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很多人都感嘆,真正的人生是從成為父母之後開始的。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想著去打拚去奮鬥,等到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精力就都放在孩子身上了。
孩子小時候需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等到孩子大了又要因為學習、工作、婚姻等內容忙碌。終於熬到孩子也成為了父母,自己也老了。對於自己的晚年生活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雖然說有兒女可以防老,但等到真的老的那一天,才會發現生活是那麼的現實又無奈。
鄰居李大爺一直都是自己租房子生活,平時也很難看到有子女、家人過來照顧。我一直以為李大爺是無兒無女的情況,後來無意間聽到父母談起李大爺的情況,聽完覺得挺心酸的。
李大爺有孩子,而且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之前李大爺也和兒子一起生活過,但兒媳婦總會因為自己和兒子吵架,所以就搬去了女兒家。
女兒家是和婆婆一起住的,自己去了雖然有房間可以住,但畢竟是一大家子在一起,而且房子是婆婆家的,害怕會影響到女兒在婆婆心裡的位置。後來李大爺也打聽過敬老院,但因為費用太高而放棄了。
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李大爺自己租房子,趁著還能動就照顧著自己,如果真的有一天不能動了,那就只能順其自然了。
很多老人的意識中,兒子是自己的下一代,是能用來防老的,所以也導致了很多老人有明顯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因此等到老了後,第一個選擇的就是兒子,兒子家才是自己的家的感覺。
但現實生活是父母和兒子一起生活結果並不好,因為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存在,那就是婆婆和兒媳婦的關係。自古以來這個關係就是最難處理的,何況是天天生活在一起,更容易激發矛盾的出現。
當出現矛盾時,老人總是會選擇忍氣吞聲,時間久了對身體和性格都是一種影響。
如果生的孩子是女兒,那就沒有選擇了,老了就和女兒一起住。女兒對父母的感情和照顧都是比較周到的,而且大部分家庭中都是女兒說的算,女婿也不會和父母有矛盾發生。
但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女兒的婆婆家,對婆婆來說兒媳婦的父母和自己的兒子一起住,對女兒的態度和在家族中的位置會有影響。當婆媳矛盾再次激化時,也容易影響女兒和女婿的感情。所以父母和女兒住在一起也不是長久之計。
現在敬老院、養老院還是比較多的,裡面的環境、設施、醫療等都是不錯的。如果子女不願意和父母一起住,老人可以選擇去敬老院。但需要考慮的因素是經濟問題,設施越好的敬老院自然收費也會更高。
如果選擇了去敬老院,基本上也就代表這個費用需要老人自己承擔,很多老人是無法實現的。
1)保持好心情
孩子已經長大成家不需要自己過多的關注,晚年生活要多關注自己。調整好這個心態之後就會發現生活都變得不一樣。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2)堅持運動的好習慣
老年人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運動,比如廣場舞、太極、散步等,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約上一些老友去外面旅遊,看看風景也是不錯的選擇。保持適當的運動不但有利於身體健康,也可以保持一顆積極的心。讓晚年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3)飲食清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到了老年如果飲食習慣不健康,很容易引起身體的疾病。合理健康的飲食對身體的健康是有幫助的,不要像年輕人一樣吃辛辣、油炸、高糖的食物,葷素搭配保證營養的均衡。
4)每年做體檢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一年最好是兩次體檢,如果條件不足,一年也要最少做一次。
老年人的生活和年輕人是無法比的,無論老了和誰一起生活,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是根本。學會調整心態,兒女的生活不需要自己插手就不要去管,多一些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更好。
今日話題:你覺得父母的晚年,和誰一起生活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