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位企業家在巴九靈「雲開會」,四場會議促成100+合作

2022-05-12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200多位企業家在巴九靈「雲開會」,四場會議促成100+合作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風雨難以打垮企業家們,而雲已綻開一線。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前天晚上,「相信在一起的力量」第四場線上資源對接會結束了。

4場資源對接會為200多位企業家提供了抗疫物資、銷售渠道、物流運輸以及財務稅務法務等資源連結機會,共促成100多次企業對接與資源合作,並且隨著進一步接洽,陸續還有更多合作誕生。

此外還有10多位來自製造、服裝、外貿、人力資源等多個行業的企業家和行業專家,通過連麥進行了自救經驗分享與交流,幫助大家尋找出路、避免踩坑。

為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家們對接資源、實現自救,這是我們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方式。

仍記得上個月剛發起互助抗疫行動時,各種求助信息紙片般湧來,卻如一塊塊重物壓在我們心底。有小夥伴說,當時最大的感受是「無力」,但或許只有全力以赴,才可能真的盡到一些綿薄之力。

吳老師說過:「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人所喪失的最可貴的那個部分叫做信心。」

這些互助資源和自救經驗,也許不能立刻解決企業當下的所有難題,但通過這樣一個契機連結到更多合作夥伴,無疑可以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中找到某些確定性。

此時此刻,上海的疫情形勢開始有所緩和,但其他一些城市又落入「靜態管理」的局面,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仍然掙扎在生死線上。

企業家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得到了怎樣的幫助?復工後下一步該怎麼走?這4場線上資源對接會,提出了很多問題,也回答了很多問題。

為什麼感覺今年比疫情剛暴發時還難?

4月28日,吳曉波老師來到第二場資源對接會現場,與企業家們連麥互動,為大家加油打氣,一直參與到晚上十點半。

在趕來參加資源對接會之前,吳老師剛剛結束與經濟學家任澤平的對話,從一場調研疫情前後變化的直播中抽出身來。

連麥一開始,吳老師就對企業家們感慨道:「這次疫情對大家影響還是很大,雖然『送菜』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但是在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這時候特別需要大家來抱團取暖。

在吳老師看來,企業家過去研究的都是宏觀貨幣政策、國家產業政策,以及企業自身發展問題,但今年突然要去思考和應對很多和企業經營沒有關係的事情,比如中美關係、俄烏衝突和突如其來的疫情管控等等。

與經濟蕭條這樣的周期性問題相比,這些難以預料的外部問題往往會對企業經營產生更大影響,因此更需要團結互助。

可是,為什麼感覺今年比兩年前疫情剛暴發時還難?

企投會會員、上海巨盾律師事務所主任趙玉剛,是第三場資源對接會的首位連麥分享嘉賓,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解釋了這個問題:

「2020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正值春節假期,企業本身就處於一個春節休假的狀態,相當於把假期延長了。而這次是『急剎車』,就像一個大貨車在高速行駛的時候,突然一腳急剎車踩下去,如果控制得不好就可能翻車了。即使沒有翻車,等到要再次啟動的時候,緩衝期也會很長。」

在「翻車」的原因中,供應鏈斷裂和貨物滯銷問題無疑占了大頭。

企投會會員於文福在東北經營一家服裝製造企業20多年,過去產品主要銷往國外,這幾年開始嘗試向內貿轉型。透過他的經歷,可以看到三年來企業經營狀況如何隨疫情發展而不斷變化。

2020年疫情初期,我國的嚴防嚴控政策為復工復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國外主要經濟體陷入了停滯狀態。中國強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給於文福這樣主做外貿生意的企業家帶來了很大機遇。

2021年,全球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雖然中國紡織品服裝類防疫產品出口逐步回落,但對生產和銷售來說只是皮毛之癢。

「前兩年國外的防疫物資需求很大,我們及時轉型配合政府做防疫物資,所以公司訂單沒有受到很大影響。」於文福說。

直到今年4月,於文福所在的遼寧省丹東市因疫情再次升級防疫政策,開始了此前從未有過的「靜態管理」,他的企業經營也不得不踩下了「急剎車」。

這一「急剎車」,主要造成了三方面問題:

1.首先是訂單縮水,同時貨物滯壓發不出去,影響交期、造成欠款,南方的供應鏈也受到影響;

2.即便加速轉型內貿,國內也沒有戰略客戶,難以填補產能上的差距;

3.想通過數字化轉型緩解焦慮,卻不敢大手筆投資,不知道企業下一步該怎麼走。

1.首先是訂單縮水,同時貨物滯壓發不出去,影響交期、造成欠款,南方的供應鏈也受到影響;

2.即便加速轉型內貿,國內也沒有戰略客戶,難以填補產能上的差距;

