塑即將倒塌的夯土建築?

項目解析丨蘇州城建博物館正式開館

項目解析丨腦洞大開「首爾環路」,建築浮於天空,進行人工光合作用

項目解析丨PC&P擊敗扎哈和同濟院、OMA贏得宜賓高鐵樞紐門戶區城市設計

項目解析丨建築師的田園夢:回到鄉村,造一所漂亮的房子!

項目解析丨在·野:雲南建築傳統研究展-FIELDS OF BEING: TRADITIONS OF YUNNAN ARCHITECTURE

項目解析丨崑山南站區域城市設計丨Aedas、築境設計、日本設計PK,你中意哪個?

項目解析丨阜南縣婦幼保健院淮畔世家托育中心,阜陽|張曉光建築設計

項目解析丨文化建築系列--寬窄合院(中)

項目解析丨睡眠研究所·Arch,北京|多麼工作室Atelier d』More

項目解析丨同濟院&MAD|超級工程全景揭秘——嘉興火車站區域提升改造項目

項目解析丨文化建築系列--寬窄合院(上)

項目解析丨雷山雲屋——西江千戶苗寨文化中心設計方案

項目解析丨ZEN正象設計 | 「POTENTIAL SPACE」:重慶長嘉匯改造

項目解析丨不止是可持續,還有尊重:日本村鎮的一間小屋,上勝町小鎮公館

項目解析丨諾曼·福斯特新作:納博維亞博物館

項目解析丨看完這座嘉陵江畔的藝術獨棟,解鎖「詩意人居」的終極涵義

項目解析丨傳統與現代的對望:經典鄉村改造案例二則

項目解析丨瀾灣城市客廳:讓建築成為生活舞台的載體

項目解析丨游山吟,山與山對望 | 西安雅居樂富春山居

項目解析丨瀾灣城市客廳:讓建築成為生活舞台的載體

項目解析丨曲面幕牆設計:每塊玻璃均不同,從概念到落地

項目解析丨樹與生活共棲的房子

項目解析丨一鍵重啟沉睡的市區:羅傑斯市鐵路公園的活力再生

項目解析丨上海太原邸公寓/肅畫建築ADWANGStudio

項目解析丨露香園·緣起:交互影像下的「園」中傳奇「顧事」

項目解析丨這個村子社交不靠網際網路,靠的竟是一張爬網!

項目解析丨彌勒太平環酒店概念設計

項目解析丨露香園·緣起:交互影像下的「園」中傳奇「顧事」

項目解析丨從一粒種子開始,構建生生不息的完整IP——阿飛森林主題樂園

項目解析丨數字意匠之「意匠製作」正式上線!

項目解析丨 RAC STUDIO杭州中心

項目解析丨再造烏有園:一座隱匿於地表之下的烏有之園

項目解析丨LowLowLand文藝空間

項目解析丨頌揚體育精神——UNStudio與足球場設計

項目解析丨LAB | 分歧下的場所精神設計

項目解析丨森林Park+,共享垂直校區 | 重慶柏溪校區九年一貫制學校方案

項目解析丨SPARK中標蘇州青苔中日工業設計村,再度打造濱水新地標

項目解析丨SIDW·築作 | 零境設計馬新梅新作:自在熙和

項目解析丨Diller Scofidio + Renfro:「最不可思議」的建築

項目解析丨幾何與建築的探討:為老年人而設計

項目解析丨一面牆貫穿始終的激進極簡住宅

項目解析丨台州:這座低調海濱小城的設計故事

項目解析丨DA!作品《引力的影子》落天長江文化藝術周,以藝術之名 「還重慶以藍天」

項目解析丨販賣健康:理療中心設計

項目解析丨留住城市「蜂鳥」——快遞員共享社區空間設計

項目解析丨也似建築:鎖不起來的藝術社區-深圳梅林中學設計方案

項目解析丨她們用花的力量來詮釋關於女權運動的故事

項目解析丨四世同城:文化紐帶下的城市重生計劃

項目解析丨這3個珠寶店設計,都包含這個工作室對愛情不同的解讀

項目解析丨景觀引導的鄉村振興規劃設計研究

項目解析丨2021英國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問世 | 即BIG,隈研吾之後再塑溫哥華天際線

項目解析丨重見·永新 | 中國首個非遺設計周落地永新古城

項目解析丨GWP 新作 | 湯湖宋園溫泉度假區·生活的詩意棲居

項目解析丨南京鄉下廢棄農舍打造民宿,海歸建築師的樸素田園牧歌

項目解析丨GWP 新作 | 「放飛夢想,快樂成長」— 杭州臨安·風之谷戶外自然學校

項目解析丨寧波中交未來城•未來塔概念方案競賽正式啟動!

項目解析丨矛盾之「間」|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項目解析丨方案揭曉丨八位建築大師集群設計重塑嶺南傳統古村

項目解析丨大美至簡,傳統與現代的交互演繹 | 杭州融創城示範區

項目解析丨DA!田壩村即興創作實踐作品《青榭竹里》——設計文本篇

項目解析丨浮光之間,桃源之境 | 無錫融創·敔山桃源

項目解析丨以傳統集市為原型的現代商業空間 | 臨港新城配套公建

項目解析丨臨界的日常——三院宅

項目解析丨初生牛犢不怕虎?看新銳設計師如何在Benoy新作上講海豚故事

項目解析丨100張圖告訴你中國首座【建築模型博物館】里到底有什麼?

項目解析丨Masdar城市入口設計,對自然的敬畏,對古典美學精神的追求和對技術革新的認同

項目解析丨讓人慾罷不能的迷人混蛋:超現實虛擬建築

項目解析丨駐場建築師談「一專一村」如何打造農村夯土農宅更新

項目解析丨不只是帳篷板房——建築師的災後安置思考

項目解析丨BIG 給豐田設計了一座城,未來的小區就長這樣?

項目解析丨尋美杭州8大地產項目,探索極致美學空間【環球建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a8bb7141c28eea573fa047f58729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