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半年,烘焙行業迎來少有的震盪和洗牌期。連鎖門店方面,新消費品牌頻頻傳來「猝死」消息,傳統烘焙門店尚未完全走出消費低迷;預包裝烘焙方面,從「行業老大」的悲涼退市,到「短保霸主」的營業慘澹,更顯示烘焙行業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變局。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烘焙行業正迎來歷史性機遇。烘焙的黃金時代,一次集中在90年代,另一次,正是當下。
究其原因,上世紀90年代初,台灣人開始把先進的烘焙技術和服務理念引入內地,開啟了「連鎖店」這一概念,顛覆了傳統夫妻檔口店的先河。而如今,麵包早已不只是用來果腹的食物,而是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烘焙店也從早期的普通門店演變為時尚、網紅甚至輕奢定位,產品線也多樣化、高端化。
在行業發展的浪潮中深耕立命,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確定性,關鍵還看自身怎麼做。對烘焙企業而言,亦是如此。從品類、營銷落地、渠道策略,到產業鏈耕耘、頂層戰略設計,烘焙企業生存及發展仍任重而道遠。
中秋一場新的品類「大考」
伴隨著粽子消費的整體低迷,在一個略顯寂寥的端午過後,2023年的中秋無疑備受關注。
好消息是,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發布的《2023年中秋月餅行業趨勢》預計,2023年中秋節與國慶假期同期,線上銷售預熱較早,銷售增長相比線下市場將出現較大漲幅,整體產量、銷售額同比將有5%左右的增長。
《趨勢》還特別指出,今年,營養健康、美味時尚、綠色環保的月餅禮盒仍將是市場主流,品牌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產品品類將更加豐富,口味更加多樣,繁榮的中秋市場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業也給出了良好預期。例如,作為華中連鎖烘焙龍頭品牌的仟吉,不僅在行業內卷加劇的當下,對今年的月餅整體的增長態勢做出了預期,還對其顛覆性的品類——「減法月餅」進行了新一輪的產品和包裝升級,為月餅乃至休閒食品行業貢獻了探索和實踐經驗。
仟吉相關負責人則表示,近幾年來,限制糖分攝入一直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飲食問題,而月餅恰好是高糖高油的重災區,通過減糖的方式讓月餅變得好吃又健康,就是「減法月餅」的研發初衷。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中秋前,仟吉均會舉辦20多次的對內試吃,在設計的2000多個月餅中,僅有不到30個產品能夠脫穎而出,投入市場;同時,作為行業最早提出「減法月餅」的品牌,仟吉嘗試了很多不同的配方。可以說,減法月餅的面市是仟吉一系列研發實力和品控投入的結果。
正如上述人士表示所言,「我們是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走健康月餅方向的路子。並且以此為未來明確的方向發展,打造屬於仟吉月餅生態位,滿足現代人健康過節的需求。」
快消君獲取業內數據顯示,目前月餅市場行業規模是在200億的當量;其中,60%還是傳統月餅,40%的則是創新類別的月餅,在40%的創新類別中,就顏值和健康方向的月餅平分秋色,同時足了全部的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2022年間,仟吉推出的的減法月餅實現銷售428.7萬粒,年復合增長達16%,成為旗下SKU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同時,通過深挖中秋的價值立意,仟吉還鞏固私域流量並吸引「圈外」粉絲,為公司其他各項烘焙品牌提升了口碑,更拉動了銷售。