3.想通過數字化轉型緩解焦慮,卻不敢大手筆投資,不知道企業下一步該怎麼走。

於文福遇到的問題,正是當前眾多企業需要面對的共同問題。在資源對接會上,有人給資源,有人給建議。

企投會 院長卓立迅速提出為他對接某服裝品牌大客戶渠道。來自中德製造業研修院的朱志勇同學,則針對數字化轉型問題的給出了中肯的意見,提醒大家要保存實力,不應在當下貿然投入大量資金。

今年的確比往年還要艱難,但「難」也是促使我們充分調動自己的全部力量和資源,選擇與企業家們站在一起的原因。

流動的不僅是資源和商品,還有人情和信心

前兩天,吳老師在直播中提出了「企業自救十項紀律」,其中有一項令小巴記憶猶新:

「痛了就要大聲叫出來,也許會有人來救你。春暖花開拼才智,天寒地凍拼人品。」

很多企業家抱著試試的心態來到資源對接會求助,就踐行著這一點。在尋求幫助的同時,可能你的資源也對別人是有用的,哪怕大家互相出主意、互相打氣都是好的。

為了給大家帶來更多合作與商機,吳老師提議多請一些外部的平台型公司。於是我們迅速溝通、落地,請到了中石化易捷、國際物流公司、飛書等外部資源和平台型資源加入。目前 已經 有13位同學到了落地合作的階段。

不僅有外部資源,還有同學資源來助力。「治癒系」中醫心理諮詢師蔡敏來自企投會會員企業,給大家無私分享了很多情緒管理、睡眠調理的妙招,而這正是備受疫情煎熬的企業家們所需要的。

因為時間有限,每場會議只能選取十幾位企業家代表發言,即便如此,每場會議也要持續兩個半小時以上,第一場甚至超過了三小時。

企投會會員郭秀玲在服裝紡織領域深耕了20多年,也是第一場資源對接會的連麥分享嘉賓,她對我們說:「剛開始參加的時候沒抱太大希望,後來都是全程參與。」

很多參加了第一場資源對接會的同學,繼續參加第二、第三、第四場對接會,更多的資源對接則體現在我們組建的互助抗疫社群中。

虞黎達的定製襯衣福利、盧志明的雲南茶葉、馬玲的新疆糕點……為了給員工加油鼓勁,幾位企業家開啟了帶貨模式,同學們紛紛曬單表示已經支持。

這時社群里流動的已經不單單是商品,還有人情和信心。「我們都懂,訂單才是員工最大的信心,所以我們互相支持。」

商業是往來的藝術,雖然企業家們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做著不同的業務,但只要發生聯繫,一切就都有了可能。

未來,我們也會把這種資源對接會的形式沿用到巴九靈各企業家社群中, 繼續幫助大家協調對接資源。

後疫情時代,我們怎麼做?

如果說五一節之前的兩場資源對接會,同學們的關注點更多在於自救,那麼後兩場大家似乎更想知道下一步怎麼辦。

我們特別邀請了財務、稅務、法務以及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在資源對接會上講解後疫情時代常見的企業經營問題。

比如有近20年財稅工作經驗的企投會會員孫建華,為大家帶來了一堂公益財稅課,講解從持股平台設立、投資項目上市退出、企業股權轉讓到企業經營過程全流程的稅收優化思路。

企投會會員劉兆福不僅講解了法務問題,還給大家整理了兩份清晰詳實的資料——《疫情期間勞動法問題彙編》《疫情經營性用房租賃法律問題》。

還有前文提到的趙玉剛律師,從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對疫情下企業經營風險和減損的法律應對進行了剖析……

如吳老師所說:「疫情下的企業危機,一半來自疫中,一半來自疫前。」疫情把企業經營的種種問題暴露出來,也給企業家們帶去修煉內功的機會。

四場資源對接會完成後,我們的感受發生了很大變化。

這一頭冷冰冰的螢幕,與那一頭企業家們的溫暖互助形成鮮明對比。聽企業家們的親口講述與交流,比看統計數據立體得多,即使我們不是企業家,也很難不共情。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風雨難以打垮企業家們,而雲已綻開一線。

資源對接會結束後,為期21天的《疫情下企業的自救指南》實戰營正式上線了。

實戰營為企業家開放200個免費名額,圍繞經營、生產、人力、財務、銷售、營銷、法律、政策和資本等九大主題展開學習,每個主題都會邀請專業導師或者企業家進行專場直播。

直播結束後,我們會對每個主題進行實際問題的講解和分析,由老師給出指導性建議。此外還將建立互助抗疫文檔,繼續收集企業家遇到的困難,再請群里的同學和老師一起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圖片僅作為展示,不代表全部問題

今晚7點,實戰營第二場法律主題直播《疫情下企業如何合法節流和減損》即將開啟。如果你是企業中高管或者創始人,正面臨企業發展問題,掃碼回復「進群」,免費報名本期實戰營觀看直播。

《疫情下的企業自救指南》實戰營持續招生中

點擊圖片立即報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6b2bbff82fc476d67e75498703e7b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