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共同富裕的社會保障制度優化 | 社會科學報

2023-07-19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基於共同富裕的社會保障制度優化 | 社會科學報

中國式現代化

社會保障是關乎民生福祉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在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社會保障制度如何與之相適應,值得深入思考。

原文:基於共同富裕的社會保障制度優化

作者 | 浙江大學民生保障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何文炯/教授

圖片 |網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是國家發展的基本任務之一。社會保障是關乎民生福祉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在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社會保障制度如何與之相適應,值得深入思考。

社會保障促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要義,一是「富裕」,二是「共享」,其核心是人的全面發展。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能夠促進社會財富增長,而且能夠促進社會財富合理分配,更能夠促進社會成員的全面發展。

其一,社會保障與社會財富增長。富裕,需要通過發展來實現。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需要有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這就需要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社會保障是國家在風險管理領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通過有效保障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基本風險以降低全社會的風險,從而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為實現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此同時,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通過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穩定的預期而增強他們的消費信心,並且直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現實消費能力,從而擴大全社會的消費,進而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此外,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均衡用人單位的勞動力基礎成本,不僅為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奠定統一的基礎,而且為勞動力自由流動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為經濟增長提供持續的動力。

其二,社會保障與社會財富合理分配。實現共同富裕,是要在社會財富不斷增長的過程中,讓全體社會成員合理地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從多個方面實現社會成員之間的互助共濟,從而促進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例如,社會保障部門為貧困者提供各類救助,為疾病患者提供醫藥服務,為失能者提供照護服務,為遭遇職業傷害者提供醫藥服務、照護服務或資金給付,為失業者給付失業保險金並提供就業幫助,實現幸運者與不幸者之間的互助共濟;又如,社會保障制度通過合理的籌資機制實現高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之間、一代人與上一代或下一代人之間的互助共濟;再如,通過採用適宜的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層級和適度範圍的基金統籌以及全國範圍內的資金調劑,實現地區之間的互助共濟。

其三,社會保障與人的全面發展。發展為了人,發展依靠人。實現共同富裕,是為了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過上更好的生活並實現更好的發展;同時,實現共同富裕,需要依靠全體社會成員的參與並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為社會成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基本風險保障,為其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醫療保障使社會成員「病有所醫」,保持健康,具有發展的基本條件;住房保障使社會成員「住有所居」,實現安居樂業;養老金和照護保障使社會成員「老有所養」,免除其後顧之憂;各類社會救助項目使社會成員「弱有所扶」,保留再度發展的機會;就業保障不僅能夠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而且可以幫助勞動者進入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並優化全社會的勞動力資源配置;職業傷害保障則可以幫助勞動者及時恢復勞動能力並解除其後顧之憂。

共同富裕視角下現行社保制度的缺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保障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實現了制度轉型和惠及範圍擴展,促進了體制改革、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對此,普通百姓有切身感受,國際社會予以積極評價。但是,從共同富裕的視角看,現行社會保障制度還存在諸多缺陷。

其一,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對促進普遍富裕的貢獻不足。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富裕起來。然而,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反貧困功能不夠強,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存在不足。例如,現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給付標準過低,難以擔當防止老年貧困之責;現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社會現象;某些社會保障項目的實際惠及範圍與既定目標相差甚遠,如相當數量的工薪勞動者無法進入職工社會保險體系,因而缺乏應有的基本保障;某些社會保障項目的籌資負擔過重,制約著企業發展;某些社會保障項目不利於勞動力自由流動。這樣的社會保障制度安排和制度設計,對勞動力市場乃至整個經濟發展活力的貢獻不夠,也很難給全體社會成員基本風險保障方面穩定的預期,對增強全社會的消費信心、提升低收入群體現實消費能力的貢獻不夠,因而對經濟持續增長的貢獻不足。