事實上,在仟吉的品類體系內,減法月餅這樣的大單品並非孤例。
例如,幾年前,仟吉已經開始為吐司、麵包等產品更新「清潔標籤CleanLabel」,讓顧客看懂配料表,清楚地知道自己吃了什麼,用簡單的配方和更少的添加引領行業升級。而最新消息是,今年開始,該戰略將進一步提速落地,成為仟吉與同類型烘焙企業拉開差距的關鍵。
從一枚月餅的成功不難看出,隨著理性消費的顯著回歸,對於當下的烘焙企業而言,只有把產品研發和客戶抓在自己手上,才能存活和發展下去。而仟吉無疑為當下的烘焙行業「打了個樣」。
從新店到線上烘焙渠道的「變與不變」
對仟吉而言,有更精緻的「減法」,也有更考究的「加法」。
近幾年,渠道變革之風,正在席捲食品飲料行業,更蔓延至烘焙行業。
疫情之時,商區、樞紐客流顯著減少,消費不斷降級,但社區、剛需、高性價比門店呈現爆發之勢。
彼時,仟吉堅持深耕社區門店,不斷打磨單個門店的陳列、裝修和差異化品類鋪設,同時以供應商,方案解決商的形式擁抱便利店等新興渠道,但不輕易走營銷主導的輕資產模式,穩健地耕耘大眾消費市場,收穫了穩定的成長。
到2023年,經濟顯著反彈,消費場景回歸,高勢能門店開始重新換髮活力。仟吉也順勢進行大門店的布局,為烘焙行業打破了新的天花板。
7月底,仟吉在武漢開出新一代旗艦門店。據了解,仟吉烘焙生活館擁有不同於常規店面的創意產品及業態,而是從餐飲、零售、快消、生活服務等多元維度不斷闡釋「自家農場好食材」的核心品牌優勢。
據了解,仟吉烘焙生活館除了提供新鮮好吃的烘焙產品外,還營造出烘焙體驗式的社交場景,設計豐富的烘焙DIY體驗課程,滿足孩子以及女性客戶對於親子烘焙、家庭烘焙體驗的需求,讓消費者親身體驗烘焙的全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電商熱度整體下降的2023年,對於仟吉而言,線上渠道的開拓仍是一片值得耕耘的「藍海」。對此,近年來,仟吉建立了一套適應企業戰略和業務發展需要的應用系統,為仟吉提供了統一、集成、高效的管理平台。
據仟吉相關負責人透露,自上線以來,仟吉實現了全面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線上業務銷售額提了升300%,並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會員和卡券體系,有效促進了線下銷售的提升。一方面,公司會員人數增長超三倍;同時,通過線上小程序拓展了消費體驗,公司的線上儲值額提升了60%,成效明顯。
產業鏈食品行業永恆的「根基」
產業鏈,是幾乎所有實體產業的根基,食品行業如此,產業鏈橫跨農、牧、製造、服務的烘焙行業更是如此。
快消君了解到,早在十年前,仟吉就開始建立自營農場,圍繞農業、養殖類、蔬菜、水果四大類,從播種到結果嚴格遵循自然規律,確保原料源頭的安全、可靠、可控,同時為產品品質的提升做基礎儲備。截至當下,仟吉自家農場實現占地761畝。
其中,仟吉集團的控股公司禾盛吉運營的草莓基地,堅持不催熟、不使用膨大劑,種出的紅顏草莓屢次獲得多個獎項,並取得A級綠色食品認證。在應用端,有了優質原料支撐,該品牌研發的草莓啵啵、草莓夏洛特等新品一上市便收穫一眾「粉絲」,每年冬季在展架上從不缺席。
在安全生產方面,仟吉也在不斷加強員工意識管理。如每年舉辦年度質量與食品安全內部培訓,組織全員導人質量意識。結合精益生產項目,將「標準化、消除浪費」理念貫穿全體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仟吉宣布食品安全應知應會考核全員上線,並將食品安全考核作為新員工人職轉正專項科目,且定期覆核,將食品安全進一步融入到企業經營的基因中。
對此,仟吉集團董事長陸偉在對話快消君時表示,「行業面臨大變革,供應鏈正在給渠道端更多選擇。為什麼現在很多的渠道可以去做一些烘培了,是因為有更多的上游企業能提供供應鏈的解決方案。在這樣的背景下,仟吉是深耕自己的品牌,具備供應鏈能力更能協同行業發展。我相信這樣的企業相對來講它是比較穩健,因為食品行業風險還是蠻大。」
