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品牌銷量猛增,經銷商搶斷貨,低價才是老汽水的出路?

2023-06-06     快消

原標題:爭議品牌銷量猛增,經銷商搶斷貨,低價才是老汽水的出路?

文丨李珂

不講國潮下的消費升級,更不打新消費的幌子,老汽水「翻紅」僅靠一招就夠了?

產能告急,老汽水捲土重來

近日,有知情人士告訴快消君,二廠汽水已經接近新一輪融資,估值「或許高達30億元」。同時,他還透露,「二廠汽水黃石工廠產能已經超負荷,經銷商把廠房都要搬空了。只要產能能跟上,或許很快可以進入北京、深圳等市場。」

對於高度內卷的汽水行業而言,這樣的消息無疑是令人鼓舞的。

公開信息顯示,「二廠汽水」是指上世紀國營武漢飲料二廠所接管的和利汽水廠所生產的「濱江」牌汽水,而在國營武漢飲料二廠與可口可樂合資後,曾經的濱江牌汽水成為歷史,並消失在市場中。不過,作為湖北本省的飲料老字號,「二廠汽水」這個富有情懷的品牌在湖北消費者當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今年5月初,蘭世立高調宣布要給飲料行業來一場「手術」,二廠汽水要把市場上汽水的價格「打下來」。此後的接近一個月來,蘭世立多次邀請一些餐飲、零售行業人士體驗「二廠汽水」的產品;後者也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發布了蘭世立出現在生產線、出席飯局並飲用該產品的視頻。

工商信息顯示,「二廠汽水」成立於2020年6月,總部坐落在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曾用名為武漢漢派老二廠食品有限公司,後更名為武漢二廠飲料有限公司,武漢星空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全資持股,目前已在重慶、上海、深圳、背景、廣州等地均設有分公司。

事實上,「二廠汽水」的面世,其實早已有規劃。

快消君留意到,2021年底,在「無罪釋放」16個月後,這位湖北省前首富並沒有回到航空旅遊業的老本行中,而是一頭扎進了本地快消領域,除了投資武漢本地便利店連鎖品牌「轉森」外,蓬勃發展的飲料賽道也是其布局重要一環。

自2022年初,蘭世立就不時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上發布「二廠汽水」的相關內容。在一則抖音視頻中,蘭世立如此說,「過去的二廠汽水名氣很大,價錢太貴,而且又不好喝,這是事實。所以這次重新打造,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要打造一款真正的又好喝又便宜的汽水。」

需要強調的是,此「二廠汽水」並非幾年前一度突然走紅的「漢口二廠」汽水,後者是另一家公司經營,主銷特通渠道,以無酒精飲料的身份也曾在酒吧等渠道收穫不錯業績。

公開信息顯示,「二廠汽水」有香蕉汽水、橙汁汽水、菠蘿汽水三種口味,果汁含量≥15%,規格為268ml/瓶。相較於高價的國產老汽水,甚至是動輒賣到8-10元價位帶的「漢口二廠」,「二廠汽水」在線上渠道3瓶僅9.9元,同時還包郵。

據知情人士透露,「二廠汽水」能在短期內收穫此番成績,除了較為低廉的定價外,一方面源於前首富自帶的流量及行業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源於蘭世立對渠道的提前布局。正如前文所言,蘭世立此前已經通過投資連鎖便利店品牌切入零售賽道,這一部分便利店已經成為「二廠汽水」的穩定出貨方。

快消君還留意到,2022年6月,蘭世立表示,要在武漢投入1萬個無人便利店,在社交平台上,他也曾多次為「秀生活」無人零售便利店進行宣傳,抖音上其帶有「秀生活」關鍵詞視頻為30個。因此,蘭世立的野心或許不止於此,甚至飲料賽道可能只是其項目的核心賣點之一,最終目的其實是為了零售事業「開路」。

尊重市場,性價比才是出路

雖然二廠汽水想要開拓一片天地還需要面臨諸多挑戰,但短短一個月內能有這麼多積極信息,也從側面說明了「老汽水」品類依然充滿想像空間。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伴隨著行業的進步洗牌,國產汽水的發展之路逐漸明朗;當「國產汽水普遍比外資汽水貴」引發消費者對於「國產汽水到底是情懷收割,還是一場商戰」的廣泛質疑,性價比逐漸成為國產汽水下一步根深立命的關鍵。

近年來,在這一路徑上獲得成功的還有發源於內蒙古,通過高性價比策略迅速占領餐飲渠道的大窯。

過去近20年時間裡,雖然大窯汽水在內蒙古等地有很高知名度,但在其他地區不常見到。然而,自2020年開始,大窯汽水突然火起來的,2021年請來吳京代言,更是鋪天蓋地廣告攻勢。出圈之後,傳來大窯年銷售額突破30億的消息。

最新消息是,近日,大窯飲料年產50萬噸飲料智能工廠項目在陝西寶雞開工,該工廠總投資3.4億元,未來將提高大窯飲品對西部及華北區域的產品供給效率。大窯飲品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稱,銷售供貨統一調配並遵循就近原則——比如,陝西市場銷售的大窯目前主要來自寧夏,寶雞生產基地未來達產後可能會形成替代並向外供貨。

大窯此番布局,也被業內認為是「大舉進軍冰峰的市場腹地」,是其全國化戰略的進一步推進。

事實上,近幾年,各地國產老汽水紛紛復甦,一度停產的瀋陽八王寺、青島嶗山可樂、北冰洋汽水、山海關汽水先後宣告回歸,部分品牌拉開從區域市場走向全國的步伐。然而,渠道、資金、各地消費習慣都是汽水全國化進程的「絆腳石」。

其中,「兩樂系」長期保持在3元左右的終端價格,而部分國產汽水相近容量售價明顯高出一頭,也常常被消費者詬病「路子走歪了」。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冰峰、北冰洋等區域老品牌,大窯雖是後來者,但在鋪貨渠道、產品線上與等其他國產汽水形成同質化競爭。例如,為突出差異化,大窯汽水推出520ml、550ml大容量玻璃瓶,尋求在容量和定價層面吸引消費者;消費場景上,大窯主攻很難被國產汽水們拿下的餐飲渠道,用不輸於可樂系的性價比不斷「攻城略地」。

上述人士表示,就經營策略看,大窯講究量大、突出性價比,在消費升級話題逐漸降溫的當下,更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另外,在經銷商渠道,因為成本差異和搶占市場需要,大窯給到終端的利潤比較可觀,也讓渠道商更願意去陳列和推銷這款產品。

從偏安一隅到越賣越好,大窯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國產汽水回歸市場的信心;而二廠汽水的異軍突起,也無疑為更多區域性小品牌提供了破局的新思路。從現階段來看,「國潮」被過度透支的時期一去不復返,國產汽水的「真功夫」終究不是看賣得多貴,而是看能賣到多實惠——無論是給消費者,還是給渠道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672311a4805f7172574d1ef1cd21f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