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秋天與煮茶更配,但市面上那麼多茶葉,哪些適合煮茶呢?

2023-09-14   小陳茶事

原標題:都說秋天與煮茶更配,但市面上那麼多茶葉,哪些適合煮茶呢?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年入秋早。

剛過白露,夜晚立馬能直觀感受到秋天的涼爽。

再往北,秋意更濃了。

不久前,有位黑龍江的老茶友聯繫上我們:「煮老白茶的話,都是選壽眉嗎?」

不介意的話,存老後的白毫銀針與白牡丹,照樣適合放進煮茶壺。

只不過,白毫銀針與高等級的白牡丹,本身產量就不高,存老之後更難得。

喝茶的時候,為了不浪費細膩層次,還是先用蓋碗沖泡比較好。

等你泡了五、六道茶之後,再將剩在蓋碗內的陳年銀針倒進煮茶壺,開火煮茶,風味也不錯。

相對而言,因產量高、存量大的緣故,在老白茶圈子裡頻頻刷臉的「老壽眉」,成了很多茶友煮白茶的優先選項。

天氣一涼,難免會讓人動起煮茶念頭。

不過,茶葉種類何其多。

綠茶、黃茶、花茶、清香型鐵觀音、生普、熟普、黑茶、岩茶、白茶、紅茶……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茶葉里,哪些茶煮了好喝?

而哪些茶「一煮就踩雷」,既糟蹋好茶葉,也得不到好滋味?

