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中國的「現代化之父」

2024-01-01     平原公子

原標題:他才是中國的「現代化之父」

他才是中國的「現代化之父」

為什麼說教員同志才是「中國現代化之父」?

因為今天中國現代的工業、農業、基礎建設、國防科技,都是他那個時代打下基礎的,我們今天領先世界的所有技術,都有著長達幾十年的布局。

先講「吃飽飯」吧,我們今天灌溉用的農田水利工程,都是那個年代修的,我們最早的化肥廠,也是那個年代建設的。

「19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十年間,中國自行裝備配套建設了二十多套中型和1300套小型氮肥廠;1973年,國家花巨資從西方國家引進了13套大化肥;1979年,國產化第一套大型合成氨裝置,能年產30萬噸合成氨和24萬噸尿素的化工廠投產……」

「截至1979年,全國各地共建成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庫8萬多座。開掘、興建人工河道近百條,新建萬畝以上的灌溉區5000多處,灌溉面積達到8億畝,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業用水的問題。新中國成立頭三十年,靠群眾完成的水利工程,體積為2527億立方米;靠政府投入完成的水利工程,體積為1083億立方米,總計為3610億立方米。在1949到1979年的30年間,新中國水利建設的工程總量相當於1200座三峽工程,平均每年40座。」

這些遺產,我們今天還在用。

我們再談國防工業,大家都知道今天中國的高超音速飛彈、JF-22超高速風洞、有源相控陣雷達非常先進……你可知道,這些發展戰略,也是五六十年代就定下來的。

擁有「錢學森彈道」的高超音速飛彈、空天往返飛行器,都來自於幾十年前超前的戰略規劃,今天大名鼎鼎的「CNMD」飛彈防禦系統,來自於近60年前的640工程;中國今天獨步天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同樣來自於「640工程」,第一部遠程警戒雷達、第一部相控陣雷達、第一部預警機雷達,都來自於那個時代的南京「中電14所」......再比如說如今我國領先世界的電磁炮和電磁彈射技術,技術研發始於80年代,那時候,美國正在搞「星球大戰」的PPT,而我們真的開始研發測試「電磁動能武器」了。今天我們的J20、運20、C919、甚至是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都是一代一代在風洞中「吹」出來的。

這些鋼鐵的利劍,今天依然在守護著我們。

中國的第一個「載人航天計劃」,也發生在那個年代,1963年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了「星際航行委員會」,由竺可楨、裴麗生、錢學森、趙九章領導,為載人航天的研究作了大量開拓性工作……

我國的探空火箭就曾在 於1965年6月1日和5日各發射一枚「T-7A(S1)」生物火箭,分別都搭載了4隻大白鼠、4隻小白鼠、10支生物樣品試管,重複並驗證了第一枚生物火箭的成功。1966年7月把名為「小豹」的小公狗送上離地面70千米的高空,並成功返回。緊接著,又在當年把名為「姍姍」的小母狗送上高空,同樣成功返回。

1970年7月1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上天的80天後,國防科委的一份秘密報告送到了他的辦公桌上。以錢學森為首的一批科研技術專家們,已經確定要製造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並命名為「曙光1號」。另外,還計劃在1973年要實現載人航天。也就是人們後來常說的「714工程」。

當年他對載人飛船的批示是——「科學技術上的事,只能由科技人員定,其他人不能干預。」

後來,也是他,在1973年親手拍板叫停了「曙光一號」飛船的發射計劃。他說:「 力量不足,經費困難, 要搞國家建設急需的應用衛星,先把地球上的事情搞好。地球外的事情先放一放。」

你看,他一直是一個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者。

雖然當年的載人航天計劃中止了,但應用衛星,「東風五號」遠程飛彈、「長征二號」載重火箭和返回式飛彈的研製等仍然在進行。這些長期的探索和研究,同樣讓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戰略飛彈事業在今天厚積薄發。

我來告訴大家,他的時代,中國都乾了什麼:

