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用我的人品做擔保發出呼救聲。
——郭秀玲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3月13日,上海新增新冠病例169例。
Sandriver創始人郭秀玲與幾名研發部員工連夜收拾行李,搬進位於上海金山區的廠區。 這一住,就是76天。
3月28日,Sandriver廠區徹底封閉。
生活上的問題好解決,最初還未被封控在家的公司員工、保潔阿姨會趁做核酸的機會,將自家種的菜、超市搶的食物等物資放到廠區門口。
當上海管控漸嚴,員工「接濟」便有些力不從心。郭秀玲不得已聯繫到一位做供應的朋友,跨區為他們送來了一卡車食物,他們靠著這車物資,一直生活到現在。
朋友給郭秀玲他們送的物資
「我自己苦點沒關係,少吃點甚至餓肚子都還好,但現在企業面臨的,不是我一個人挨餓的問題,是公司一百多人的就業機會,和一個深耕30餘年品牌的生死存亡。」面對物資上的匱乏,郭秀玲並沒有怨言,真正讓她痛苦的,是公司的困境。
她創立的藝術羊絨品牌 Sandriver是 吳曉波頻道第一批關注的國貨品牌,也是第一個被奢侈品百貨「天花板」——LVMN旗下的樂蓬馬歇商場相中,成功入駐的中國品牌;同時還是唯一一個進入巴黎時裝周的中國品牌。作為在全球商學院中傳播的經典商業案例, Sandriver被赫爾曼·西蒙教授稱為「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 。
而如今,這個中國品牌正在經受考驗。
這76天裡,占據全國80%線下銷售份額的Sandriver上海門店全部關停,大貨生產也處於停滯狀態。倉庫里價值上千萬元的貨因物流原因,無法順利發出,線上渠道也被迫停滯。Sandriver的資金流,無法正向流轉。
「萬幸,我們還有這五六個員工一起,可以做做研發設計,沒有徹底停擺歸零。」提及封控,郭秀玲仍努力保持看向積極的那一面。
而疫情呼嘯著席捲上海,受影響的何止Sandriver一家。
我們聯繫到另一位企投會會員,上海天復檢測的創始人龔衛星,他表示自3月10日起,便有員工陸陸續續因封控無法來公司上班。擔心疫情傳播影響到公司及園區被封控,創始人龔衛星乾脆在20號左右給公司放假。只有少數管理層及有車的員工仍在跑業務,彼時公司尚未完全停擺。
3月31日,上海浦西施行靜態管理,龔衛星及公司員工全部封控在家。原以為4月6日便能恢復,卻一直被封到現在。
「我們這個行業一般到過年就休息了,一直要到過完年才開工。」龔衛星表示,公司直到2月15日才正式開工,也就是說,今年上海天復檢測真正運作的時間不足一個月。
以上是上海企業的常態。在我們調研的8家上海會員企業中,僅有1家自3月份以來未停工,但物流、快遞運輸仍成為最大資金壓力來源。產業鏈方面,7家會員企業表示此次上海疫情已對所處行業整條產業鏈造成連帶影響。今年同比收入減少10%的企業占7成以上,其中3家會員企業表示今年收入減少將達到50%以上。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共新註冊公司48萬家,2021年共新註冊53萬家,同比增長10.37%。可以看出,在2021年,上海仍是企業家創業的優質土壤,大家對疫情後的市場依舊抱有美好預期。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上海企業數量達267.24萬,相當於每千人擁有企業107.4戶,位居全國第一。
然而,這也使在此次疫情下受到損失的企業數量更多,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企業,甚至來不及呼喊。企查查數據顯示,僅2022年前四個月,上海註銷企業已達4.7萬家。
對於上海企業的此次困境,郭秀玲曾向德國著名管理學思想家、「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西蒙教授尋求解法。西蒙教授告訴她,要像冬眠的動物一樣,把呼吸和能耗降到最低,但一定要活著。
吳老師在《吳曉波:企業自救十項紀律》中的第7條紀律也寫著:保持組織的最小單元化,顆粒度越細的管理越具有反脆弱性。
疫情下,身處上海的企業們,仿佛在一座座孤島上,眼看著周圍潮水退去露出礁石,船隻無法遠航。
「心臟」驟停
郭秀玲被封控的廠區,是Sandriver的心臟。
研發設計、非遺手工工坊、全球銷售網絡中心、工廠、倉庫……除遠在內蒙古牧場的原材料基地,Sandriver品牌所有產業鏈都聚集在已被封控兩個多月的廠區中。
自3月起,Sandriver上海門店陸續被要求關閉,線上小程序與天貓旗艦店的銷售也因物流原因無法完成發貨,Sandriver的銷售網絡全部停滯。
這意味著,70多天裡,Sandriver沒有任何收入。但上海100多名員工、內蒙古整片牧場的牧民還要繼續生活。
最低消耗的情況下,郭秀玲每月仍需在薪資、社保、房租等方面固定支出至少150萬—200萬元。這也是Sandriver目前最主要的壓力所在。
心臟無法正常跳動的同時,周身的血液也流通不暢。
以遊牧部落傳統工藝「擀氈、植物印染、王府刺繡等多項富有中國特色的古老技法來創造獨特品牌文化的 Sandriver背後,是郭秀玲創立的「鄉村婦女支持計劃」,其旨在為鄉村婦女提供靈活就業機會。其中,王府刺繡項目已有超2萬名蒙古族婦女參與。
