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江南的北方城市,除了濟南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濟南柳綠真迷人

2023-09-14     蘇丹卿

原標題:最像江南的北方城市,除了濟南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濟南柳綠真迷人

不是江南,卻勝似江南的北方城市,除了濟南,我實在想不到還有哪座北方城市會勝過它。

不論它是老舍筆下的濟南,還是大明湖畔的「濟南」,這座城市以一種古老的悠閒、詩意的寧靜,風雅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著我。

我曾因工作需求和個人旅行來過濟南幾次。期間,趵突泉去了又去,黑虎泉看了又看,護城河遊船也體驗了一把。

當然,也到大明湖畔尋找了下夏雨荷的身影,順便逛了逛後宰門街。濟南給我的印象依舊是幽靜的古樸,悠閒的風雅,保持了一座千年泉城該有的沉穩與厚重。

隨著再一次的到來,再一次去了趵突泉、黑虎泉,以及沿著護城河走了走,我突然發現——濟南的柳樹是一道不易發覺、卻始終是在畫中的風景。

毫不誇張地說,濟南的柳樹是我見過的最美的柳樹——四面荷花三面柳,半城山色半城湖,若少了如煙似霧的柳綠,屬於濟南的「江南風光」少了許多韻味,就像西湖之畔不能沒有垂柳。

作為濟南市樹,柳樹的風采因泉水之滋潤而倍顯古意。站在白石橋上望去,護城河兩岸的古亭與垂柳所形成的畫,不正是江南嗎?

那一刻,我很驚嘆。很難想像,北方城市的柳樹絲毫不輸於南方,尤其是與江南比較起來,它也能脫穎而出。這是我之前的濟南之行不曾注意過的風光。

樹下的一眼或幾眼泉水,不分晝夜的咕嚕咕嚕的冒著,它們於清晨所生出的縷縷霧氣賦予了垂柳更具仙氣的生命狀態。

既能在風中搖曳生姿,也能在雨中保持優雅。當人們漫步樹下時,掬捧喝些泉水,那沁人心扉的一絲回甘恰到好處,難怪濟南人喝茶都用泉水泡呢。

難怪,當年乾隆會對濟南這座城市留下深刻印象,毫不猶豫冊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也難怪,老舍先生會對濟南偏愛有加,是他的第二故鄉。

在他的筆下,我們所熟知的濟南與泉有關、與茶館有關,也離不開柳樹。

「家家泉水,戶戶垂柳」 。

最難忘的還是《濟南的冬天》里,有這麼一段描述:「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逸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春風來,老城該是怎樣的模樣才是醒了過來?我猜想,是那柳樹剛吐新芽的時候。雖然我未曾見識過那般意境,但盛夏的柳綠,入秋的柳色,依舊觸動了我對這座城市的美好情緒。

我始終覺得,濟南作為山東省會城市,它實在太特別,與青島、威海、淄博、煙台等性格完全不同。山不高不矮,充滿傲氣,水不大不小,絕對清澈。

你一眼瞅見它,便覺得它的古樸像是一件鎮館之寶,未見之前充滿期待;乍看之下,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細看之時,忍不住驚嘆;在聽聞講解後,不禁為自己來到濟而感到欣喜。

但濟南的古樸並非是沉寂的,也不是惱人的喧囂,它有一種特別的安逸,使你的心情猶如風中搖曳的柳條,輕輕的,十分飄然。

這令我不禁對濟南的生活充滿了嚮往——作為城市過客,我的濟南印象始終是淺見的,但在秋風雨夜中,躲在古亭下聽雨、賞柳的意外情景,使我對濟南的喜歡程度又增添了不少。很欣喜,能夠再一次來到這座城市看一看。

雖依舊是工作需求,但那種只要「能見到」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而文字,也不過是一種替代,能寫出來的終究不是心底最深的表達——是的,我對濟南的喜歡,無法表達。就像我在泉水邊靜靜看著依依垂柳的時候,所有的觸動都藏在眼睛裡。

如果有一天,你也去了濟南,請一定好好看一看這座城市的垂柳,它與古建、泉水所融合的畫卷,會讓你產生這樣的一種錯覺:若畫中無你,眼前的風景便減了幾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fd3d236fdf04078c6edf07a762ccd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