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回家中,中國首次載人登月,有港澳航天員?選拔是包含的

2024-06-12     環球科學貓

嫦娥六號在回家的路上,我國航天中心宣布了一個大消息——那就是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經結束。

同時,在針對航天員選拔的情況之下,我國透露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參與載人登月任務,也就是說,這一批次航天員選拔——是包含了首次載人登月的人員選拔。

然而,介於第四批次航天員的獨特性,裡面含有港澳航天員,這也讓很多人疑惑了,中國首次載人登月,是不是就有港澳航天員?那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詳細看看。

嫦娥六號回家中——6月下旬抵達著陸場

沒錯,嫦娥六號已經完成了重要的月球背面採樣,並且也進行了樣品的轉移。

但是它不會那麼快就抵達著陸場,需要在環月軌道上,不斷進行軌道調整,然後才會返回地區,這個過程雖然說很難。

但相對於我國來說,可能也沒有什麼難點了,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成熟了。

所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中國嫦娥六號任務關心的人,基本都已經直接是等待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如何分配樣品進行熱議了。

沒錯,嫦娥六號月球樣品非常特殊,所以很多國家希望早點擁有,那到底有什麼特殊性?

這主要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採集的樣品,而且它還是來自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

這一個區域可能存在月球最為古老的月壤,如果採集回來之後,將可能揭開月球過去的謎底,同時還可能找到月球的一些新礦物。

同時還可以配合我國嫦娥五號的月球樣品結果,完成對整個月球的新認識等等。

所以,嫦娥六號月球樣品已經是世界在期待了。

只不過話說回來,我國也是公開說明了,願意與世界各國共同分享嫦娥六號樣品,只不過針對美國,我國還是單獨說明了一下。

美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祝賀嫦娥六號月球計劃取得成功,也是期待合作,甚至包括此前說期待中國給美國分享嫦娥六號樣品,但我國明確說明了——中美航天合作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根源在於美方「沃爾夫條款」等國內法阻礙了兩國航天機構正常的交流對話。

如果美方真心希望推動中美航天領域的交流合作,就應當採取務實措施消除這些障礙。

所以,我國這一次是直接告訴了美國,那就是「沃爾夫條款」問題,也算是點評了,不要來合作了,先廢除它才行。

而這裡有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美國完全是不把這個「法律當法律」,在此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開放的時候,美國居然可以為了拿到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直接在法律上開綠燈,這是比較有意思的。

所以,這到底是真法律,還是假的,真看不懂美國。但我國是要較真的,你讓它存在,那就別說合作,交流對話了。

所以,就算是美國說希望中國分享,也廢了再說吧,至少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

這不,在嫦娥六號之下,我國未來的載人登月任務,也是備受關注,這畢竟也是中國首次執行載人登月任務,所以,在我國公布第四批次航天員之下,居然也提到了。

中國第一次載人登月,有港澳航天員?

的確,在這一次我國公布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結束情況之下。

我國指出了,這一次共有10名預備航天員最終入選,包括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載荷專家(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各1名載荷專家)後續,他們將進入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接受全面系統的訓練。

然而, 在說完之後,我國指出了——航天員選拔面向登月準備,將開設地質有關訓練課程,這就是大家熱議的點。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開展科學探索,而現有的航天員隊伍的建設,無論是從選拔還是訓練,都統籌考慮了空間站和載人登月這兩大任務來進行相關的工作。

為航天員開設了跟地質有關的訓練課程,後續還將安排航天員去野外實習,進行地質考察等相關的科目的訓練。

看到沒?這說明了港澳航天員也是在其中,那中國第一次載人登月,有港澳航天員?

的確,能夠成為中國航天員,肯定是已經按照最高標準選拔了,而港澳航天員加入,那也說明了符合要求。

而從我國載人登月計劃來看,長征十號運載火箭為三級半構型,箭體直徑5米,在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7噸。

新一代載人飛船由逃逸塔、返回艙和服務艙組成,採用模塊化設計,適應近地、深空等任務需求。

月面著陸器由登月艙和推進艙組成,可將2名航天員送達月面,載人月球車重約200公斤,能承載2名航天員。

這說明什麼?未來我國是兩位航天員前往月球,那如果有港澳航天員的話,這可能最多是兩位港澳航天員之中的一位才有這個可能性。

但進一步從港澳航天員的情況來看,都是屬於載荷專家,這就減弱了港澳航天員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可能性,因為載荷專家是屬於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領域等科研人員。

那就說明了,中國第一次載人登月,不太可能直接就上去搞大規模的研究,在後續才有可能。

所以,中國第一次載人登月,不太可能看到港澳航天員登月,這就是表面分析,大家看看就行。

那登月到底有多難?

其實載人登月比空間站任務難太多了,說一個點大家都知道,我國載人飛船發射一次就可以對接空間站,但是對於載人登月來說,這完全不一樣,需要分兩次把載人飛船和登月的著陸器送到月球軌道,在月球軌道上交會對接。

過後,航天員是乘坐載人飛船出發,到了月球軌道和著陸器對接以後,進入著陸器,然後著陸器落月球,著陸器會帶一輛車,可以擴大人的活動範圍,提高效率。

然後完成任務以後,著陸器的上升器,再把人送到月球軌道,再和載人飛船對接,航天員再回到載人飛船,返回地球這麼一個過程。所以,這個流程都是我國具有挑戰性的。

不過,雖然我國雖然還未執行載人登月任務,其實相關性的技術已經在驗證,那就是我國執行嫦娥五號,嫦娥六號任務。

其實就有與載人登月相似的點,這也是一種技術驗證。所以,一切都在準備中,從各個航天任務之中突破,實現最終的載人登月過程,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d1bd8b8fe3dd36981e03fa1f6d8c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