而從牧場到工廠的全產業鏈布局,在疫情之下,成為一種羈絆。
4月—8月是牧場的羊脫毛產羊絨的時間,如今由於現金流斷裂,公司無法向牧民支付收購優質羊絨的費用,價值600萬—800萬元的羊絨,沉甸甸得壓在牧民手中,遠在1600公里外牧區人民的生活開支成為問題。
Sandriver內蒙牧場
在月收入為零,支出卻分文未少的情況下,像Sandriver這樣紮根上海20年,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品牌,生命線只有短短3個月:「我們的現金流其實在疫情封控這3個月差不多都耗完了,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而上半年只開工了1個月的天復檢測每月在房租及人力上的固定開支也超過100萬元。業務停擺的第二個月,龔衛星不得不將員工工資分為兩個等級,有房租壓力的外地員工,仍全額發放薪資。而上海有房的本地員工,則暫時只發放3000元/人。
至於5月,龔衛星表示,已無力承擔員工薪資:「只能等開工了再發,現金流已經撐不住了。」
調研的其他會員企業,現金流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僅有3家企業表示現金流能維持3個月以上。
作為對比,2020年年初清華、北大聯合995家中小企業,調研武漢疫情對企業的影響,結果顯示34%的企業帳上現金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
以3月1日上海通報第一例新冠病例算起,此刻疫情已延續近3個月。
四處卡BUG
針對上海企業的零收入高支出問題,4月13日,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保局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因受疫情影響,上海市社會保險參保單位、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可緩交社保。
按理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企業們的壓力,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郭秀玲發現無論是緩交社保、減免房租還是復工等政策,都充滿BUG:「社保是每個月銀行自動扣款。我們現在被封控在工廠,無法出去辦理緩交。即使我們能出去,銀行也關門,依舊無法辦理。」
至於房租,上海市曾明確,承租上海市國有企業房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無須提供受疫情影響的證明材料,全部可以免除2022年6個月租金。此次減租涉超8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但開篇提到,截至2021年年末,上海企業數量達267.24萬,更多企業的店面、辦公室都是承租私人房產。「我們的店面租金一直沒有減免,商場甚至來催租了。」提及房租,電話那頭郭秀玲的聲音又高了一些。
除此之外,復工復產政策在銷售渠道、物流、人員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同樣是個「偽命題」。
4月19日,特斯拉上海工廠復工,為減少疫情的影響,特斯拉上海工廠選擇閉環復工,即返工的400多名員工吃住都在公司。因員工宿舍位置不夠,部分工人需睡地板,特斯拉對這部分工人每人每天根據不同職位、級別進行補貼。
而疫情期間一直未停工的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自3月16日工廠實施封閉管理後,850多名員工寸步未離。據了解,該工廠並沒有員工宿舍,800多人的吃住、藥物、精神需求,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特斯拉和光明都如此艱難,對於那些體量更小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復工復產或許會引發更多新問題。
5月29日上視新聞綜合頻道《新聞夜線》發布短視頻,視頻中一些小微企業主給記者算了一筆帳:
以張江政策為例,員工每兩天需進行一次核酸檢測。6月22個工作日,每次核酸以半小時來計,6月員工實際工作時間下降16.8%。
與此同時,復工後的核酸及抗原檢測成本,逐步需企業承擔。每天的抗原6.5元一個,核酸25元/人,再加上核酸服務商每次上門服務費約1000元,公司400多名員工,在防疫上的成本便增加13萬元/月。
除此之外,為減少感染風險,企業需為員工包吃住,添置淋浴房、馬桶等設施。在餐食上,每天每人約100元餐費,公司所有員工每日就餐成本便是4萬元。
以張江政策為例,員工每兩天需進行一次核酸檢測。6月22個工作日,每次核酸以半小時來計,6月員工實際工作時間下降16.8%。
與此同時,復工後的核酸及抗原檢測成本,逐步需企業承擔。每天的抗原6.5元一個,核酸25元/人,再加上核酸服務商每次上門服務費約1000元,公司400多名員工,在防疫上的成本便增加13萬元/月。
除此之外,為減少感染風險,企業需為員工包吃住,添置淋浴房、馬桶等設施。在餐食上,每天每人約100元餐費,公司所有員工每日就餐成本便是4萬元。
