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大媽忠告:幫兒女帶娃要立好三樣規矩,以免出錢費力卻不落好

2022-09-09     母嬰參考

原標題:60歲大媽忠告:幫兒女帶娃要立好三樣規矩,以免出錢費力卻不落好

60歲大媽忠告:幫兒女帶娃要立好三樣規矩,以免出錢費力卻不落好

前段時間母上大人來電,說老家的王大媽因為帶娃,憂心過重而生病住院了。

已經60歲的年紀,原本過著好好的退休生活,身子骨還算硬朗,沒想到給女兒帶孩子不足一年,身子骨就垮了。

大媽家只有一個女兒,外孫出生後,她擔心女兒一個人忙不過來,主動請纓過去幫忙,又是出錢又是出力,結果還被女兒、女婿嫌棄。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這讓王大媽心裡挺不是滋味,一輩子都要強的她,自然受不了這份氣,每天在家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身體也不如從前。

回家的那段時間,她到處勸平日裡一起玩的姐妹,幫兒女帶娃要提前立好規矩,別隨隨便便就答應了,否則吃苦遭罪的是自己。

第一個規矩:保住本錢(養老金)

有句老話說,「親母子明算帳」,人總歸是物質的,在金錢利益上,不要去考驗人性。

特別是當人年老以後,失去賺錢養家的能力時,手底里的養老金更要藏緊一點,給自己留一條退路,晚年的日子才會好過很多。

其實在現實中也見過不少老人,拿著自己養老的錢,補貼子女的家用,甚至給小孩買各種各樣的衣服、玩具、零食等。最後錢花光了,子女卻不領情,只覺得老人隨便亂花,不願意多出錢養老,進而引發家庭矛盾。

所以,建議老人們平時可以適當地給後代花錢,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但還是要保住本錢,不要傻乎乎地去承擔一家人的生活開支,讓子女養成「伸手要錢」的毛病。

畢竟他們已經成家立業,需要承擔起養家的重擔,有些該他們花的錢不能省,父母操勞一輩子,願意放棄舒服的退休生活過來幫忙帶娃已經讓人心懷感恩之心,怎麼還能讓你們倒貼帶孩子呢~

第二個規矩:留好底牌(保重身體)

老人年紀上來以後,更要多保重自己的身體。

養育孩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一位年輕力壯的母親尚且會被孩子折磨得崩潰,體力嚴重透支,何況是年邁的老人。

建議你們在答應帶娃前,先估量一下自己的身體素質,是否能夠支撐起照顧孩子的重任,如果確實不行,可以提前拒絕,並且說明情況。

以免日後在帶娃時體力不支,自己出了問題,又把孩子給磕到碰到,有些年輕的父母可能就會斤斤計較,心生埋怨,豈不是得不償失。

再者,即使平時身體素質比較好,也要多保重身體,提前跟子女溝通分配好育兒時間,例如子女上班時,由你來帶,子女下班後,交給他們自己帶,你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以免累壞身子。

第三個規矩:守住底線(不插手子女育兒)

這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很多育兒矛盾的激發,多半都是從老人的「越界」開始的。

年輕一代的父母和老一輩的育兒觀念不同,兩代人很容易出現分歧,這時候建議老人可以以退為進,放手讓年輕人自己去嘗試,不插手子女育兒。

一來可以 避免你們的矛盾升級,家裡成天鬧得雞犬不寧,老人明明也吃苦遭罪了,可子女們卻毫無感恩之心,甚至與你離心,日後不肯好好給你養老。這種關係,可能常發生於婆媳之間。

二來 只有大人們站在統一的戰線了,小孩子才能有更好地成長環境,如果大人們意見不統一,家裡同時出現好幾種不同的聲音,往往會導致小孩變得迷茫,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隔代育兒多易出現「溺愛」現象,老人再疼愛孫子孫女,也要注意守住原則和底線,不可放縱他們犯錯,甚至為其打掩護,這種愛看似偉大,實際上是在一步步把孩子「養廢」。

導致他們長大以後自理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品行不端等等,未來出了社會很難混得開。

【最後總結】

根據研究發現,目前大約有六成以上的家庭是由老人幫忙帶娃。

對於年輕父母們來說,他們可能確實因為工作的壓力,很難分出時間給孩子。不過希望你們明白,老人帶娃終究只是輔助作用,你們才是養育孩子的主體。

平時下班後要注意給孩子們高質量的陪伴,彌補回白天不在一起的時光,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交流。

而不是只顧著當甩手掌柜,把小孩都丟給老人管,自己只會躺著玩手機,等發現小孩走歪後又把責任都推卸給老人,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愧為人父人母。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別等錯過以後再去懊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490c235ad73e3c0d34921eaadf79d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