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新四化」變革浪潮下,汽車行業正處於轉型的十字路口,傳統汽車格局被打破,新興汽車工業的快速替代,令更多的「局外者」加入造車行業,地產、航空、科技等行業的企業巨頭紛紛跨界入局。
如果說跨界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是第一步,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是第二步的話,那麼,遠航汽車可謂出道即跨上第二級台階,剛入場就高舉高端新能源品牌旗幟。11月8日遠航汽車首款轎車遠航Y6正式下線,新車定位於超豪華D級行政轎車。那麼作為首款力作,遠航Y6憑何實力叫板高端?遠航汽車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背景?
新品牌究竟有無實力?
「風馳天下,大運摩托」,不少國人都是通過這句廣為人知的宣傳語認識大運摩托。這個誕生於1987年的品牌,最開始是以造摩托車起家,而後轉戰重卡市場。在摩托車和商用車領域積攢了一定經驗與資本的大運,開始涉足乘用車市場,以大運之名推出了大運皮卡、MPV車型遠志M1、SUV車型悅虎,實現了乘用車的初期產品布局。
不過,初涉足乘用車市場的大運並沒有獲得幸運之神的眷顧,銷量成績相當慘澹,今年9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只有2523輛,對於一個新生汽車品牌而言,這樣的成績著實有些拿不出手。為了挺進高端市場,大運推出了全新子品牌——遠航汽車,共有遠航Y6、遠航Y7、遠航H8、遠航H9四款車型。
其中遠航Y6是遠航汽車開拓高端市場的一把利劍,配有四驅雙電機,峰值功率可達500kW,峰值扭矩可達800N·m,還有800V超級快充,充電10分鐘可增加300km以上續航里程,續航里程最高達到1000km,甚至配備AliOS智能座艙系統、17.38英寸超大娛樂屏、70英寸AR-HUD、沉浸式音響系統、面部識別Face ID、Nappa真皮座椅、無框式車門等功能設計全都有。
可以說,遠航Y6把很多造車新勢力PPT中的特點,都變成了現實,無論是性能、配置,還是用料,都達到豪華車的水準,甚至比部分百萬級豪華車還要強。然而遠航Y6的預售價為32.98-52.98萬,性價比之高不言而喻。
遠航汽車作為一個新興品牌,僅用了短短一年的時間就推出了具備競爭力的遠航Y6,實力確實不弱,當然這也少不了靠山賦能。遠航汽車在造車之路上集結了眾多實力隊友——與博世聯合開發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搭載高通8155晶片、阿里斑馬提供智能座艙、華為提供TMS+熱泵系統+域控制器VDC等等,為車輛的硬體部分賦能,這也是遠航汽車衝擊高端市場的信心所在。
除了博世、華為、阿里名牌供應商站台,遠航汽車還通過公開發行股票招募51.67億元的資金,為品牌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布局「輸血」。可見其對打造高端新能源車型執念之深,但能否如其所願目前還不好評判。
未來能遠航?
遠航汽車剛入局便高舉高打選擇高端車,估計有其現實考慮,因為低端車不僅利潤低,而且更考驗企業在成本和供應商把控方面的能力,而高端車相比低端車有較高的溢價空間,能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能保證車輛功能配置更多可能性,企業在挑選供應商和零部件上的餘地也更大。同時車輛的功能配置達到極致水準,也能攫取一波市場關注。
當然,從時間節點來看,遠航Y6已經是新能源車市場的後來者,失去了先發優勢。但是考慮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在生產和消費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未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只要遠航汽車不倒,姍姍來遲的遠航Y6也能吃到市場紅利。
不過遠航Y6整體設計高度依賴供應商,這也存在明顯弊端。一方面,供應商不可能在品牌壯大前提供獨家定製的解決方案,這會導致遠航Y6與市面上其他車型,甚至是自家車型相比不會有明顯差異化優勢,存在同質化情況。
打造一款產品需要第三方的零部件支撐,這也進一步限制了遠航Y6的定價能力。對於智能電動車來說,電池和智能座艙是核心部件,也是車輛的成本大頭,然而這些配件的定價權都在供應商手上,遠航Y6的定價策略比較被動,未來零部件的價格上升,遠航Y6如何定價是一個考驗。當然,遠航汽車其它產品也會存在同一種問題。
終歸到底,現在看起來競爭力十足的遠航Y6是否持續保持足夠的創新能力,源源不斷跟上消費者的需求才是這款車能否在車市中取勝的關鍵。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遠航汽車,類似當年的大運汽車,在眾多新勢力中不被關注,品牌聲量很低,同時服務渠道也比較少,若這些短板不進行彌補,將會是遠航汽車衝擊高端的累贅。
遠航汽車通過與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合作,將一流技術整合在一起,打造的遠航Y6著實亮眼,各項頂尖性能配置能給用戶帶來的不錯的體驗。但是對於跨界造車的大運集團而言,想要復刻在摩托車、重卡市場的成功,依然前方長路漫漫。
目前各個細分領域都密密麻麻擠滿了車型,遠航汽車進軍高端車領域本身就是一場豪賭,這不是資金到位便能成功的,還需要有持續的創新力、有能力克服各種不確定的不利因素等,最終,大運汽車能否在乘用車領域遠航,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