下面的文章,就來逐一分享。

《2》

一、綠茶嘗鮮不煮茶。

綠茶的風味關鍵詞,離不開清新、清香、鮮爽、清冽、清潤、清爽。

喝龍井、碧螺春、毛尖、毛峰以及各式地方特色綠茶時,泡茶主思路都是盡情還原綠茶的本真鮮味。

所以,泡綠茶時,要麼是玻璃杯泡,現場泡開後及時喝掉。

要麼用蓋碗泡茶,沏出茶湯,分離茶水,逐道嘗鮮品味。

換成煮的方式,對綠茶來說不合適。

當你煮出一鍋類似菜湯的深黃綠茶湯時,清新鮮爽全無,只剩苦澀,著實浪費。

二、黃茶別盲目煮。

黃茶在市面上相對小眾。

和綠茶比,黃茶加工期間增加了「悶黃」工序,但整體主打風味,依舊是嘗鮮為主。

黃茶,分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之分。

其中,黃芽茶當中的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小有名氣。

看到干茶實物的細嫩模樣時,很多茶客也不會動起煮茶念頭。

但對待部分葉片相對寬大、舒展的黃茶,譬如,廣東大青葉等。

一時間,很多茶客估計弄不清它的分類,以為是某種特色烏龍茶,於是煮茶時容易混淆。

但還是那句話,主打清新風味、嘗鮮為主的黃茶別盲目去煮。

三、煮老白茶的經典煮茶選項。

最近四、五年的茶圈內,秋冬季煮老白茶是一種潮流。

很多茶友都知道,老白茶可以煮茶喝。

但白茶裡面,並非只有存滿3年以上的老白茶適合煮茶。

1-3年期間的陳茶,也在煮茶選項範圍裡面。

只要不是新茶,都可以試著煮茶。

將這些上了年份的白茶煮了後,能收穫到與平時蓋碗沖泡截然不同的滋味。

蓋碗逐沖泡茶,茶香層次更清晰,茶湯滋味更飽滿細膩。

而高溫煮茶加熱後,深藏在白茶內部的茶味物質,也能一併利用。

能讓煮出來的溫熱茶湯,滋味醇和順口,喝入口暖身又暖心。

四、不是所有紅茶都適合煮。

之前在介紹正山小種、金駿眉的沖泡方法時,提到它們最好是按照功夫茶的泡茶,逐次沖泡細品,以免浪費茶味。

對此,也有新茶友不理解。

「正山小種不是紅茶嗎?外面都是用來直接做奶茶的,為什麼非要蓋碗泡,煮茶不行嗎?」

長話短說,外麵茶飲店用作煮奶茶的「正山小種」,99%不是真的,不是產自「正山」,真實產區非桐木核心地帶。

嚴格意義上,只能是普通紅茶,不算正山小種。

桐木高山茶園產出來的正山小種、金駿眉等,價格並不便宜,隨便煮著喝太可惜。

更何況,真正的好紅茶,不需要加糖、加奶、加檸檬等各種調味。

因為經過混搭的茶味飲品,很難嘗出茶葉的純真滋味。

當好茶的清甜、柔和、細膩、甘香,被甜膩膩的糖精與奶味覆蓋,無疑是明珠暗投。

五、清香型鐵觀音不要煮。

早20年之前,鐵觀音在茶圈裡非常火。

用阿Q的經典名言來說,那也是闊過的。

很多人看到顆粒狀的,顏色發綠的,茶味很清新,聞著還有蘭花香的清香型鐵觀音時,一度還以為它是綠茶。

直到時隔多年,才後知後覺,原來鐵觀音按茶葉分類,屬於閩南烏龍茶的一種。

一提到烏龍茶,有部分茶友會聯想到,這是不是說鐵觀音可以煮著喝?

不不不,經過工藝改良,降低發酵度的清香型鐵觀音,千萬別煮。

因為它的主打茶味是清新方向,煮了之後完全可以預見到,茶味會有多麼一言難盡。

相對而言,傳統工藝的鐵觀音只要少投茶,別煮太久,茶味還不至於苦澀難喝。

但在閩南一帶,功夫茶是日常喝茶主流,煮茶這件事並不流行。

外地茶友們如果好奇傳統鐵觀音煮著是什麼味道,在動手嘗試前,牢記一句勸——少投茶,別長時間煮。

六、足火岩茶可考慮煮葉底。

鐵觀音,是閩南烏龍的代表。

武夷岩茶,是閩北烏龍的代表。

岩茶旗下,分類很多。

論品種,大紅袍、水仙、肉桂、以及各式名叢和新品種。

論山場,正岩茶(包括牛欄坑、慧苑坑、馬頭岩、流香澗、水簾洞等)、非正岩茶。

論火功,涵蓋輕火、中火、足火。

熟悉岩茶的茶友都知道,市面上品質好一點的正岩茶,價格不便宜,斤價過千很常見。

喝習慣岩茶的老茶客,日常喝茶基本也是按照功夫茶的泡茶。

基礎款的白瓷蓋碗沖泡,是最熱門實用的選擇。

但是,偶爾心血來潮,好奇岩茶煮出來是什麼滋味時,同樣可以嘗試煮茶。

只不過,為了煮出好喝的茶味,建議煮焙火足一些的傳統品種。

比如,足火老叢水仙、足火鐵羅漢、足火梅占等。

為了避免白白浪費單泡好茶的細膩層次,可以「先泡後煮」。

先用蓋碗沖泡,再去煮葉底。

類似「一魚兩吃」,絲毫不會浪費。

七、普洱茶別煮生普,煮熟普。

不久前還在朋友圈內看到有熟人發動態。

「老曼峨生普的味道,果然夠苦。」

見狀,聯想到今天的話題。

對普洱茶來說,煮茶千萬別隨便。

煮茶的時候,一般不推薦煮生普。

不然煮出來的茶味,會苦到讓人後怕,難以入口。

哪怕是陳了好5年、6年以上的生普,也是如此,直接用蓋碗或者用壺沖泡比較好。

及時分離茶水,逐道品嘗,味道層次更完整。

需要煮茶的話,選後發酵的、茶味相對溫和的熟普會更適合。

八、絕大部分黑茶可煮著喝。

黑茶的種類包括很多。

比如,六堡茶、茯磚茶、安化黑茶等。

市面上不少緊緊壓製成塊的黑茶,喝茶的時候,尋常泡茶方式很難有效解鎖茶味。

唯有放進煮茶壺裡,開火煮茶,茶味釋放更完整。

暑假時,閨蜜去了內蒙旅遊,給我們帶了一包鹹味的「內蒙奶茶」。

看了下配方,裡面就有包括黑茶的茶味提取物。

煮茶時,絕大部分黑茶可以煮茶喝。

但需要考慮的是,遇到陳放多年,帶有雜味,氣味聞著不是那麼清爽的黑茶時,多慎重。

哪怕干茶表面無異樣,也要提前洗茶一遍,再去煮茶為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