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憑子貴」的魚,上岸就被剝去珍貴的魚子,魚肉卻「少有人吃」

2022-03-11   雅歌小汐

原標題:「母憑子貴」的魚,上岸就被剝去珍貴的魚子,魚肉卻「少有人吃」

這種魚被稱為「烏金」是道理的了。

雌魚有高價的烏魚子,雄烏魚有「魚膘(精囊)」,加上俗為烏魚肫的胃囊,被稱為烏魚三寶。

烏魚,經濟價值最高的是內臟,尤其是烏魚子。被取去魚子和部分內臟後留下來的軀體(魚肉),一副剩下沒人要似的,喜歡吃的人並不多。一條三四斤重,也只是100元新台幣左右(約25元)。但仍然是供過於求。

烏魚子

相信很多人對烏魚子都不陌生。它是從烏魚取出的魚子(魚卵),烏魚一上岸,趁著魚身鮮活柔軟,剖開取出一整片完整的魚子,經過洗凈鹽腌、排除水生、生曬等工序製作而成。

烏魚子經濟價值高,在日本稱它為「世界三大珍饈」,也視它為饋贈親朋好友的高級禮品。

除了魚子,雄魚的魚膘也是一大美食。

烏魚膘

比豆腐更細膩綿軟,有濃郁的鮮甜。常見的吃法是爆炒,起鍋前加入麻油。也可與蒜苗一起炒成鮮辣可口的下飯菜,台灣省的做法是上鍋前加入九層塔提味。

魚膘因質感柔軟,直接炒會容易鬆散不成形,因此炒之前最好先撒上少許鹽和米酒腌2-3小時。再清洗瀝干水分備用。

烏魚膘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群,鋅、蛋白質和脂肪(多量高度不飽和脂肪酸)。

烏魚肫

烏魚肫猶如雞的砂囊,可做料理,也可曬乾後,像烤魷魚一樣,烤熟當作喝茶下酒小零食。

價格通常以「個」來計算。價格好的時候,曬乾的烏魚受不了一個就要二十~三十元新台幣(約5-7元人民幣)。而新鮮的烏魚肫一斤大約新台幣四百元。

烏魚殼

指的是烏魚剖開肚子,剝去魚子、魚膘、魚肫後,所剩下的魚體。

烏魚可以說是「母憑子貴」的魚,取下價高的卵、膘、肫後,剩下的烏魚殼多以生鮮方式,下到各消費通路。

烏魚肉色澤淡,腥味比一般的魚較重,因此烹飪的時候要稍微費點功夫。

有人認為烏魚的肉質不夠嫩滑,味道帶腥,但是社交平台上也經常有老饕不是安利吃法。

烹飪方法通常會用來煮烏魚米粉、紅燒、煮粥、砂鍋魚頭等。還有比較特別的做法,是曬成烏魚乾。

不過需要稍微注意的是,若是煮湯或煮烏魚米粉的話,魚肉最好先煎一下,以讓肉質更紮實,和進一步去除腥味,煮出來的湯色澤略帶乳白,更鮮甜香滑。

關於去除烏魚的腥味,還有一個小撇步。就是烏魚買回來清洗時,要注意洗凈魚肚兩旁的污血,仔細地剝離反覆清洗。這樣魚肉就比較不會有腥味。還有的是,烹調的時候多放薑片,也能更好地去腥。

從價格和食用價值來說,烏魚殼都沒法與前面提到的烏魚子、魚膘、魚肫相比了。但其實烏魚肉的營養價值也非常高,尤其是在十一月時,沿著海岸線南下的烏魚子在此時的肉質最為肥美。只是,因為烏魚子在方方面面都太優秀了,使得人們每每提到這種魚,焦點都只落在它的魚子上。

今天分享的「「母憑子貴」的魚,上岸就被剝去珍貴的魚子,魚肉卻「少有人吃」」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主動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