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白崇禧被一中校起訴,開口索賠400兩金條,白:給他100兩

2023-12-10     歷來現實

原標題:1946年,白崇禧被一中校起訴,開口索賠400兩金條,白:給他100兩

1946年,白崇禧被一中校起訴,開口索賠400兩金條,白:給他100兩

1946年5月,白崇禧收到一紙訴狀,身為「堂堂一級上將、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的他居然被人告上了法庭。

他一看訴狀才知道,告自己的人名叫胡斌。對方說他侵占了自己的土地,為母親建造別墅。

收到訴狀,白崇禧一臉懵圈,我什麼時候侵占別人的土地了?他想了想,一定是什麼地方得罪了人,被人報復。

思來想去,他覺得跟裁軍一事有關。

抗戰勝利後,桂系軍閥白崇禧好事連連,不到一年時間,五件「喜事」臨門。

一是被授予一級陸軍上將銜,二是獲得「抗戰勝利勳章」,三是代理陸軍總司令,第四件好事,是出任國防部長。還有一件事,是指揮杜聿明等將領,在東北打敗了林彪。

白崇禧出任「國防部長」之後,新官上任三把火,開始整軍,把矛頭對準地方部隊,進行大力度整編,然後將他們併入中央軍戰鬥序列。

白崇禧這樣做,其實是蔣介石的主意,經過八年抗戰,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中央無法負擔龐大的軍費開支。

還有,蔣介石想藉此削弱地方割據勢力,鞏固自己的獨斷統治。

以前白崇禧沒有掌握大權,擁兵自重,跟中央抗衡,如今自己成為國防部長,自然要以身作則,帶頭執行。

白崇禧的「桂軍」,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

既然裁軍,就要有很多官兵失業,這些人為抗戰出生入死,跟著白崇禧衝鋒陷陣的老兵,總不能讓他們餓肚子。為了安排這些丟掉飯碗的軍官,白崇禧在重慶建了一個軍官收容所,儘量安撫他們,不讓他們的生活受影響。

白崇禧的願望是好的,可現實是慘澹的,抗戰之後,內戰爆發,經濟形勢惡化,重慶市的物價一天一個樣,翻著跟頭上漲,軍官們的生活怎麼可能不受影響?

很快,這些軍官們怨聲載道,罵娘發牢騷,為了讓當局聽到他們的聲音,關注他們的權益,大家建立了一個組織——「失業軍官請願團」。之後,他們開始到政府門前請願,提出自己的訴求。

當時國民黨忙著打內戰,沒有人理睬他們的呼聲,此舉收效甚微。對此,有人知難而退,胳膊擰不過大腿,自認倒霉:「是咱命苦,認命吧。」有人卻不服命,要進行抗爭,比如胡斌。

胡斌原來是一名團級軍官,因為部隊改編,他的飯碗也丟了。此人的軍銜是中校,過去很張楊,出去的時候總是帶著中校領章招搖過市,因此認識他的人都叫他「胡中校」。

1946年5月,胡斌向當地法院遞交一紙訴狀,說白崇禧仗勢欺人,以低於市場價五分之一的價格,買走了老百姓大量的土地,去建造別墅,包養女人在那裡尋歡作樂。白崇禧還占用了自家在老鷹岩的土地,為他老娘建造墳墓。

胡斌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已經到了20世紀,白崇禧欺壓百姓,以權壓人,士可忍孰不可忍!

提交完起訴書後,胡斌如釋重負,等著法院判決。可是等了半個月,也不見回復,胡斌非常著急,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時候,他的一個朋友出了個主意:「讓記者曝光,把此事曝光,搞得越大越好,讓輿論去壓他,那樣法官就上心了,白崇禧也會感到壓力。」

胡斌畢竟是個中校,人脈還不錯,朋友們遍布各個行業,新聞界自然也有。在朋友的幫助下,胡斌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當地和南京、上海的報社記者參加。

為了營造氣氛,他讓自己的妻子當主角,聲淚俱下地講了白崇禧如何仗勢欺人,自己如何孤立無助,此一番如泣如訴,效果極佳。再加上記者妙筆渲染,變成文字在報紙上刊出之後,此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引起坊間的強烈反響。

社會各團體,以及知名人士包括紛紛發表談話,市民的信像雪片似的飛往報社,譴責大人物白崇禧,聲援小人物胡斌。

與此同時,白崇禧的政敵何應欽和陳誠派系的骨幹也蠢蠢欲動,推波助瀾。

何應欽原來是陸軍總司令,陳誠原來是軍政部長,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嫡系,如今蔣介石讓一個雜牌軍將領當了國防部長、陸軍司令,試想他們怎麼會甘心?

這些人懷恨在心,一直在等待機會給白崇禧使絆子,如今天賜良機,他們怎麼會不拱火?