1966年01月28日中國飛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1966年05月09日第一次含有熱核材料的核試驗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第一枚核飛彈發射試驗成功;

1966年12月23日 中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1967年01月05日中國石油產品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登上世界高峰;

1967年0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07月26日中國第一台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製成功;

1967年10月05日中國第一台電晶體大型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7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台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製成功;

1967年11月29日中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968年02月23日中國特大型軸承製成功;

1968年12月29日 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南京長江大橋竣工;

1969年04月02日第一般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1969年05月05日 中國研製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一『慶大黴素;

1969年09月23日第一次地下核試驗成功;

1969年09月30日 中國第一台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誌中國電機製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969年10月03日 中國第一台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

1969年10月04日中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 東方紅1號衛星由長征1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萬里長征;

1970年08月中國大飛機項目正式啟動;

1970年10月16日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一新疆哈密礦務局霜天煤礦投產;

1970年12月25日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核潛能研製成功;

1970年03月03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

1971年誕生了中國第一台集成電路數控工具機

1971年06月27日第一腹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1971年08月22日 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首次以核動力駛向試驗海區,進行航行試驗,從此中國海軍作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海軍跨入了世界核海軍的行列;

1972年10月13日連接中南和西南地區的重要幹線——湘黔鐵路通車;

1972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3年08月27日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09月03日中國第一台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製成功:

1973年11月08日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973年12月20日中國航空線已開闢到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與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

1976年03月22日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

1976年05月12日郵電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幹線;

1976年06月06日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1976年08月23日第一般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

1976年12月11日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這些,就是中國現代化的偉大基石。

在他的時代,我國的水利設施、化肥農藥、農村用電、農業機械等大大增加,農業的生產條件有了顯著改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有了不少改進。全國糧食產量1978年比1949年增長一點七倍,棉花產量增長三點九倍。我國鋼鐵、電力、石油、煤炭、化工、機械、輕紡等工業部門大大加強,許多新的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在遼闊的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解放前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在他的時代已經建起了一大批新的工業基地。全國工業企業達到35萬個,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固定資產達到三千二百億元,相當於舊中國近百年積累起來的工業固定資產的25倍。短短的二十七年,在一個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的情況下,建立成為一個具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這是很不容易的。

1975年中國年產2700萬噸鋼,產量超過英國,通過43計劃引進13套大型化肥,到了70末80初全部建成能夠年產千萬噸尿素和氮肥,還有化纖廠,流行的的確良衣服就是那時候的。

或許,從今天的發展成果看,有些技術和項目已經看起來不是那麼「先進」,但你想一想,他和他的戰友們,接手這個千瘡百孔、一窮二白的國家的時候,面臨是什麼樣一個局面?外部的敵視、封鎖、武力威脅一刻都沒有停過,但他帶領人民艱苦奮鬥、走自己的路。

前三十年中國做了哪些事情?

建立獨立自主的重工業和國防工業,完成掃盲教育、婦女解放、醫療下鄉,完成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和道路基礎建設,對關鍵科技和工程技術進行集中攻關,到了70年代初期,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就超過了農業總產值,1978年工業總產值達到了工農業總產值的75%,而在工業水平的提高下,化肥、大型水利、發電、運輸、農業機械的綜合作用下,70年代農業產量也翻了一番。到70年代末,中國已經能夠製造核潛艇,獨立修建葛洲壩等大型工程……這反映了中國實際上的生產力和經濟潛力。就這個能力,今天全世界一大半的國家都是做不到的。

他創造了怎樣一個國家?那是一個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有重工業,能造汽車造坦克造火箭造飛機造軍艦,能自己發電輸電,修建大型水利、交通運輸……在帝國主義幾十年封鎖下自給自足,養活了十多億人口的偉大國家。

他和他的戰友們通過短短20多年,創造了一個強大工業國的雛形,我們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有那個時候埋下的根基和伏筆。

這是千秋萬世不朽之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59897c3276f42a372935226e7d997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