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有了寶寶後,媽媽在照顧的過程著實是辛苦,不僅如此,有時候寶寶出現一些問題,責任還要推在媽媽身上,真是既辛苦又委屈。
距離小侄子出生已經10天,前幾天我去看他的時候,發現孩子的嘴唇上起了一層白泡,還記得我家孩子出生的時候,也是有過這樣的情況。
家裡的老人說是因為母乳喂養的媽媽「吃鹽過多」導致的,讓弟妹少吃點鹽,甚至在做菜的時候根本不放鹽,弟媳也不得已過上了「和尚」般的生活。
但其實,弟媳本來就是一個口味很淡的人,平時在飲食上鹽分的攝入自然就少了很多,所以因為媽媽吃鹽過多導致的寶寶嘴唇起白泡說法並不成立。
其實很多小寶寶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生一段時間後,嘴上會起泡,一段時間後,還會脫落一點皮,那麼導致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哪些呢?
1)環境乾燥
秋冬季節天氣乾燥,寶寶的嘴唇也會比較干,可以適當給寶寶稍微喂點水,或者濕潤下嘴唇也是可以的。
雖然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喂養的新生寶寶不需要喂水,但也不是絕對的,從室內溫度和寶寶的身體情況出發,適當地喂一些水也不是不可以的。
2)摩擦問題
新生寶寶每日必不可少的就是吮吸吃奶,而嘴上的白泡很可能就是因為吮吸引起。
新生寶寶皮膚很嬌嫩,口唇部的粘膜更是嬌嫩,吃奶的時候更是要用力才能吃到,要不然怎麼說是「使上吃奶的力氣呢」?這樣在長時間的摩擦中,就會引起嬌嫩的口唇出現小泡了。
3)正常代謝
小寶寶在出生不久後,像眼睛、眉毛、嘴唇上都會有一些白色的皮膚,這是寶寶正常代謝的產物,自己會慢慢脫落,媽媽也不用擔心。
4)缺乏微量元素
除了上面的一些生理性原因,還有一種情況是需要媽媽重視的,如果寶寶身體內缺乏微量元素,像維生素A1,那麼也會出現嘴唇起白皮的情況。
這個時候爸媽要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看看具體是缺少哪種微量元素,缺什麼就補充什麼。一般情況下,寶寶在出院之後,醫生都會建議要定期給寶寶補充魚肝油和鈣質,來補充體內的微量元素。
一般情況下,寶寶嘴唇上的小泡或者白皮都是吮吸導致的,過段時間後會自行消失,不要試圖把水泡捅破或者撕下嘴唇的皮。媽媽最好能做好預防工作,避免寶寶嘴唇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避免寶寶長時間吮吸可以降低寶寶嘴唇起水泡的機率。對於未滿月的寶寶,媽媽每次哺乳的時間儘量控制在40分鐘內,間隔2.5-3小時哺乳一次。
避免過於頻繁地哺乳寶寶,有規律地喂養才能保證每次寶寶每次營養攝入的完整性,嘴唇和媽媽的泌乳機制也都能有機會得到充分的休息。
很多媽媽喜歡讓寶爸一邊吃奶一邊睡覺,這對寶寶的嘴唇皮膚傷害很嚴重,媽媽要改正讓寶寶吃奶睡覺的習慣,減輕寶寶嘴唇的負擔。
看到寶寶出現異常,作為父母肯定是無比擔心,但對於寶寶口腔起皮有小泡的情況,大多數情況都是生理性的,媽媽實在無需過分干預。
但如果寶寶嘴唇脫皮情況嚴重,而且一直持續,並且還伴有哭鬧不止的情況,那麼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