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家小寶在2歲左右辨認了紅綠燈之後,每每到十字路口,他比我更要小心謹慎,動輒就是一句驚呼:「媽媽,不要闖紅燈!」「媽媽,你看那個人闖紅燈啦!」「媽媽,你還記得那次你不看路闖紅燈的事情嗎?」……
呃,好吧,那次我帶著小寶騎車,回頭和他說話的時候,綠燈變黃燈,我們正好過了一小半人行道,我又趕緊帶他往回沖;這件事情,他記了我這幾年,但凡過馬路,他就會忍不住對著我嘮叨一遍。
也是從那次起,我痛改過去「蜂擁式過馬路」的陋習,變成安分守己、哪怕十字路口只有我一個人也會堅持到紅燈變綠燈才通行的好公民。
視覺是人類成熟最晚、發展最慢的一種感覺。雖然基本視覺皮層能在孕7月時從胎寶寶眼中接受訊號,但是視覺通道中的神經細胞依舊不成熟。
對於新生寶寶來講,世界是模糊的。因此他們從出生開始,就對色彩就懷有濃烈的興趣,尤其是鮮亮的顏色、黑白對比明顯的顏色等。
到了4月齡的時候,隨著視覺的發展,寶寶對顏色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和感受。
顏色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德國一位心理學家用了3年的時間,探索色彩與兒童智力發育的關係。他將房間的牆壁分別塗上不同的色彩,讓接受實驗的寶寶在不同顏色的房間裡遊戲、學習和生活。
而實驗證明,在顏色好看的房間裡,如淡藍色、黃色、黃綠色、橙色房間生活的寶寶,他們在玩耍、遊戲時更為機敏,並富有創造性;而在白色、黑色、褐色里生活的寶寶,則相對會比較遲鈍一些。
可以說,不同的色彩通過影響寶寶的視覺來影響他們的智商、情商和性格。
因此,很多早教機構會藉助於顏色來實施寶寶的智力開發。
顏色與寶寶的性格特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好,從他們總是提前用完的某種色彩的水彩筆,從他們總是喜歡揉捻的某種色彩的橡皮泥,從他們總是主動要穿的某種色彩的服裝等,都可以窺見一斑。
其實對顏色無意識的選擇,就是孩子內在的某種性格特點的體現。若是孩子極端熱愛某一種顏色,他的個性往往越突出,家長也正好可以利用孩子的個性特點讓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比如熱愛粉色的女孩子,她們性格中的依附感就特別的強。大量證據表明,熱愛粉色的女孩與父母的親子關係特別黏糊,在心理上也特別依賴父母。
熱愛藍色和綠色的小朋友都有迴避競爭的傾向,綠色更為突出。她們個性比較隨和開朗,具有包容寬恕的心胸和強烈的好奇心,很有求知慾。
熱愛橙色和紫色的孩子情緒波動會比較劇烈,其中偏愛橙色的孩子更為樂觀一些,比較善於自我開解;而偏愛紫色的孩子則比較敏感,愛生悶氣。
喜愛紅色的孩子在個性上比較外向活潑,喜歡說話且人緣比較好。只不過更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會比較難以體諒別人,性格上粗枝大葉一些,也更容易信任別人。
喜歡咖啡色的孩子比較少,多由祖父母帶大,性格比較老成持重。但是他們內心往往缺乏安全感,遇事容易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循規蹈矩,更容易服從,很少流露出無憂無慮的神情,缺少孩子的樂觀天性和創造力。
喜歡水藍色和白色的孩子,大多有嚴重的完美主義傾向,且比較有潔癖,又不能容忍朋友的缺點而否定別人,人際交往能力較弱。
寶寶對顏色的認知是有順序感的
一般來說,教寶寶認識顏色從1歲左右就可以開始,一次以一種顏色的認知為主,反覆重複一周左右的時間再開始認知另一種顏色。
不過寶寶對顏色的認知也是有順序感的,順序感正確,事半功倍。
媽媽教1-2歲寶寶認識顏色時,主要是紅、黃、藍、綠四種基本顏色;到寶寶3歲左右,顏色的認知規律為:紅——黑——白——綠——黃——藍——紫——灰——棕(褐色)。不妨試一試哦!等寶寶認識這些基本顏色之後,再擴展為其他的顏色。
另外,寶寶的早期智力開發關鍵期是1-3歲,智力的開發應該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五個方面入手,五種不同的感官刺激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刺激神經的網絡,更有利於喚醒和提高寶寶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