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城
北依巍巍大青山,南臨九曲黃河水
依山傍水、濱河城市
這裡曾是走西口的圓夢之地
這裡曾是旅蒙晉商的崛起之源
這裡曾是商賈雲集的「水旱碼頭」
這裡是新中國首批布局的工業城市
......
——這段文字來自於一座城市的宣傳片段,他的名字叫包頭。
對,就是江湖上流傳的那個「包頭呂布」的包頭。
圖/包頭九原區麻池古城,東漢末年名將--呂布雕像
作為曾經的「西北第二城」,作為草原工業的心臟,作為內蒙最大的城市,包頭穩坐「內蒙一哥」的寶座多年,他曾長期讓內蒙古自治區首府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直至2010年前後,包頭GDP「擠水」、產業不振。
圖/包頭古城
包頭已不做「大哥」很多年了。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包頭,北依陰山,南靠黃河,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圖/秦漢時期九原郡示意圖
從趙武靈王築九原城,到秦始皇設九原郡,再到北魏置懷朔鎮,這裡從一開始就被冠上「邊地要塞」的頭銜。
包頭東西北三面分別被陰山山脈的大青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包圍,在地理地形上有著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南下的重要意義,所以在中原王朝未據此地前,匈奴和突厥二族頻頻來犯。
圖/陰山山脈~大青山包頭段
於是,為了更好地防禦北方異族的侵擾,趙國和秦朝都先後修築起防禦工事——長城。如今包頭的趙長城遺址,就曾見證過那段硝煙過往,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
圖/趙長城遺址雕塑--金戈鐵馬
從包頭沿黃河上溯可抵寧夏平原和河西走廊,直下可到三晉之地和河洛京畿。這通達的優勢更使得包頭地區在中國古代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性。往大了說,包頭的得失決定著中原王朝的興衰。
圖/蜿蜒曲折的包頭段黃河
奔涌的九曲黃河連接著包頭與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帶,也讓這片總面積約1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機勃勃。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黃河流域的後套平原(位於包頭西側)就是少有的宜農牧地區。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包頭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而在清康熙、雍正年間對蒙古準噶爾部作戰的勝利後,內地的移民也隨之湧入,包頭的民族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移民人口中又以山西人居多。
圖/電視劇《走西口》以山西人走西口為故事背景,講述晉商發跡史與革命史
一部《喬家大院》,讓無數人知道了山西的晉商文化。而包頭這座同樣規模龐大、古色古香的「白家大院」,則見證了山西移民在內蒙落地生根的點點滴滴,也概括了包頭在中國近代貿易史上划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包頭喬家金街-晉商驛站
今天的包頭,不管是在飲食上還是語言上都有一股「晉味兒」。
很多人吐槽說,包頭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兒「土」,感覺就像站在黃土高原包著頭巾吹西北風。但在蒙古語裡,包頭被稱為「包克圖」,意為「有鹿的地方」,所以包頭還有「鹿城」的別稱。
而比「鹿城」更盡人皆知的是「草原鋼城」、「稀土之都」。
圖/包頭地圖,像不像包著頭巾
1927年,白雲鄂博礦山的發現將包頭推向了中國工業城市的前列。白雲鄂博礦山,這是一座世界罕見的鐵、稀土、鈮等多種金屬共生礦床,它坐擁全世界57%的稀土資源,以及建設新中國急需的豐富鐵礦。
在建國初期的幾個「五年計劃」中,白雲鄂博礦山發揮了巨大的資源優勢,在國家的重點打造之下,包頭逐漸成長為以鋼鐵工業為中心,包括冶金、機械、煤炭、電力、化工、輕紡等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圖/白雲鄂博礦區
為了包鋼的建設,大批建設者雲集包頭,致使包頭的人口一度以年均150%的速度飛漲。
彼時,包頭的發展在西北地區僅次於西安,不管在人口上還是經濟上,都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第二城」。
圖/日落時分的包頭工廠
為了支持包頭的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大量來自遼寧鞍山鋼鐵廠的技術人員和工人湧入包頭,於是包頭的最大新建城區、包頭東北人的聚居地——昆都侖區誕生了。
如今在昆都侖區,你仍能見到大量說東北話的當地人。
圖/冬季昆都侖區,一片北國風光
隨著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包頭現代交通樞紐的地位也得到彰顯。
橫跨東西的鐵路京包線、包蘭線,和縱貫南北的包西鐵路、包滿鐵路一起,讓包頭成為了中國西部鐵路交通的十字路口。
而隨著經過包頭的北京至蘭州高速鐵路通道的分段建設和包頭至西安高速鐵路項目的推進,包頭的樞紐的地位將繼續得到強化。
可儘管如此,包頭也沒能逃過北方大部分工業城市興衰的命運。
但好在這座「工業強城」在2021年醒了過來:2021年,包頭GDP反超呼和浩特,回到全區第二位。據最新統計數據,包頭2022的GDP更是達到3749.9億元,同比增長7.2%,增速位列內蒙古第一位。
圖/微博-我是真歷史
放眼未來,這位昔日的內蒙古「一哥」,坐擁「儲量之王」的優勢,將逐步吹響科技創新驅動的號角,力爭挑起北方發展大梁!