在現金流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復工後的防疫支出,無疑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郭秀玲也因為恢復的產能銷路尚未打通,以至於無法兌換成現金流而苦惱:「我有貨,倉庫有幾千萬元的優質羊絨製品放著,但門店不開,快遞不通,都銷不出去。」
雖然部分快遞在5月8日已恢復,但工廠貨物進、出都需要通行證。更重要的是,目前物流仍以保障生活物資、運輸滯留快件為主,企業及個人的訂單,依舊無法順利攬收。
而天復檢測在建築工程、環境和衛生等行業未啟動時的復工復產,同樣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整個上海大概有1500萬個打工人,上海甚至全國整個商業環節是一個整體,相互服務、相互依存,一部分一部分的有序復工,其實作用不大。」龔衛星停頓了幾秒,繼續說道,「我現在每天就站陽台上看空公交車開來開去。只能盼著早日全面解封,早一天我們(上海企業)能少奮鬥一年。」
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了近3個月的疫情打擊,未來人們的消費力、行業的生命力能否繼續支撐這些企業的營收,仍是未知數。
呼救
吳老師的《吳曉波:企業自救十項紀律》一文中,還有一條是:痛了就要大聲叫出來,也許會有人來救你。春暖花開拼才智,天寒地凍拼人品。
在嘗試了所有自救方案後,郭秀玲決定呼救。
5月19日,Sandriver對外公開發布倡議書,將自己所遇到的困境展現在大眾面前,以預存優惠的方式進行新一輪自救。
倡議書發出後,郭秀玲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幫助,海爾上海、清華、復旦的教授當即安排採購充值。
當這封倡議書傳到吳曉波頻道,我們以頻道的名義充值5萬元之外,會員們也紛紛發起救助,一同來拯救這個中國品牌。目前890社群、企投會會員已向Sandriver充值十餘萬元。
「這(發求救信)是違背我內心的事情,正常情況下我絕對不做,我絕對不會麻煩任何人。」提及發求救信的緣由,郭秀玲格外鄭重地對小巴說,「我在用我的人品做擔保發出呼救聲。」
企業呼救,或許會像郭秀玲一般經歷掙扎、糾結、痛苦,顯得不那麼「體面」。但在當下,保護中國品牌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
西蒙教授面對上海企業的此次重創,表示許多隱形冠軍品牌在發展歷程中,同樣會經歷眾多生死存亡的考驗。
比如著名的摩托車品牌哈雷,在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同樣經歷了戰爭、經濟衰退、蕭條、罷工、買斷和回購、國外競爭以及市場變幻的重重洗禮,在屢次危難時刻,都被熱愛、認可它文化的客戶群體挽救。
呼救,或許會有無數水滴匯聚,淹沒裸露的礁石,載起品牌,重新出發。
另一邊,沉睡的城市,也在逐漸清醒。
據中新網報道,自5月16日起,鐵路逐步增加上海虹橋站、上海站等的到發列車數量,逐步恢復正常運行。航空也逐步恢復國內航班執飛上海,適時調整國內外航司執飛上海航班的客座率。
5月22日起,上海公交軌交有條件逐步恢復運營。
依據上海對外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上海鐵路部門單日發送乘客已經超過了萬人次。
5月25日,央視網消息: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復商復市的步伐。上海市商務委介紹,6月1日之後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將全面恢複線下營業。
5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從「 對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推進復工復產復市」「穩外資穩外貿」「促進消費快速恢復」「發揮投資關鍵性作用」「強化資源和要素保障」「加強民生保障工作」「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和優化營商環境」 8個方面制定了50條扶持政策, 推動經濟加快恢復和重振。
以上消息密集傳來,明確傳遞著這樣一個信號:大上海正在加速恢復正常。
「我現在就像被勒住了,只要幫我把繩子一松,我就能活過來了。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吃苦耐勞,也溫良謙卑,再大的困難,大家埋頭干幾年就過去了。」對談接近尾聲,龔衛星如是說。
本篇作者 | 季一奧| 當值編輯 | 何夢飛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圖源|VCG
直播預告
5月25日—6月2日工作日晚19點,吳老師將對談7位專家學者,分別從金融市場、股權投資、海外投資、房產配置、數字經濟、風險管理、資產配置等多個板塊,助力我們打贏2022這場財富保衛戰。
長按掃碼預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