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詩人墨客絲毫不吝嗇,對於情感的表達。從一個人的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一個人如何抒發情感,可以看出他對感情的態度。蘇軾就是這樣一位多情的詞人。
蘇軾有一首極其巧妙的迴文詩,描寫青蔥、懵懂的愛情。院子裡,女主人正在睡午覺,風吹柳葉輕輕搖。天氣悶熱,女子流了些汗,汗水浸透脂粉,香香的。女子醒來,端來一盤藕解暑,男主人嘲笑女子剛睡醒的傻樣子,盤中的藕片竟然笑話男主人的傻樣子。這便是《菩薩蠻·迴文夏閨怨》了。
文中的"藕"字,既指盤中藕片,又與恰"偶"同音,取佳偶、良配之意。而"絲"字,既指長長不短的藕絲,又與"思"同意,取思念、相思之意。文中沒有愛慕、歡喜的字眼,卻從一件日常小事,流露出了無限的甜蜜。
對自己的老師,蘇軾曾有《木蘭花令·霜余已失長淮闊》,表達對歐陽修的思念。西湖旱期,湖水沒有往日那般波瀾壯闊,仿佛在為恩師哭泣;多少年多去了,當地人還在吟唱恩師寫下的詩句;人的生死往復,就像月的陰晴圓缺,自然不可逆;那些同樣懷念恩師的人,看到這西湖水,也會有和我一樣的情感吧。作這首詞時,蘇軾正好在歐陽修就職過的潁州,眼中故景,心中故人,有感而發。
後來,蘇軾因為烏台詩案不斷被降職。駐守黃州時,他漸漸放寬了心,看淡生死,看淡名利。一次,他與友人出門欣賞風景,不料天公不作美,突然就下起了暴雨。友人慌忙躲避,狼狽不堪,還因此心情抑鬱。但蘇軾卻不為所動,在雨中散步,閒庭信步,逍遙洒脫,於是便有了《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過往的種種不如意,都不如這暴雨來的痛快,如此風雨之下,山林萬物尚且不為所動,我難道要自此倒下嗎?我已兩袖清風,還在乎什麼呢?且看雨停後,陽光依舊會照向大地。
多情的蘇軾,對任何一種情感,都毫不避諱表達。這份洒脫,讓他在命運坎坷,仕途受挫之後,還能逍遙自在。自己這一葉扁舟之於萬千江河,不過是林中之一葉,九牛之一毛,大笑之後,繼續逍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0_YbW8BMH2_cNUgd14T.html