說到內蒙,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或許是這樣的:
又或許是這樣:
位於內蒙的包頭,自然也有這「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
只不過,來到包頭後你還會看見這座城市的另一面:
世界最大的城中草原——
賽罕塔拉
地處內蒙的包頭,不是草原里有個城市,而是城市裡有個草原。
前一秒高樓大廈、燈紅酒綠還讓你眼花繚亂,下一秒樹林、草原、蒙古包、馬廠、瞭望台、敖包就闖入眼帘。
賽罕塔拉,包頭人的「綠色天堂」,面積約有9個故宮那麼大, 擁有近1萬畝的天然植被,30餘種野生動物在這裡安家落戶。
素有「塞外西湖」美譽的——
南海濕地公園
碧波千頃的南海生態濕地,是九曲黃河的無私饋贈。
這裡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層帆疊影、雁渡葦盪,稱得上是「萬類霜天競自由」,也擔得起「塞外西湖」這一美譽。
軍事專題公園——
北方兵器城
軍事迷不可錯過的去處,不僅能觀光遊覽,還能拍照留念。
裡面展覽有我國退役下來的各種武器,有艦炮、自行反坦克炮、牽引炮,也有戰鬥機,坦克,裝甲車,飛彈等。
今昔對比,可見我國軍事工業的飛速發展,也可近距離觸摸這些曾經守護過我們的神兵利器。
中國最東的沙漠樂園——
響沙灣
響沙灣,雖地處鄂爾多斯市,但在距離上包頭離它更近,從市內驅車約1小時就能抵達。
這是中國最東的沙漠之一,廣闊無垠的沙漠,能瞬間讓你放空一切。
你可以在響沙灣開著大卡盡情馳騁,也可以光著腳踩在細膩的沙子上,感受大自然的溫柔。
最易抵達的小布達拉宮——
五當召
內蒙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雖與西藏布達拉宮、青海塔爾寺和甘肅拉卜楞寺齊名,並稱中國藏傳佛教四大名寺,但顯然五當召要低調許多。
五當召依山而建,規模龐大,山環水繞,頗有些「深山藏古寺」的味道。
整個寺院占地面積約300餘畝,有大小殿宇、經堂、僧舍2500餘間。各幢建築自成一區,分布在1.5公里長的山坡上,遠遠望去,整個寺廟群透露著一種博大的胸襟和超凡的力量。
草原上的黃教第一寺——
美岱召
經歷了470餘年的美岱召,是包頭重要的歷史文化留存之一。
城牆、泰和門、大雄寶殿、琉璃殿、財神廟、佛爺府、八角廟、太后廟(三娘子廟)、達賴廟、寶豐塔……一座座有著靈性的建築,在陰山山脈的庇佑下莊嚴凝重,也定格了這世間難得的 唯一。
圖/勒克兒
壁畫是美岱召的一大特色,享有「壁畫藝術博物館」的美譽。
這裡有保存完整的明代壁畫多達1650平方米,是內蒙古地區寺院中繪製最早、保存最久、內容最豐富的壁畫群。
圖/勒克兒
移民城市美食多——
山西移民帶來的莜麵、燜面、燒麥,到了包頭煥然一新,成了全包頭人喜聞樂見的美食。他們還給燒麥改了個名,親切稱其為「稍麥」。
圖/包頭莜麵
圖/包頭稍麥
東北人一天三頓的小燒烤,在包頭也能找到。而且包頭的燒烤還青出於藍,擅於把握地方優勢,將烤羊肉串發揮得淋漓至盡。
說到了內蒙,少不得提及鮮美可口羊肉。在這裡,一個銅鍋、一鍋清水,就是一鍋深受內蒙人好評的涮羊肉和手扒肉。
「三百米見綠,五百米見園」、「半城樓房半城樹」、「碧波蕩漾,人水相依」、百座大型公園廣場、百里城市綠道,讓包頭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多項榮譽。
包頭,西北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