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只怕鄰居富」,這句話的民俗含義,很容易被人忽略

2023-06-14     關山聽風

原標題:「鄰居只怕鄰居富」,這句話的民俗含義,很容易被人忽略

農村有一條流傳較廣的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現在很多人對俗語中的後一句,一般只從人性方面來理解,而忽略了民俗方面的含義。

現在很多人通常解釋為,鄰居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是因為鄰里之間的攀比,而產生的「羨慕嫉妒恨」在作怪。

這種說法沒有錯,毋庸諱言,這種現象在農村還是存在的,但畢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並非普遍現象。

我們在理解這句俗語時,不能絕對化,一棍子打死所有的人。其實,這句話中還有更深的民俗含義。

我們現在解釋這句傳統鄉村俗語,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語意離不開語境,同一句俗語,語境不同,語意也就不太一樣。

因此,我要理解這句話的語意,就必須放在不同時期鄉村語境之中來理解,才符合鄉村的現實,才能準確理解「怕」字的真實心理狀態。

鄉村老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自古以來,我國在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鄉土社會,鄉村鄰里相處的關係,大多是唇齒相依,相互關心,相互提攜。

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鼓勵農民發家致富,鄉村農民當時普遍找不到發家致富的路子,結果村裡有一些人敢吃螃蟹,靠種植經濟作物和養殖,如特色水果、中藥材、養羊、牛、水產品。

這些人成功緻富了,給左鄰右舍樹立了榜樣,也帶動了左鄰右舍,人們就紛紛效仿,結果大家都富裕起來了,這就農村出現的「一村一品」格局。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農村人外出務工和經商,有一些人在經濟發達地區找到了致富的門路,而且還致富了,村裡左鄰右舍的人都外出投奔他們。

比如,村裡有人在城裡從事房屋裝修,富裕起來了,也就帶出了村裡大多數的人到城裡搞裝修;村裡有人進了一個效益好的廠子,經過這個村裡人的引薦,村裡一大批人也跟著進入這個廠子。

另外,村裡有人在外從事某種生意經營,獲得成功後,村裡一大批人跟著外出,一起從事這種生意經營,都先後富裕起來,村裡左鄰右舍的樓房如雨後春筍般建起來了。

實際上,在舊時農村也有類似的村莊。比如說,一個村莊出了舉人、進士,村裡的人就有了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村裡人家也就重視教育,把孩培養成才。

於是,在我國各地也就出現了不少的「秀才村」、「舉人村」、「進士村」,代代都有人才出。

又如,一些鄉村的人外出經商發財後,這裡的人也開始跟著外出學習經商,於是,大範圍的就出現了「晉商」、「徽商」等,小範圍的也有以縣、里、村命名的「某商」。

這些地方商人,由於善於經營,講究誠信,在外地又非常團結,具有抱團優勢,往往富甲一方,其村莊的建設也是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飛檐翹角,非常氣派。我們從現在一些保存完整的古村落,還可以感受到當年村莊的富庶和輝煌。

因此,如果我們現在將「鄰居只怕鄰居富」這句話,僅僅理解為鄰居見不得鄰居好、鄰居因羨慕嫉妒而產生怨恨心理,甚至仇視心理,這顯然只是極少數的社會現象,不符過去我國鄉土社會的普遍風俗。

實際上,傳統農村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並成為鄉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俗語中的內容是由群眾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鄉村規矩,即約定俗成的鄉村規矩。

鄉土社會的社區單位,通常是獨立性很強的村落,村落內部人與人的關係則聯繫非常緊密或親密,而維繫這種親密關係的就是禮俗。

過去,人們又把鄉土社會稱之為禮俗社會。禮俗社會最顯著的特點是,人們的日常交往中,非常在乎世世代代所流傳下來的禮俗規矩,自然也就非常害怕有人破壞村裡的禮俗規矩。

鄰居之所以怕鄰居富裕,就是害怕有鄰居富起來後,用錢很任性,打破村裡原有的禮俗規矩,主要體現在婚嫁、喪事、做壽、進新屋、滿月等人情來往之中。

這裡以村裡的喪事為例。過去,農村老人去世後操辦喪事,左鄰右舍及村裡都是主動上門幫忙,有老話說「一家有喪,全村有喪」,意思是說,一家出了喪事,全村人都幫忙。

過去農村普遍形成的禮俗規矩,喪事期間,從來人接待、廚房做飯、跑腳、雜事等,到打金井、抬棺、掩土堆墳等,都是按照前人流傳下來的禮俗規矩辦,不用主人家付任何工資,或者給紅包。

農村一些人富裕後,有了錢就喜歡講排場和面子,喜歡標新立異,打破村裡的禮俗規矩。

比如,現在很多農村都有這樣的規矩,辦喪期間,有些村裡規矩,給來幫忙的人每天發一包煙和一塊毛巾,抬棺的人在抬棺那天為雙份,家家戶戶都一樣,尤其是煙的檔次(價格)都是統一的。

可有一些人富起來的人家,不僅發煙和毛巾,還把煙的檔次提高了,另外主家還給每人發一個紅包,給抬棺的人發工資。

諸如此類,這戶人家就打破了村裡原來的規矩,在村裡興起另一種規矩。通常來說,如果村裡有人興起了新的規矩,後來的紅白喜事就得按新規矩來執行。

俗語說,十個手指不一樣齊,村裡的家庭也同樣如此,有家庭條件好的,也有家庭條件一般的,還有家庭條件差的。富裕人家的做法,讓家庭條件只有一般,或者比較差的人家,生活成本增加,生活壓力加大。

這也就是鄰居怕鄰居富的真正的,很現實的,且是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這句俗語值得深思的民俗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cbcfd24871a74bd8083a48fb7c994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