從田間到餐桌,正是仟吉在幕後做好了一切準備。而伴隨著經濟和消費的回暖,產品力更好,發展更穩健的「新消費2.0品牌」呼之欲出,逐漸構築起「第二曲線」的仟吉,有望成為其中的引領者之一。
守正出奇擁抱克制
公開信息顯示,仟吉目前已經擁有多個華中地區知名品牌,業務範圍涵蓋農產品生產加工、烘焙產品研發、中央工廠生產、物流配送、門店銷售、烘焙教學和家具製造,已形成多品牌、多元化經營的格局,擁有近400家門店。
《2023-2028年中國烘焙食品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預測報告》顯示,我國烘焙食品市場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2023年中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將達3069.9億元。
數據背後,我國人均消費量與全球主要國家對比,不及飲食結構相同國日本的一半;而基於人均消費水平呈上升趨勢,我國烘焙食品行業人均消費量有望持續上升。
基於這樣的發展機遇,變化也在悄然發生。
一方面,烘焙行業消費升級的大前提,並沒有發生變化。
對此,陸偉認為,「對於年輕群體來講,實際上它一方面是升級,我認為所謂的升級就是它對產品的品質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比方說原料是不是清潔,工藝你是不是新鮮,是不是好吃,其實這一點的要求是一點沒降的。」
同時,消費場景的多元化,給烘焙帶來很多意料之外的增量。
陸偉認為,「無論通過中式烘焙,還是通過其他餐飲和咖啡賽道,其實都是在擴大烘焙市場的容量,對整個市場是有好處的。在細分的領域當中,你要去做好自己的定位,市場還是充滿了競爭和機會的。」
談及公司的應對策略,陸偉說,「麵包店有時候解決你的副食,有時候又解決你的正餐,所以它已經變得模糊了。所以這個行業已經無法用原來的定義就能把它說清楚。」他說,「烘焙如果不去做變革,我們的蛋糕就會被很多人切走;同時,你主動去融合,你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小。」
陸偉表示,「我們布局這麼多年,才能讓我們的工廠去做不同品類產品的協同,從而讓我們的研發更聚焦,供應鏈更聚焦、更短(如自家農場,新鮮烘焙),最終讓產品更有競爭力。基於此,才能為市場的融合做好準備。」
他說,「當然,核心是維護好顧客對你的品牌的信任。我願意去做長期主義,而不是看短期內賺不賺錢,或者是用短期得失去判斷。這個是我們內部的核心的管理團隊的共識,也是我們的企業文化,因為我們核心價值觀就是愛與誠信。」
除了守正,出奇外,擁抱克制也是仟吉十八年來穩健成長的要訣。
談及未來,陸偉分享了兩個「聚焦」:「一是聚焦烘焙,不能分散;其次是圍繞供應能力聚焦核心主力市場,而不是盲目進行能力範圍以外的擴張。」
談及烘焙行業可以「克制式發展」的原因,陸偉表示,新鮮的供應有兩個難點:一是渠道,現在目前沒有出來全國性的大品牌大企業,其實不是說有人不想做或者資本不想做,它有難度。他還特彆強調,「我不排斥加盟,但是,我們目前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另一個是技術推動,「冷凍技術達不到,冷凍麵糰就做不出來;同時,如果冷凍物流不符合要求,烘焙產品品質也將不夠穩定。當然,仟吉也有自己的技術儲備,如推出冷麵團產品,通過自有冷鏈物流面向全國市場供應,打破區域限制,可以將我們的產品投入更廣更深的烘焙市場。這些都為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長期競爭力。」
在陸偉看來,在自己專注領域和範圍做到極致,仍是這家企業長期發展的根本主旨,也是讓烘焙這門「傳統生意」長久可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