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件事,說明滲透得很嚴重,要拎出來說道一下

2023-12-25     泥腿看客

原標題:4件事,說明滲透得很嚴重,要拎出來說道一下

當大量信息鋪天蓋地而來時,一個人只是機械性的刷屏,大都帶著一種獵奇心理來看。

近日,很多刷屏或者被忽略的事過去了,但總在你不經意之間改變你的認知。

有些事,霸占熱榜很久,看得長了總感覺讓人反感;有些事本應希望有一個下文結果,卻一晃而過;還有些事,在敏感時期出現,讓人氣憤,但也很快消失了。

01

已經霸占我們手機半個月某選的事,終於塵埃落定,無論今後怎麼樣,如何改變這個公司,細想想與我們真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想方設法掏空你的口袋。

這起事件,就是網紅與老闆的事,至於其中狗血劇情,也不想知道。我曾針對這起事件發過微頭條,認為沒必要把這起事件放大,甚至持續半個月位居熱搜榜,這起事件起到了正能量?

往正能量上靠,卻靠不上邊。人家年薪近兩千萬,與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該網紅無論做人好與壞,其實真正與某選生存有關,與我們沒啥關係。至於什麼選不選,老百姓受什麼實惠了?如今信息化社會,這種平台多了去了,讓老百姓得實惠才是真道理。

當然人與人不同,有人喜歡追網紅,這是個人的認知不同罷了。就如有人喜歡追明星,有人對明星無感。都是人,人家身價過億,看熱鬧也好,站隊也罷,就是「奶頭樂」而已,沒多大意義。

這起事件過去不久,其實又出現幾起事件,我們還要拎出來說說。

第一件:日本餐館的事。有網友到日本,發現一家日本的中餐館,竟然掛有「不讓中國人與韓國人進入」的標識。博主進入飯店還被驅趕。網友報警後,日本警察根本不管,當然傾向日本人。這家開餐館的日本人竟然直言「中國人噁心」。

國人看到此視頻,對日本人如此囂張地侮辱中國人感到憤慨。

這起事件並沒有引起多大轟動,後來就被某選某紅某輝給淹沒了。

第二件:上海某女侮辱哨兵一事。12月17日,在上海,一個打扮時尚的女人,對著執勤哨兵喊「站崗了,你應該去賺錢。」哨兵回應後,女人竟然侮辱哨兵「你有資格說話嗎?」

該事件一度衝上熱搜,網友紛紛要求調查此事。不過很快調查結果出來,這是一個外地的精神病人到上海,有「精神疾病」的事,曾發生過侮辱英烈的事,現在又侮辱哨兵,精神病人雖然不用追究責任人,但監護人呢?是否站出來道個歉?

第三,公祭日出現令人氣憤的事件。12月13日,國家第10個國家公祭日當天,在浙江台州椒江區一個籃球場。一名男子身穿貼著日本膏藥旗上衣出現,市民發現後勸阻他,並讓其撕下膏藥旗,沒想到這個名男子還不服,居然狂妄聲稱還要接著穿。果然過兩天又穿上膏藥旗在公眾場合故意挑釁。這種人既不是精神病,而且選在國家公祭日當天,如果不是日本人,那就是精日分子,或者漢奸後裔。

02

雖然拎出4件事來說,我們會發現,有很大不同。凡是涉及維護國家權益的,居然成不了熱搜,甚至一個賣貨的網紅居然霸占半個多月的熱搜榜,的確讓人不理解。

暫不說是什麼原因,平台總要給一些大網紅流量,以此帶動自身的流量。如果用「流量時代的密碼」來解讀,恐怕就理解了。

但我們主要說說為什麼涉及國家利益的事,總這樣輕描淡寫的過去呢?

無論什麼網紅,流量都是網民給的,對一些事件,網友氣憤之時,居然找不到評論之處了?

甚至官媒也沒有報道這些事,為什麼?

就是靠這些大量事件滾動,不斷掩蓋那些刺激我們敏感神經的事件。刺一下就過去了,反覆用這種刺痛,時間長了就會麻木了。

無論是誰背後操縱這件事,無論是流量掩蓋了「刺痛」,還是內部有壞人。

我們需要看到這樣的事件,如果發生在國外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不要認為老美言論自由,想幹啥就幹啥。看看特朗普,因為鼓動支持者進入國會大廈,這件事被揪住不放,甚至一個新澤西州就取消其參選資格,估計還有更多的州效仿。

你進入美國,就已經被無死角的監控,而且老美隨時會以任何理由抓捕。如果這個「精神病」人挑釁一下老美軍營的哨兵,恐怕早就突突了。

民族感情問題,容不得不斷被「刺痛」。

現在有人居然在公祭日穿個膏藥旗,無論是誰,如果在別的國家,早被打死了。

想知道,拘留幾天出來,有沒有效果?

如果被收買,恐怕這幾天賺了大筆錢,以後還會「刺痛」我們的神經。犯罪成本太低了。

日本中餐館「辱華」事件,與日本某政客叫囂,「中國被日本滲透很嚴重,日本隨時可以打敗中國」的言論如出一轍。

現在日本民間根本瞧不起中國人,如果我們再瞧不起自己,再不重視被日本滲透一事,歷史悲劇或將重演。

看到青島一餐館反擊日本,門口標有「禁止日本人及日籍華人進店用餐」等標識。為這名店主點贊,但真正有骨氣還有多少?

03

其實這些事件,我之所以拎出來說,主要與滲透有關,應該是敵對國家對中國滲透的一個縮影。

還記得老美瓦解中國的一個戰略,其中叫「奶頭樂」,讓你「娛樂至死」,精神麻木,根本不管國家的危險,只為狂熱追星,如果國家到了危險時刻,恐怕這些人麻木到根本與己無關。

侮辱哨兵、公祭日穿膏藥旗,以及餐館辱華事件,細想想,發生的時間點都在公祭日附近,這不是巧合,實際上敵人已經行動了。

通過這樣的事,不斷挑釁侮辱你,而我們處理上輕描淡寫,沒人會記得這種「麻木」出現後,以後還會接二連三的出現。

就如「毒教材」事件侵蝕一樣,如今「毒教材」暴露後,甚至有人在新華詞典中也發現了貓膩。以前對「倭人」的解釋是「古代日本人」,現在出的詞典,居然沒有這種解釋了。

不得不說,壞人與外國勾連在一起,在悄悄地腐蝕我們,不斷改變我們認知,時間久了,不僅沒人知道日本侵華的罪惡歷史,甚至對日本產生好感,向往日本,最終我們再次出現日本侵略中國前的社會狀態。

我突然發現,為什麼某選網紅的事頻繁出現?

原來是為了壓制這些刺激中國人敏感神經的事件。管理媒體的,能否意識到這種問題?

建議修法,制定更為嚴厲懲罰措施,提高違法成本;還要制定製裁措施,信用機制也應該用在愛國之上,讓他們知道這樣成本很高,會跟他們一輩子。否則就抓緊滾出中國。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87dc5923ceef401253d06d042ba04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