其二,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對促進共享的貢獻不足。實現共同富裕,需要讓社會成員合理地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然而,現行社會保障權益設置不夠平等,基金互助共濟性不夠強,導致社會保障制度在收入再分配方面的積極效應未能充分發揮,個別項目甚至擴大著收入差距。從現行社會保障制度設計看,某些項目的互助共濟基因不足。例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這三個項目均設有個人帳戶,這就意味著參保人員所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實際上都是個人儲蓄存款,沒有任何意義上的互助共濟,因而沒有共享的意味。此外,由於部分社會保障項目城鄉分設,社會保障很大程度上實行地方治理,因而社會保障基金在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就缺乏統籌。

其三,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貢獻不足。實現共同富裕,需要社會成員個體都能夠自由地全面發展。然而,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對此貢獻不足。例如,現行生育保障權實際上僅限於有正式勞動關係的職工,其他勞動者和其他社會成員都缺乏此項保障的完整權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育率和生育者勞動能力恢復。又如,現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反貧困功能不強,老年農民基本養老金過低,長期照護保障制度不健全,社會成員對於疾病、失能和老年貧困等風險依然有後顧之憂。再如,現行社會保險關係轉移不夠順暢,影響著勞動力自由流動;大多數社會救助和普遍性福利項目,以及面向婦老幼殘等特殊群體的福利項目,基本上僅面向有本地戶籍的居民,這就制約了人口流動和遷徙。凡此種種,均不利於人的全面發展。

建設與共同富裕相適應的社保制度

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針對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諸多缺陷,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優化制度安排和相關設計,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有效率的社會保障體系,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是實現「四個增強」。

一是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反貧困功能。擺脫貧困、消除貧困是全體社會成員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而社會保障是國家反貧困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因此要通過織密社會保障網並優化制度設計以增強反貧困功能。例如,健全社會救助制度並創新運行機制,以增強其兜底功能;在明確基本醫療保障職責範圍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並穩步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從基金責任封頂制轉向個人醫藥費用支付責任封頂制,從根本上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穩步提高以老年農民為主體的城鄉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養老金給付標準,使之不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快建立面向全民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確保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尊嚴,有效防止因失能而導致的家庭貧困。

二是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共享機制,社會保障制度是其中重要的一類。為此,需要優化社會保障的制度安排並改進其制度設計。例如,基於國民基本風險保障權益平等的原則,逐步建立全民統一的基本養老金制度、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長期照護保障制度和生育保障制度,建立面向全體勞動者的統一的就業保障制度和職業傷害保障制度,據此積極推進相關制度整合。又如,逐步淡化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的個人帳戶,並逐步縮小其規模直至消亡,以增強這些制度的互助共濟性,從而增強其收入再分配功能。為此,需要培育社會保障的互助共濟文化,增強社會公眾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解度和支持度。

三是增強社會保障制度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社會保障是促進共同富裕的一類基礎性制度安排,只有適應經濟社會變化,才能發揮積極的正面作用。為此,要準確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例如,逐步降低社會救助制度和各類普遍性福利項目的戶籍關聯度,以適應人口空間結構的變化;優化基本養老金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長期照護保障制度設計,尤其是相關的待遇調整機制和籌資機制設計,增強基金收支長期平衡的能力,以適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通過設計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工薪勞動者社會保險制度,有效保障各類勞動者的基本風險,並使包括新業態從業人員在內的各類勞動者參與,以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通過基本保障各項目的適度待遇水平,增強中高收入群體參與補充性保障的內在動力,適應其有更好保障的需要,逐步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四是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統一性。無論是基於國民社會保障權益的平等性,還是基於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社會保障的制度和政策都需要更加公平統一。例如,基於社會成員基本風險保障需求分析,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項目設置,織密社會保障網;按照同類風險保障制度「項目越少越好,制度越簡單越好」的原則,積極推進基本養老金、基本醫療保險、最低社會保障等項目的制度整合;加快統一地區間基本保障各類項目的待遇確定、調整和籌資規則,逐步縮小地區間社會成員的基本保障待遇差別;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最低養老金標準、工傷保險給付標準、失業保險給付標準、最低工資標準之間的統籌協調機制,以提高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規範性和運行效率。此外,要積極推進社會保障經辦服務和醫療、照護、教育培訓等相關服務的標準化,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2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中國特色對口支援助推共同富裕

滬上學人 |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獨特的「六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7f0582e1cf7099543c9482c0408f2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