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秋意越來越濃了
大家不難發現
成都街頭的地上、草叢裡
經常出現一種圓圓的黃色果子
——白果
一個小動作讓銀杏果變「害人果」
銀杏果,就是很多人俗稱的白果
雖然踩爆了白果的味道聞起來pang臭
但依然阻止不了嬢嬢們撿拾回去的熱情
據說白果營養價值比較高很多市民看到了會撿回家鹽焗、烘烤、燉湯……但結果卻是——好處沒得到,悲劇發生了。
2020年9月23日,四川成都周女士因食用一斤半銀杏果,誘發食物中毒,住進醫院的ICU病房接受治療。
類似的新聞,還有……
而這一切,都是從撿銀杏果的小動作開始的。
白果「毒」從何來?
好端端的白果怎麼就讓人中毒了呢?
1
芽有毒
胚芽中可提取出一種含量較高的中性脂溶性物質,具有神經毒性作用,輕則引起過敏、抽搐,重則致死。
成熟度越高的白果,毒性越大。因此食用時一定要去掉白果芯。
2
種皮有毒
白果外種皮中含有有機酸,能剌激皮膚引起接觸性皮炎、發皰,甚至還可能出現過敏性皮炎。
專家提示
在撿白果和清洗白果的過程中,可以戴上手套;已經過敏的人,千萬不要隨便塗抹藥膏,更不要亂抓亂撓,及時就醫防止過敏症狀加重。
3
果子有毒
銀杏果當中含有較多的銀杏酸(其含量可以達到200毫克/千克),這些物質具有明確的細胞毒性、免疫毒性以及致敏性,生食白果很容易引起中毒。
4
銀杏葉也有毒
銀杏葉中也含有銀杏酸,直接泡飲可能導致過敏、轉氨酶升高、出血等不良反應,甚至導致基因變異和神經損傷。
所以在此要提醒朋友圈保健達人們,千萬不要直接泡飲銀杏葉。
銀杏果不能吃嗎?
銀杏毒性這麼大,可很多餐廳不是用銀杏做菜嗎?比如鹽焗銀杏果、荷蘭豆炒白果、白果百合湯……吃了也沒事。
因為這些銀杏果都經過充分加熱了。
銀杏果中能引起中毒的成分,如銀杏酸、氰化物、生物鹼,都很怕熱,加熱可以除去很大一部分毒素。
對很多銀杏果中毒的案例進行分析後也發現,多半是生吃導致的。
所以說銀杏果不是不能吃,只是需要充分加熱後再吃,果肉上綠色的那層不要吃。
以及,最好不要揀路邊的銀杏果。
它們不僅容易受到汽車尾氣、煙塵以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污染,還可能和銀杏樹一起,被噴上防蟲藥,「撿」與「吃」的安全風險都會成倍上升。
最後總結一下
1. 不要揀路邊的銀杏果吃,如果特別想吃,可以從正規渠道買。
2. 銀杏果回家一定要做熟再吃。
3.忌多食。成人一般一次食用不超過10粒,孩子不超過5粒,最好不吃。
萬一中毒了,建議直接到醫院就診。
編輯 | 魚魚
來源 | 綜合成都商報、我是大醫生官微、騰訊醫典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紅星新聞、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