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冬眠的動物——15種冬天冬眠的動物大盤點

2020-04-02     小馬談古今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然界中物種繁多,共同組成了地球這個大家庭。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習性,冬眠就是一些動物的一些習性。

冬眠是一些動物在冬季時對外界環境的一種適應,讓自己的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那麼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像我們熟知的松鼠、蛇、青蛙、熊等等,但冬眠的動物實際上還有一些,這裡小編就盤點了需要冬眠的15動物。


這15種冬天冬眠的動物分別是:松鼠、蛇、青蛙、蟾蜍、亞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極熊、蝸牛、鱷魚、刺蝟、烏龜、蝙蝠、黃蜂、睡鼠。

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他們中的一些。

1、睡鼠

睡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裡,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冬眠中不吃不動,呼吸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它們一生中四分之三的世界都在睡覺。


2、松鼠

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看過,松鼠到了冬天就會備好食物,用乾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開始冬眠,等到天氣暖和後再出來。


3、蛇

所有種類的蛇都會冬眠,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就會進入冬眠狀態。以這個溫度來看,蛇一般在秋天就開始冬眠了。


4、青蛙

青蛙是兩棲動物,也是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


5、蟾蜍

蟾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癩蛤蟆,相比青蛙體型更大,而且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並且停止進食,以體內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等到第二天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會結束冬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


6、蜥蜴

生活於寒冷地區的蜥蜴會冬眠,大部分的蜥蜴生活在熱帶和次熱帶,少部分溫帶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

7、蚯蚓

蚯蚓在溫度低於20度左右時,就會停止生長,開始冬眠,蚯蚓在冬天會鑽到地層深處,那有適合它們的溫度,來年春天暖和了,它們又會活動起來。


8、北極熊

北極熊在冬天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臥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局部冬眠。不同蛇等動物的冬眠,北極熊的局部冬眠是似睡非睡,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便可立即驚醒,應付變故。


9、鱷魚

絕大多數鱷都是不冬眠的,實際上冬眠的只有揚子鱷跟密西西比鱷。因為絕大多數鱷魚生活在熱帶,那裡沒有冬季,因此也談不上什麼冬眠。


10、刺蝟

刺蝟是異溫動物,因為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自己的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蝟在冬天時有冬眠現象。


11、烏龜

烏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11月至翌年3月,當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烏龜就會停止進食,靜臥於池底的淤泥中或臥於覆蓋有稻草的鬆土中,進行冬眠。


12、蝸牛

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13、蝙蝠

蝙蝠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裡,冬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時還會排泄和進食,驚醒後能立即恢復正常。


14、黃蜂

黃蜂,又稱為胡蜂或螞蜂。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冬眠,氣溫越低,抱團越緊。


15、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在秋天會大量進食,以準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體溫、心率都會降低,到第二年的3-4月份才會開始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冬眠的動物,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2NvP3EBnkjnB-0zzVx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