白崇禧坐不住了,他招來自己的心腹——重慶區分會秘書長嚴守三、百齡餐廳經理馬守義以及92師師長汪憲、少將樊憲等人,商量對策。

樊憲眼睛一瞪說:「這還不好辦,我派幾個弟兄,將這小子抓走,活埋了……」

白崇禧連忙擺手:「千萬別那樣,這種節骨眼上,你那是在幫倒忙。」

嚴守三站起身,湊近到白崇禧跟前,說了幾句悄悄話,對方聽了連連點頭,眉頭舒展開來。最後,白崇禧決定讓馬守義和嚴守三出面,和平解決糾紛。

馬守義等人約見胡斌,問他有什麼訴求,底牌是什麼。

胡斌思考了一會說:「我跟白防長前世無冤,今生無仇,如今既然老夫人已經入土,我如果動的話也說不過去,可是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呀……」

馬守義說:「是啊,老夫人已經入土為安,如今木已成舟,我的意思是讓白將軍給你一些補償,您看如何?」

胡斌聽了裝作很大度的樣子,說:「幾位的面子我不能不給,但是撂起的石頭要讓它落地,我不只要賠償,還有三個條件。」

「請講!」嚴守三說。

「一,給我落實政策,讓我當陸軍少將,二,撥出公款,讓我出國考察,三,給我四十根金條(400兩)。」

這幾個條件對白崇禧來說不算個事,但是傳出去之後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他們沒有當場答覆,說等白崇禧定奪。

白崇禧一聽拍了桌子:「老子買地,走的是正規程序;建設西泉,也是為了黨國利益,這條件我不能答應。」

原來,南京在失守前,國民政府撤到重慶,日軍經常前去轟炸。為了躲避,國民黨政府出面征地,在峽谷西口修防空洞和別墅,讓政要在那裡躲避轟炸。白崇禧和錢大鈞還於1942年在那裡創辦西泉中學,白崇禧出任名譽董事長,錢大鈞任名譽校長,為國家培養人才。

到了這個地步,不管怎麼遊說,胡斌就是不讓步,白崇禧也不肯妥協,事情到此,陷入僵局。

為逼迫白崇禧就範,胡斌讓哥哥胡國棟出面操作,買通記者,對白崇禧窮追猛打,輿論戰進行地如火如荼。

白崇禧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該如何處置,他想到了一個人——四川省黨部官員、人稱「活孔明」的黃季平。

白崇禧外號「小諸葛」,此人號稱「活孔明」,本事可見一斑。黃季平跟自己的智囊、建設廳長何北衡商量之後,覺得胡斌既然起訴了,不可能善罷甘休,白崇禧非得出血不可。

他們找到胡斌,經過一番積極遊說,對方終於做出讓步:賠償100兩黃金,保證日後不再拿此事做文章。

白崇禧之前擔心政敵借題發揮,得知對方底牌之後,便故作慷慨地說:「不就是100兩黃金,給他!」

為了防止節外生枝,白崇禧建議在法庭上調解,公之於眾,不能選擇私了。

一周之後,「白崇禧占地案」正式開庭。因為何北衡的運作,此案被放到了成都銅梁縣審理,這樣可以儘可能的減少外界影響。

法庭找到了縣田糧處處長屈玉峰,讓他暗中丈量老鷹岩的土地,一切胸有成竹後,案件審理正式開始。

審理當天,法官主持,原告胡斌和白崇禧代理人江律師,以及當地保長、鎮長、機關工作人員悉數到場。

屈玉峰問胡斌:「聽說之前你們已經達成協議,讓白先生賠償你100兩黃金作補償,可是真的?」

「不錯。」胡斌說。

屈玉峰轉身問被告代理人江某:「白先生的100兩黃金,可帶來了?」

江律師說:「帶來了!」說著,將一包金條放在了桌子上。

法官上前打開清點數目,並驗明真偽。一見黃燦燦的金子,胡斌兩眼放光,伸手就要去拿。江律師打斷了他:「且慢,我有個條件。」

「法官先生,既然原告說老鷹岩的地是他的,請原告拿出地契!」

「這……」胡斌傻眼了。原來,老鷹岩的地倒真的是胡斌祖上留下的,但沒有當兵之前他染上毒癮,負債纍纍,之後他還欠下賭債,早就把那塊地給賣了地主張某。張某死了,也沒有親人,胡斌覺得有機可乘,這才……

田糧處處長屈玉峰認為,張某死了,所有權應該歸國家所有,胡斌手中沒有地契,便不能索賠。

最終,想火中取栗的胡斌低下了頭,西泉訴訟畫上了句號,白崇禧高懸的心終於落地。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史料,後人誰會想到,大名鼎鼎的白防長也會受到地痞敲詐,差點中招?

參考文獻:《白崇禧遭遇西泉訟案》陳蘭蓀 - 《文史月刊》 2003年-

參考文獻:《白崇禧遭遇西泉訟案》陳蘭蓀 - 《文史月刊》 2003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8b2ea8dba5d216c6797613dc257e5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